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乳山牡蛎养殖(山东威海乳山:构筑牡蛎产业发展新高地)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9|点击次数:

编者按:小牡蛎,大产业。

近年来,我市抢抓全国加速海洋经济发展、全省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牡蛎产业为主攻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动牡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良好、生产技术先进、品牌优势明显的现代牡蛎产业发展新格局。

从以往的“论斤称”到现在的“论个卖”,从本地自给自足到“全网”供不应求,从名不见经传的海产“土货”到享誉国内外的生鲜“大咖”……短短几年时间,凭借品质好、品种优、品牌响,我市跻身全省乃至全国牡蛎产业新高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牡蛎之乡”。

乳山牡蛎养殖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历了由“春播秋收”向“秋播春收”养殖方式转变的艰难探索,产业规模逐年做大,从业人群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市政府着力打造乳山牡蛎品牌以来,乳山牡蛎实现华丽变身,经济效益凸显。为推动牡蛎产业稳步、可持续发展,我市提出“离岸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导向,以牡蛎合作社形式集中确权养殖区,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方式,对散户养殖区实行“统一苗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标准化生产,实现牡蛎养殖从分散化向组织化、合作化转变。

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国范教授团队多次为我市建言献策,引进推广三倍体、海大一号、海大二号等新品种,解决当前牡蛎种质老化、退化的问题。2017年,我市推广单体三倍体牡蛎苗2000万粒,附壳三倍体牡蛎苗500万片,购进海大一号、海大二号新品种种贝,推广新品种养殖海区总面积达6.2万亩。设立总规模50亿元、一期3.3亿元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基金,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地理标识”的原则,在完成本底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建设总规模48万亩、一期10万亩的海洋牧场。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养殖设施及配套设施,优先建设了5000亩示范区,为后续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发挥了先进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

我市把保证牡蛎产品质量作为产业安身之本、立命之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陆海兼顾、海陆统筹治理污染,开展企业排污、农业污染、河道污染等整治行动,加强对入海河口、排污口水质监控,把海里的问题解决在岸上。突出生态修复,按照《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和《乳山市海岸线开发利用保护方案》要求,坚持多规合一、无缝衔接,重点规划实施乳山湾东流蓝色海湾、大乳山、南泓渔港、和尚洞渔港、银滩东段岸线、小青岛生态岛礁六大生态修复项目。目前,我市近海养殖海区全部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非常适合牡蛎的生长。

摒弃“规模越大越好、产量越高越好”的思路,我市充分考虑海区养殖生产可承载力,合理规划养殖海区,推广“生态疏养”模式。将牡蛎养殖筏架间距从6—8米改为8—12米,每台筏架上的牡蛎养殖笼数量由80—100个减为60—80个,合理安排养殖密度,提高牡蛎成活率和肥满度。通过采取疏养模式,牡蛎上市时间可提前15—30天,肥满度提高10—15%,销售价格提高近40%,同时降低人工、物资等费用,虽然亩产减少,但综合经济效益不减反增,实现了减量增收、提质增效,目前该模式累计推广面积近4万亩。

我市坚持品牌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抓手,狠抓创牌、用牌、护牌三个环节,以销售促创牌,以创牌促销售,乳山牡蛎声名鹊起、身价倍增、销售火爆。在创牌方面,2008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与大姜、茶叶并称“乳山三宝”,开展“捆绑营销、联合推介”,扩大乳山牡蛎知名度。先后举办了“乳山牡蛎品鲜季”“乳山牡蛎上市(北京)品鲜荟”“乳山牡蛎文化节”、中国(乳山)牡蛎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策划了“乳山牡蛎体验之旅”线路,推出“牡蛎+美食”“牡蛎+干白”“牡蛎+温泉”等系列产品,广泛吸引了大众眼球。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坐拥海洋珍宝,我市不断挖掘牡蛎所蕴含的经济效益,让牡蛎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然而,巨大的商机下却也存在着标准不一带来的资源浪费,如何才能将牡蛎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我市用一座牡蛎小镇给出了答案。

据了解,牡蛎小镇并不是“牡蛎+小镇”的表面融合,而是建设一核、两带、三轴、六片区的空间结构。一核为小镇综合服务核,两带是陆上生态边界线、海上生态边界线,三轴是城市功能联系轴、城市景观联系轴、牡蛎产业联系轴,六片区是小镇核心展示区、牡蛎加工集聚区、牡蛎商贸结算区、牡蛎康养度假区、牡蛎产业研发区、渔港物流服务区,立体化地将小镇定位为“生态海岸、魅力岛湾”,融入科研、科普、现代环保产业及生态观光旅游要素,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最大化协调。

牡蛎小镇规划按照承接战略目标导向,秉承区域协同、创新驱动、生态发展的原则,结合基地牡蛎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打造国际牡蛎产业中心集散地、极具山东特色的国家级特色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大目标定位。该项目将带动我市相关经济发展,增加财政税收,促进当地就业,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树立乳山美好的未来形象。

结合“乡村振兴”文章,拥有“江北牡蛎第一镇”之称的海阳所镇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健康食品、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电子商务等产业,累计投入1亿多元实施了镇域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发展的承载力。特别是以建设牡蛎特色小镇为发展中心,围绕构建“牡蛎+健康”“牡蛎+旅游”“牡蛎+养生”“牡蛎+电商”的大牡蛎产业发展格局,引进配套食品加工企业,延伸牡蛎上下游产业链条,培育打造牡蛎产业聚集区,整合沿岸码头设施和餐饮景点,建设集休闲旅游、海上垂钓、“渔家乐”民俗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园区,进一步促进牡蛎产业的纵深发展。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