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大石鸡养殖(身残志坚 养鸡大户勤劳致富帮乡邻)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18|点击次数: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李彭川 川观新闻记者 李丹

“今年土鸡的行情还行,我已经卖了1万余只,销售收入100多万元,纯利润将近20万元左右。”12月8日,在巴中市平昌县加敏林下养殖场,杜加敏一边用火钳为鸡舍加碳增温,一边给记者细算他家今年的收入账。随后,杜加敏换上专用养殖服装和雨靴,走进公鸡饲养区逮鸡。敏捷的身手,丝毫看不出他是一个全身75%深三度烧伤、右腿后曲僵固100度、只有5根半截手指的残疾人。2018年,杜加敏被评为首届“四川脱贫榜样”。

身残志坚 养鸡大户勤劳致富帮乡邻

意外致残 他身残志坚与命斗

2012年,一场意外火灾让杜加敏经营的电器维修小店化为灰烬,还将他全身75%深三度烧伤、严重脱水,更严重的是右腿后曲粘结、十指指尖焦化粘结一体,被鉴定为肢体二级残疾。

那年春节,是杜加敏40年来最难熬的新年。上有年迈父母,下有上学的儿子。面对自己身体残疾,以及抢救治疗期间,家人还借遍了所有同事和亲友,欠下60余万元的巨债,前后高昂的医药费及儿子的学费......现实重重地打击在了杜加敏的心间,但他并没有就此消沉、自暴自弃,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杜加敏最终决定:要与命斗!家人还需要自己照顾。

于是,他决定先“学会”走路。白天就强行在右腿后面绑上长木板,晚上则在右脚后跟处吊砖头,一点点地绷开后曲的右腿;快伸直时,他就迫不及待地弯曲着左腿,让妻子搀扶着,像孩子一样蹒跚学步;稍微能走路,他就绕着床和桌椅,早中晚各走20次;能独立行走,就开始爬楼梯,从一楼到租房每天能往返40趟时,他又转向户外,早上3点起床走马路......并尝试用双手抱住刀、铲、筷,给儿子煮早饭,等儿子上学后,他又到山路上去走……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强化锻炼,杜加敏终于能像健康人一样走路、做饭了,“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困难却没有战胜困难的决心。我始终相信,天道勤酬,付出终有回报”。

身残志坚 养鸡大户勤劳致富帮乡邻

勤劳奋进 自强创业奔小康

2014年底,平昌县板庙镇大石村被识别为贫困村,杜加敏也被确认为贫困户。是靠国家救济度日,还是苦干实干、自主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杜加敏选择了后者——自主创业。

由于早些年有过一次养殖经验,之前又自学了一些养鸡技术。2016年初,在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及村“两委”、驻村帮扶单位的帮扶支持下,杜加敏通过自筹部分资金、整合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贫困户小额信贷政策等筹措资金10余万元,流转了15亩松林,购买了1000只鸡苗,建起了加敏林下养殖场。

运材料、添机械、建温室、购鸡苗、设隔离......从此,他每天起早贪黑的将全部精力用于养殖场的经营发展中。“这几年,我几乎吃住都在养殖场。风大了,就要去鸡圈打开保温灯;如果感觉热了,就要给鸡圈降温。”因自身残疾,发展养殖业之初,在常人看来一些简单的工作,对他而言却是十分艰难。但他却不畏艰辛,想法设法战胜困难,将养殖场建设的井井有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土鸡出栏了,当年就取得初步效益。2017年初,出栏土鸡15000只,存栏7000只,实现销售额50余万元,杜加敏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自2016年以来,杜加敏共生态养鸡5万余只,每年销售土鸡都在8000只以上,年销售收入60万元以上,净赚15万元左右。

身残志坚 养鸡大户勤劳致富帮乡邻

无偿传授养殖技术 带动800余户村民养鸡致富

“当年,我家遭难,乡亲们主动捐钱救我,现在,我有养殖技术,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乡亲!”杜加敏说,只要村民愿意养鸡,他都毫无保留地免费传授技术,低于市场价提供鸡苗,并帮助推销。他还以自身为例,引导村民摈弃“等靠要”的落后思想,树立“安贫可耻,勤劳致富”的观念。

在杜加敏的精神感召和示范带动下,大石村贫困群众纷纷发展产业,奋力脱贫。

贫困村民杜加军之前一直不敢尝试养殖,杜加敏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将50多只多幼鸡送上门,免费传授技术。有了第一次3000多元的收入之后,杜加军一年仅是土鸡收入就有近3万元,对发展养殖业充满了信心。

随着加敏林下养殖场知名度的提升,周边乡村的村民也慕名前来取经。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在杜加敏的示范带动下,板庙镇、云台镇等多个乡镇共计有800余户村民发展生态养鸡,户均增收达2万元。

采访中,杜加敏说出了一段很平实的话:“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

身残志坚 养鸡大户勤劳致富帮乡邻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