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如何提高鹅成活率的方法_库百科养鹅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5-04|点击次数:
如何提高鹅成活率的方法_养鹅

养鹅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家禽养殖行业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独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近年来规模养鹅空前发展,广大农民都想通过养鹅发家致富。说到养殖业不得不提的就是养鹅疾病的防治,下面库百科养殖网技术员就来详细为大家介绍养鹅要预防的几种疾病,以及如何提高鹅成活率的方法。

如何提高鹅成活率的方法

如何提高鹅成活率

一、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育雏舍在进雏前要进行整修和消毒,检修门窗及育雏设备。墙壁采用石灰乳刷白消毒,地面用火喊水喷洒。将料槽、水槽及工具有2%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舍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封闭好门窗保证无贼风。密闭好的育雏舍用15g高锰酸钾、30mL福尔马林密闭门窗熏蒸24h。在进雏前还要准备好饲料和必需的药品。

二、做到适时开饮、开食

开饮。雏鹅的第一次饮水称为开饮,一般先开饮再开食,出壳后的3d内比较饮用温开水,并且每昼夜饮水不少于6次,饮水时要控制饮水量,切忌暴饮,防止水中毒。如果饮水太迟会导致脚蹼失水收缩,严重者可导致雏鹅死亡。雏鹅出壳后7d内可饮3%~5%的糖水,从第八天开始就可以饮用舍内放置24h以上的自来水,要保证水的供应充足。

开食在开饮后进行,一般在开饮后1h后,开食的饲料一般选用八分熟或浸泡2h左右的小米或碎米。开食时将饲料撒在草席或暗色的塑料布上,让其自由采食。每昼夜饲喂6~8次,其中夜间2次。做到少食多餐,饲喂雏鹅的方法是“先饮后喂,定时定量,少喂勤添,禁暴饮暴食”。4d后,给雏鹅饲喂河砂,以帮助消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定时定量,每周喂1次即可,避免影响其他饲料的采食量。在雏鹅出壳2~3d后可添加青绿饲料,应逐渐增加饲喂量,使雏鹅的消化系统逐渐适应,防止腹泻。

三、控制好鹅舍内的环境

1、温度:育雏室适宜的温度是提高雏鹅成活率的关键。舍内的温度要保持平稳,不可忽冷忽热,温度的不稳定变化会影响雏鹅的健康度和整齐度。判断舍内温度是否合适,可看雏鹅的表现,当舍内温度过低时,雏鹅表现为靠近热源,挤在一起,并不时的发出尖锐的叫声。当温度过高时,雏鹅表现为张口喘气,行动不安,频繁饮水,食欲下降。如果舍内温度适宜,鹅群分布均匀,呼吸平和、安静,食欲旺盛。

2、湿度:舍内的湿度过大会使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诱发雏鹅患球虫病、曲霉菌病等。而湿度过低则会使舍内空气过于干燥,加大了空气中灰尘的含量,易引发雏鹅患呼吸道疾病,过于干燥的环境会引起鹅体内失水过多。一般要求雏鹅在1周龄时舍内的相对温度为65%~70%,2周龄时为65%,以后可保持在60%。

3、饲养密度:雏鹅的饲养密度要根据品种、季节、日龄、育雏舍的结构以及饲养方式和通风条件来确定,要求养殖场灵活掌握。鹅群的密度不宜过大,每群以100只左右为最佳。

4、光照:在育雏期一般要保持较长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雏鹅增加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便于采食和饮水活动的进行,提高生产力。所以育雏舍一般昼夜都开灯,以40W为最佳,并且灯泡悬挂在育雏舍中间离地面2m的高处以保证一定的光照强度。

5、通风:舍内雏鹅呼吸及粪便发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氨气及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当有害气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会对雏鹅的健康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鹅体增重,降低饲料转化率,所以在雏鹅的饲养过程中,要根据当时季节的变化做到适当的通风,但要保证舍内的温度。

四、分群

在雏鹅开饮、开食前可根据雏鹅出壳时间的早晚和体质的强弱以及体重的大小进行分群,及时的淘汰病雏。第一次分群,给予不同的保温制度和开食时间。开食的第二天,再根据雏鹅采食的情况进行第二次分食,将不吃食或吃食量少的雏鹅单独分出来进行饲喂。另外,雏鹅喜欢聚集成群,温度过低时会出现挤堆,易发生压死的现象。因此分群时要安排适宜的饲养密度,一般每群以100~150羽为宜。分群的目的是避免弱雏或病雏因运动迟钝在采食和饮水时被挤压或因抢不到食而饿死。对病雏要及时治疗,精心饲养,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易消化的营养物质,例如,葡萄糖和益生菌等。

五、做好卫生防疫及疾病控制工作

做好雏鹅的防疫工作,雏鹅在1~2日龄时每只注射小鹅瘟抗血清0. 5~1mL,也可在雏鹅3日龄时皮下注射1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0. 2mL。另外,在鸭瘟常发地区可在雏鹅5~10日龄时取鸭瘟弱毒苗2~3只份,用0. 5ml_的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可预防鸭瘟发病。在雏鹅30日龄时用0.1%的敌杀死喷洒鹅体,可以杀灭鹅体外寄生虫。

对雏鹅的保健工作也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在开饮时可在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水或5%~8%的蔗糖水,以增加雏鹅的能量,促进胎粪的排出。在雏鹅2日龄时饮用0. 02%的高锰酸钾溶液,可以起到清洗和消毒胃肠道的效果,并且可以补充微量元素锰。在4~7日龄时给每只雏鹅投喂0. 02%土霉素和强力霉素20mg以及沙星类药物可以防止鹅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如何提高鹅成活率的方法

养鹅常见疾病的预防

1、流感。鹅流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发生在15日龄后的雏鹅,死亡率一般为50%~60%。发病初期鼻腔不断流清涕,有时还流眼泪,呼吸急促,并时有鼾声,甚至张口呼吸。然后即缩颈闭目,体温升高,食欲减弱,后期不能站立,死前出现下痢,病程2~4天。

预防:平时加强对鹅群的饲养管理,饲养密度要适当,尤其是对1月龄以内的雏鹅,更要注意防寒保暖。治疗:(1)每只雏鹅胸肌注射青霉素2万~3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天。

2、副粘病毒病。鹅雏鹅副粘病毒病是各种月初龄鹅都易发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达98%,已成为养鹅业危害极大的传染病。鹅雏患病鹅发病初期拉灰白色稀粪,病情加重后粪便呈水样,带暗红色、黄色、绿色或墨绿色,患鹅精神萎顿和衰弱,眼有分泌物,眼睑周围湿润,蹲地,有的单脚时时提起,少食或拒食,体重迅速减轻,但饮水两增加,行动无力,浮在水面,随水漂流,部分患病鹅后期表现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饮水时更加明显。

防治方法:平时加强鹅群的饲养管理,调整鹅群的饲养密度,注意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消毒鹅舍及用具。鹅群一旦发生鹅副粘病毒病后立即将病鹅隔离或淘汰,死鹅烧毁或深埋。同时,将鹅群中没有病状的鹅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先免疫注射健康鹅,后免疫假定健康鹅,免疫时勤换注射针头,避免用具污染。同时可适当应用抗生素,以减少并发症和有利于尽快恢复。

3、维生素A缺乏症。雏鹅发生本病时,鹅雏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倦怠,消瘦,衰弱,羽毛蓬乱;自鼻孔流出粘稠的鼻液,呼吸困难;骨骼发育障碍,行走蹒跚,或轻瘫痪至全瘫;脚蹼颜色变浅。本病的一个特征是一侧或两侧眼睛流出灰白色干酪样分泌物,继而角膜混浊,软化,穿孔和眼房液外流,最后眼球下陷,失明。病变可见各处粘膜常见散在的白色小结节,或覆盖一层灰白色干酪样假膜。缺乏VA母鹅产蛋所孵化的初生雏鹅,常双目失明或患眼炎。

防治方法:注意补充富含VA的饲料,如胡萝卜、青草、南瓜、小虾、黄玉米及鱼粉等;一旦发现病鹅及时用VA治疗,按1~2毫升(5万单位)/千克饲料喂服或肌注,或按1万单位/千克饲料混饲,连用2~5天;对病群中尚未发病鹅可按1000~1500/单位千克饲料补喂VA。

4、雏鹅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的混合感染症。鹅雏病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缩头呆立,闭眼似睡,呼吸困难,拉白色或黄色稀粪。后期病鹅食欲废绝、消瘦,且步态不稳、瘫痪,至昏睡而死。剖检病死鹅可发现鼻腔内有黏液性分泌物、心外膜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纤维素膜、肝肿大、肝表面覆盖着一层较厚的淡灰色易剥离的纤维素膜、肺气囊膜上有数量不等的粟粒大的淡黄色结节、小肠出血、脑膜有出血点。

防治措施:立即清除鹅舍里发霉的垫料,撒上薄薄的一层石灰后,换上新鲜干燥的稻草。对鹅舍、鹅群用1:200倍稀释的百毒杀喷雾消毒。全群鹅用恩诺沙星饮水,每天2次,连用5天,用制霉菌素口服,100万国际单位/千克饲料拌服,连用5天。

以上内容是本网多年来实践中整理而来,部分专业知识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想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养殖技术养殖方法的知识,请关注库百科养殖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