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北京奶牛养殖场(4名牛倌饲养3760头牛北京房山窦店这家智慧牧场可真“牛”)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18|点击次数:

房山区窦店镇,有一家智慧牧场。偌大的园区里饲养了3760头牛,可“伺候”它们的牛倌只有4个人。

4名牛倌饲养3760头牛!北京房山窦店这家智慧牧场可真“牛”

工作人员使用集饲料收集、搅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车辆为肉牛投放饲料。本报记者 饶强摄

每天听歌

听着欢快的音乐吃饲料

清早7时,恒升牧业的养牛场里响起了广播,欢快的音乐节奏有点类似《好运来》那首歌。3000多头牛不约而同地起身,瞪着大眼,透过围栏,向牛场东头儿张望。

很快,两辆集饲料收集、搅拌、投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车辆,缓缓开进了牛场。饲喂员不用下车,只需轻点按钮,就把饲料投送到了食槽里。盼来美食的牛,伴着欢快的音乐,大口咀嚼、品味,还没收到“外卖”的牛,眼睛瞪得更大了,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

“放这音乐是为了提醒它们开饭了吗?”记者问。牛场场长吴连方先是哈哈大笑,然后才道出原因:“不仅仅是给牛发一个开饭信号。更重要的是,人为地制造了欢快的环境声。牛吃起饲料来也会伴着欢快的节奏,咀嚼得更充分,有助于消化。”

这不是“对牛弹琴”吗?“这曲子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专门给饲养的安格斯牛、利木赞牛挑选的。”吴连方说,这两种牛每天上午7点到9点、下午5点半到7点半都要进食,整个进食期间,都要听欢快的音乐。

进食完毕,牛开始准备反刍。牛场的环境音乐也从刚才的欢快声,变成舒缓的《摇篮曲》。舒缓的音乐,能放松牛的神经,促进胃腺分泌,可以使牛更好地生长。“您别不信,一些脾气比较躁的牛,听了《摇篮曲》,还真就卧下了,老老实实地反刍去了。”吴连方说。

量身定制

按照体重提供伙食标准

记者发现,虽然给牛群“送餐”已经用上了专业设备,但饲喂员还是要按照“订单”配送。

“我们这儿的牛,总共有4种伙食标准。”牛场技术员李晓东说,每一种伙食中,按照牛的体重,精、粗饲料的配比都要不一样,还要适当加入维生素、氨基酸。

其中,正在长身体的牛犊,伙食就被饲喂员称为“儿童餐”,精饲料比例比较高,维生素和氨基酸更是必不可少,“吃了这样的伙食,小牛很欢实,不容易生病,而且皮毛的光泽度很好。”

此外,如果发现牛的身型偏小,就要投喂技术餐,拉开骨架的同时快速长肉;如果牛的身型、健康状况都很稳定,就可以投喂标准餐……要是想让牛多长脂肪,或是多长红肉,就需要投喂“量身定制餐”。

牛又不会说话,伙食投送多了吃得肚胀,对身体肯定不好,投送少了又要饿着,饲喂员如何与牛“对话”呢?答案就在牛的食槽下。

李晓东对记者说,与人类似,每头牛的饭量也不尽相同,不一定个头儿大的就更能吃,所以牛场在每个食槽下都安装了秤,再由饲喂员巡查进食情况,就能在系统中沉淀下进食大数据,让饲喂员做到心中有数,每天再根据系统数据适当增加投送量,实现科学喂养。

智能监控

实现生长全程可追溯

细细观察,每头牛耳朵上,都有个“耳钉”。“这是智能耳标,可以比喻为伴随该牛一生的‘智能身份证’,记录着肉牛的出生日期、性别、体重甚至‘家谱’等信息。”吴连方说,每头牛什么时间吃了什么种类的伙食,也都在“耳钉”后台做了标准,实现了生长全程可追溯。

除了“耳钉”,每头牛的脖子上还都戴着“运动项圈”,就像人佩戴的运动手环一样,监测每天的步数。根据中国农业大学专家的分析,对于像恒升牧业这种养在围栏中的牛来说,每天的步数如果在4000至5500步,说明牛很健康,如果走得太少,牛可能是生病了;如果走得太多,则可能进入了发情期。

前不久,根据监测步数,技术员李晓东还真就及时发现了一起母牛“隐性发情”。当时,系统平台显示,这头母牛一天里走了8000多步。“一般情况下,母牛正常发情会经常对着天空叫,不时做出冲撞围栏等行为,但这头母牛可能比较含蓄,就是一直在围栏里溜达,其他行为、饮食都很正常。”李晓东和兽医请来农业专家,经过几天观察,断定了这头母牛正是不常见的“隐性发情”。随后,专家和技术人员成功用人工配种的方法,让母牛怀上了牛宝宝。“母牛的一个发情期是21天,如果隐性发情没被监测到,相当于白白喂了21天,牛场要多投入600多元的饲料钱。”吴连方说。

透视检测

随时查肉质改良养殖

进入养殖区,吴连方指引记者抬头往上看,只见上方除了监测肉牛活动的摄像头外,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探头”。据介绍,这些分别是有害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云端处理器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牛场温湿度、有害气体等环境数据,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及告警联动装置,实现牛场环境的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及异常状况的应急指挥调度。

吴连方告诉记者,现阶段的养殖水平,即便喂养再科学、管理再精细,牛场技术人员也没有“透视眼”,在肉牛宰杀前,无法看出牛肉的品质如何,只能等待“庖丁解牛”后,才能精准地给每一块肉分级。

如何破题?企业近期计划引入一套高科技设备,在牛活着的时候,就能随时检查肉的品质,帮助技术人员及时调整、改良养殖方法

这套高科技设备如何运行呢?简单来说,就是给牛“拍片子”。吴连方介绍,设备建设完成后,会给牛留出专用通道,就像做体检一样,牛往设备前一站,不用等待太久,超声波就可以扫描全身。

相关

繁殖京西红牛新品种

吴连方说,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自己和同事们早已经不满足于养牛,“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经常来这里搞科研,我们一起立项、攻关。”他带着记者来到牛场实验室,专业的仪器设备满满当当,非常专业。

最令吴连方期待的,是有望在8月诞生的肉牛新品种——京西红牛。这是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在我国冀南牛和法国利木赞牛的基础上,繁殖出的一种耐病、体型大、料肉比高的品种。

为什么要科研一种新牛?吴连方说,别看现在牛场规模很大,效益也很好,但是因为人工配种的精液依赖从畜牧业发达的国外进口,相当于被人“卡了脖子”,一旦对方不提供精液,牛场很可能面临倒闭。“如果京西红牛成功了,那我们就有了自己的品种,掌握了主动权。”吴连方说,自己的梦想,是与专家们一道,制定中国肉牛标准体系,让国产肉牛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明星。

(原标题:4名牛倌饲养3760头牛,记者探访智慧牧场 嘿,“对牛弹琴”还真牛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陈强

流程编辑:TF065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