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海母的养殖(你所不知的岭南文脉-雷州海洋文化)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2-03|点击次数:

雷州半岛海岸线曲折绵长,港湾众多,又有徐闻以及附近合浦古港;紧靠历史早期中原南下北部湾的湘桂走廊这条水陆交通线;而雷州半岛上台地广布,容易通过,海陆交通方便,海上丝绸之路对它影响甚大,海外文化得以参与雷州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徐闻出土汉代舶来水晶、琉璃、玛瑙、琥珀;徐闻和遂溪出土南朝波斯银币、银盒、银手镯等饰物,高州良德出土唐代昆仑奴女人头像;明清时期发掘的荷兰铜炮、越南铜钱、日本瓷器、银圆、欧洲青花瓷器等,它们早期的以波斯为主,也有来自东南亚和南亚,后期的包括西班牙、日本、荷兰、英国等,这些器物所代表的海外文化都在雷州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无论是土著俚人,还是入居闽潮人,都视海洋为他们经济生命线,以耕海为生活一个主要来源,也是雷州海洋文化最基本一个层次。

在雷州半岛新石器或秦汉文化遗址中,都有不少石和陶制网坠,如海康英利镇兰圆岭、海母乡英楼岭、廉江河唇镇鸭岭、吴川梅菉镇、梧山岭、塘尾镇南蛇岭,三村港镇大兜岭、遂溪江洪镇鲤鱼墩、黄略镇礼部村、洋青镇罗马坛等遗址,除了捕鱼工具还有大量蚬螺、鱼骨等,显示土著居民从远古时代起就与海洋有不解之缘。

宋代以来,大片河海滩涂被开垦而成为新的粮仓。如雷州湾和南渡河出海口一带,地势低洼,海潮侵袭,长期处于沉睡状态。宋代闽潮移民到来,修成南北大堤和灌渠,引淡冲洗,经数代努力,大片斥卤化为沃壤,遍地荆棒变成稻梁。

到明代,雷州东西两洋成为雷州半岛最大粮仓,耕海同时向农业土地利用方向转变。故万历《雷州府志》说雷城附近“宋始筑岸防海,以开阡陌”。则此前,鱼盐生产是开发海洋资源的主要形式;此后,其地位也没有降低,志称雷州地区“山民务家圃以尽地力,海人谋鱼盐以养身家”。如电白一带海岸“渔箔横列,以海为田”,当地人“渔佃为生”,即用竹制“渔箔”围滩涂,使鱼类养殖、储存、捕捞三者达到完善空间组合,有效利用水体、滩涂和饵料,使渔业生产工场化和规范化,取得精养密放效果。这种方式类似今日网箱养鱼,为一项先进技术,其经济效益大于海洋捕捞,故时有“白米鲜鱼电白街”诗句。

  雷州人善商有着悠久历史,汉徐闻、合浦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绐发港,已与东南亚诸国直接交易。志称徐闻“汉置左右候官,在徐闻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直至唐代仍有“欲拔贫,诣徐闻”之谚。海上商业贸易不失为当地经济支柱。雷州窑业也久负盛名,隋唐窑址就不少,宋元雷州陶瓷业相当兴旺,遂溪、廉江、海康等地均有大窑址,且多分布在海运方便的河岸、海边,产量大,非当地所能消费,于是大部分外销东南亚各地。海上丝绸之路或称陶瓷之路成为雷州海洋文化一个强大载体。

 宋元以来入居雷州闽潮商人,为雷州文化注入更多海洋文化成份。宋代雷州城居民富甲一方,不但因为附近农产丰饶,而且依靠与闽浙、海外贸易。宋代海康港出口货物有“谷、米、牛、酒、黄鱼”。

北宋时诗人秦观贬雷州,诗中有“粤女市无常,所至辄成区,一日三四迁,处处皆虾鱼”之句。

南宋李纲贬海南,暂住雷州,也说当地“山果海鲜多不识,却须传与北人夸“。雷州海产品多得不可胜数。明清时潮商“恃重资往各乡买糖,……租舶艚船装所货糖包,由海道上苏州、天津……,贩棉花、色布四邑,下通雷琼等府,一往一来获息几倍”。澄海等地所需粮食,“向借商民领照赴洋及高雷等处买回澄,以贾民食。

明代吴川梅菉港“生齿盈万”,清代被称为“小佛山”,会馆汇集,福建商人在那里专设“漳州街”,成为“岭西一大都会”。徐闻海安港,潮州、珠江三角洲各州县、广西、澳门、湖北等商人云集,各式商号荟萃的海安街,长一里多,为琼雷各地商品集散市场。遂溪赤坎港,各地商船猬集,设有闽、浙、湖广会馆,商贾繁华不减梅绿。

今湛江市区尚有“福建村”、“福建街”等地名,过去内设有潮州会馆,民主路内有闽浙会馆,徐闻县民生路有广府会馆、潮州会馆等,展示闽、湖、广(州)商人在雷州半岛活动盛况。

雷州海洋文化深厚历史积淀,也见于精神文化层面,其中海神崇拜又居独特地位。

因半岛海陆相接地理环境,海陆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增加了人们对茫茫大海的神秘感,一方面由此产生海神崇拜,另一方面是闽潮人带来妈祖(天妃、天后)崇拜。海神庙宇遍及各地。

据方志统计,妈祖庙在电白有5座,吴川有8座,位居南海神、冼太夫人、龙母庙之上,在人们心中地位甚高。雷州城南有雷州最大天后庙。

今湛江东方街原名“天后街”,以旧有天后庙得名。雷州本盛祀冼夫人,庙宇林立,妈祖传入,也有请进庙宇幷祀,称“宣封庙”,在今湛江市南郊即有一座。湛江硇洲岛为航海冲要,有明正德元年(1506年)修天后庙,代有重构,为当地名庙。

徐闻海安港有明代修妈祖宫,另在化州、廉江、茂名,信宜等地同样有大小不一天后庙,香火甚旺,信仰至笃。这些地区民居对联多曰:“源从闽海,泽及莆田”,电白旧俗人死曰“回福建”。有关天后显灵记载不绝于书,光绪《电白县志》说:“圣女水神,江淮河汉多显灵,不独吾电也”。又宣统《海康县志》云:“仕宦之过琼,商贾之海运,必祷于庙”。每逢天后诞日(一般为农历三月二十三),各地都有游神、演戏活动,届时万人空巷。另外还崇拜三婆神,作为天妃之姐,农历三月二十二为诞,祀祭活动也很热烈。这反映了天后作为勇敢、无畏、正义化身,涉波履险,济世救人,热心公益事业,正是雷州人敢于开拓、进取海洋文化品格的表现。

雷州人亲海,除了崇拜天后,也祀奉汉代开拓岭南有功之臣伏波。雷州有不少关于马(援)、路(博德)两伏波传说。海康、徐闻、化州、吴川等地均有伏波庙。徐闻伏波庙建在讨网村,时间最早。苏东坡经此,写了《徐闻伏波庙祀》,云:“海上有伏波祠,凡渡海者,必卜焉。曰某日可渡,必吉,而后。

文章来源于雷州市人民政府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