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中华养殖网(正视疫情影响,发展中华鳖养殖)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近日,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吴建国教授作为通讯作者之一在《医学病毒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并得出结论——龟类也可能是将新冠病毒传播给人类的潜在中间宿主。2月28日,本刊发表原创文章《龟鳖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 致吴建国教授的公开信》,以专家观点对此结论进行反驳。

文章一经刊出,反响强烈,阅读量迅速攀升至10万+,近800位读者留言发表看法,同时部分专业人士也纷纷来信,谈了对此问题的看法。本微信公众号将陆续登载专家观点。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又名甲鱼、水鱼、团鱼,我国人工养殖食用的历史从宁波河姆渡出土的文物考究,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粗放式养殖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范蠡的《养鱼经》,其中提到“至四月内一神守,六月内二神守,八月内三神守。神守者,鳖也。”“内鳖则鱼不复去”,就是指在鱼池中养鳖。我国养鳖业真正发展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后,从人工常温养鳖开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浙江率先突破中华鳖温室养殖难题,商业化养殖迅速发展,目前以池塘及稻田生态化养殖为主。有4个中华鳖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分别为中华鳖日本品系、清溪乌鳖、中华鳖“浙新花鳖”以及中华鳖“永章黄金鳖”。

2018年我国中华鳖养殖产量31.9万吨,产值逾300亿,从业人员几十万,中华鳖养殖产业链上游有苗种、饲料,下游有流通、加工、餐饮,带来的产业链总产值达数千亿。全国20几个省份都有养殖,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北、安徽、江西等地,其中浙江产量10.1万吨,占全国三分之一。人工养殖的中华鳖,养殖环境和投入品可控,规模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可追溯。

中华鳖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有丰富的抗衰老提高免疫功能的保健因子,不仅深受消费者欢迎,还出现在了武汉方舱医院病患盒饭中。据《本草纲目》记载:鳖肉可治久痢、虚劳、脚气等病;鳖甲主治骨蒸劳热、阴虚风动、肝脾肿大、肝硬化等病症;鳖血外敷可治颜面神经麻痹、小儿疳积潮热,兑酒可治妇女血痨;鳖蛋能治久泻久痢;鳖胆汁有治痔瘘等功效、鳖头干制入药称“鳖首”,可治脱肛、漏疮等。中华鳖深加工产品鳖肽,经功能性试验,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提高人体免疫力。

根据目前龟鳖类流行病调查结果来看,没有从龟鳖类动物体内分离到冠状病毒的报道,更没有发现龟鳖类水产动物与冠状病毒SARS-CoV、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有任何直接联系。也没有任何回感实验可以证明,冠状病毒可从龟鳖类回感至哺乳动物,来表明冠状病毒可通过龟鳖类的携带而感染哺乳动物(人)。仅做一个冠状病毒侵入蛋白(刺突)基因序列上的比对归类分析,和通过生物信息技术模拟几种动物的受体蛋白ACE2的蛋白结构域,并不具备反映刺突-龟类ACE2蛋白结合实验即表明刺突-龟类ACE2能够相互作用而介导病毒入胞,来直接证明龟类ACE2和哺乳动物或人类ACE2具有相同结合冠状病毒的生物学活性。

虽然不同时空域的果子狸和骆驼可以分别作为携带SARS的中间宿主,但是他们均为陆生的哺乳动物。现在虽然发现龟类和人ACE2受体序列较蝙蝠和人更相似,但是龟类和人较蝙蝠和人的物种分类地位相差更大,且生态位也有很大的差别(许多食用龟类仍旧依赖水体环境而生存),冠状病毒如SARS-CoV-2想经由水体环境进入从而使其携带的几率基本没有。

中华鳖是变温爬行类动物,基本生活在水中,与人类存在一道天然的、安全的气水保护屏障,免疫系统相比人与陆生动物要低级很多,从未发生“人鳖共患”的病患。

因此,中华鳖作为我国重要养殖经济水生动物,是我国渔业品种结构优化、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品种,需要大力发展,规范健康发展。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