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海水养殖企业标准(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毛梓权 张婧

  不用等到开海,蟹壮虾肥。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高空俯视,一个个海水养殖池塘像巧克力又像棋盘纵横排列。不远处,傅疃河静静流入黄海。这里是日照东港区成家廒头村,曾经的廒头盐场。这片一度荒凉静寂的盐池,变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一个科研生产试验基地,被赋予了蓬勃生机。

  这些基地“生长”的多项成果,可助力破解传统虾蟹养殖效率低、病害多发等瓶颈,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还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有望改变中国海水养殖的版图。

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进行虾蟹贝混合养殖的池塘

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现场验收

中国海水养殖面临什么难题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而虾蟹池塘养殖面积占全国海水池塘养殖面积70%以上,是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海水养殖几乎没有虾病害,可以说是一个“黄金年代”。随着近海渔业资源下降,大海越来越“穷”了,民众对海产品需求却不断增长,促使海水养殖大面积铺开,养殖密度和强度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虾蟹养殖是以开放水系统、单品种、粗放式管理模式为主,缺乏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养殖品种、养殖生产效率低、尾水排放超标和病害传播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水产养殖户开始从单一品种的海水养殖逐步向多元化立体养殖转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健说:“水产养殖业必须实现绿色发展,只有通过改革发展落实新的养殖理念、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乃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他表示,实现多物种多营养层次化养殖是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现在我们有了这样成熟的养殖技术必将使得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实现“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

  “混合养殖自古代就有,并不是我们的首创,但却是我们的革新。我们在一条路上深耕,用实验和数据给广大的养殖户铺好路”,黄海水产研究所的这项成果共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件,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31篇,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5项。项目实施期间累计示范推广池塘养殖面积30余万亩,实现新增销售额19.7亿元,新增利润6.9亿元;工厂化养殖面积30余万平方米,实现新增销售额9300余万元,新增利润4200余万元。项目选育的“中国对虾‘黄海3号’”新品种和“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养殖新品种推广应用,增加虾蟹养殖产量,保护野生种质资源;构建节能减排养殖模式,实现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利用,生态效益显著;虾蟹养殖的发展还带动饲料、销售和加工等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渔民增收做出重要贡献。

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任宪云展示三疣梭子蟹和中国对虾

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三疣梭子蟹和中国对虾

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任宪云展示“中国对虾”

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我国首个水产抗逆新品种—中国对虾“黄海3号”

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耐氨氮胁迫能力强的我国第一个水产抗逆新品种—中国对虾“黄海3号”新品种证书

  因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李健研究员团队的“虾蟹多营养层次绿色养殖关键技术”,取得了良好收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有一定保护作用。2020年7月2日,2019年度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隆重召开,黄海所李健研究员团队领衔完成的“虾蟹多营养层次绿色养殖关键技术与示范”成果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表明山东省在推动海洋渔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混养不是简单放进一个池子

  常志强副研究员是黄海所李健研究员团队的一名干将。他们团队在日照有2500亩的“产业”,常志强团队和日照开航水产有限公司从2009开始立项,2010年开始多营养层次绿色养殖的试点合作,十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2500亩池塘卫星图

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日照开航水产有限公司是黄海所的混合养殖试验基地

  8月27日,记者跟随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来到了位于日照市的开航水产有限公司。这片一望无际的池塘,倾注了常志强十多年的心血。在这里养殖的是我国第一个水产抗逆新品种——中国对虾“黄海3号”。这是李健研究员团队成员何玉英研究员培育的耐氨氮胁迫能力强的中国对虾。现在和三疣梭子蟹及两种贝类在此混合养殖。

  “每个地区的水质都不同,我们都是经过严格的考量之后再确定混养的物种。” 常志强副研究员介绍说,“日照的水盐度低,水质肥,很适合中国对虾,虽然现在看日本对虾经济效益更好,但是也不能盲目放养。混养并不是简单地把虾和蟹放到一个池子里,我们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质来确定混合养殖的生物种类,并且每种都有严格的养殖操作规程。”据了解,一般是3月下旬到4月上旬投放贝类种苗,4月下旬放虾苗,5月上中旬投放蟹苗。

  就开航水产的池塘来说,黄海水产研究所解决了两个大问题,第一个是上游进水带有牲畜和家禽的粪便,具有高氨氮的特点;二是水系的含盐量较低,对盐度要求高的虾也不合适,所以我们选放耐氨氮的中国对虾“黄海3号”品种最为合适。第二个是如何解决尾水的环评问题。高氨氮既是对水体的一种污染,可又是微生物的抑制剂。如何能让水体污染不再加重,又是常志强的一个新课题。

  高氨氮水体和虾蟹的饵料是藻类的良好营养品,而藻类是贝类的主要食物。经过多次选配,常志强决定,以周边地区市场上销路广的两种贝类下池共养。

  自此,一个新的池塘生态循环出现了:高氨氮水体饲养耐高氨氮的虾蟹,虾蟹的饵料和排泄物供养藻类,贝类滤食藻类,也是净化水体。这样的循环实现了生物多样共生,更让养殖的尾水水质指标超过了进水。

打造“虾蟹贝朋友圈”收入翻番

  开展混合养殖从经济效益上来讲,其它的物种相对于之前的单一养殖来说都是附加产值,养殖户的收入至少翻一番。而收获时中国对虾的规格可以达到8~10头/斤,三疣梭子蟹在6两左右,花蛤达到50~60粒/斤,虾和蟹亩产能达到100-120斤。中国对虾和雄蟹一般中秋节前上市。雌蟹从每年11月份开始收获,一直可以延续到元旦前。

  蟹和虾混养在一起,池塘中的螃蟹会将一些带病的虾或者死虾捕食,这能有效地预防病患的发生,防止池塘中的虾下大规模患病死亡导致的绝收。

  从生态效益上来讲,养殖池里养贝,可以很好地净化水质。虾蟹产生的粪便在水中形成富营养化,藻类会大量生长,而贝类以藻类为食物,使养殖尾水达到排放标准,甚至可以比进水的标准还要好,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日照开航水产有限公司技术场长成积来介绍说,原来的单一品种水产养殖特别容易受到病害的影响:虾病传染率非常高,往往发现塘里有虾只开始死亡的时候就已经晚了,一般都是整塘绝收,养殖户往往面临严重的损失。

  采取了黄海所的虾蟹多营养层次绿色养殖技术之后,最直接的一个效果就是病害的损失减少。身体状态正常的虾,螃蟹是抓不到的,当虾有了病害行动速度会变慢,这样“老多病残”的虾,会被蟹捉住吃掉,并不会造成虾病的蔓延,更不会出现绝收的情况。往严重里说,就算是有一种减产或者绝产,另外两种至少能做到保本,这十多年来开航养殖场还没赔过本。

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日照开航水产有限公司技术场长成积来捕捞样本

  从经济效益来说,养殖户投入的饵料是一样的,但是增加了两种其它水产品,每年的收入很轻松就能翻倍。“对于我们场来说,原来投入贝类的养殖初衷仅仅是从净化水质出发的,现在来看,养殖贝类已经逐渐成形了成熟的模式,因为饵料和虾蟹的排泄物经过生态制剂转化成藻类,成为贝类特别好的营养品,使得贝类长势很好,市场也很认可。现在贝类的收入已经占到养殖收入的一半了,这个真是想不到!”成积来说。

虾蟹贝和鱼类藻类海参也能混养

  虽然前期主要推广的是螃蟹和虾的混合养殖模式,但是黄海水产研所的研究绝没止步于此,虾、蟹、贝、参、鱼、藻都是综合养殖的实验项目。目前与位于青岛琅琊镇的螃蟹与海参混合试点也取得了成功。在潍坊的模式基本就是虾蟹综合养殖。

  后期主要做的工作是推广虾蟹贝的混合养殖,甚至加一些鱼,池塘中加入贝类对改善水质有很大的作用,从两个物种的混合养殖到三个四个甚至五个。现在黄海所拥有的这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主推技术。

  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转变养殖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提出了“蓝色增长”理念,该项目构建的虾蟹绿色养殖模式为世界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李健介绍说,我们现在主要还推广到一些一带一路国家,在印尼也有一些试点的单位也在推这个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指引下,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水产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养殖模式迅速铺开,为保障优质动物蛋白的供给、降低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强度、促进渔业产业兴旺和渔民生活富裕等等都作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的水产养殖总产量约6500万吨,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家。

  此项成果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也是打赢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和优化渔业产业布局、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幕后:

一年五六个月泡养殖场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自古以来我国便有稻田养鱼的模式,采取科学的模式,将不同种类的水产产品混合养殖,既有利于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还能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不停尝试,以及花大量时间去验证不同的苗种、不同密度的投放时间以及放苗的规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池塘生态养殖创新团队终于在2014年和2015年,对技术进行了大规模推广。目前,这门技术在山东、河北、辽宁等北方地区应用已较为普遍。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就对混合养殖模式进行过尝试,由于当时没有虾病害,养殖产量也高,这门技术并没有被迫切需要。此后,随着养殖环境的变化,研发养殖生态环境调控关键技术,创建营养物质高效利用虾蟹绿色养殖模式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协调”关键所在,也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2000年就有小规模的试验,老百姓也都知道,尝试过,但是合理的密度,什么时候放都不知道。随着优良品种的推广开来,三疣梭子蟹在山东的覆盖率已达90%。因此针对目前的虾蟹混养主推的是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关于什么时候放苗、多大密度,都有一系列操作规范。

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美国硬壳蛤(灰)菲律宾蛤仔(花蛤)

  团队在山东省的日照、潍坊昌邑、青岛的原胶南、河北省的曹妃甸、唐山等地都建立了试验点,研究员们每年的驻点时间都在2~5个月不等,作为每年驻点时间最长的副研究员任宪云说,他每年在养殖场呆的时间长达五六个月,最长的一次连续两个月不能回家。期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全天候盯着。任宪云介绍说,“这项养殖技术关键是前期的选种育种,收集大量的物种资源避免种族的衰退,选育一个真正适合养殖的品种。养殖模式则是团队根据当地具体的水质,河底泥沙状况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出最优方案。”

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池塘生态养殖创新团队

开海寻鲜记②|海水养殖,青岛秘笈“惊动”农业农村部

黄海水产研究所虾蟹多营养层次绿色养殖团队部分成员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