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水虻的养殖视频(央视:垃圾“吃货” 黑水虻项目陆续上马, “吃不饱”问题仍待解决)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2023年5月30日,CCTV2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报道了一则黑水虻生物处理厨余垃圾的新闻,这是首次由主流媒体对黑水虻产业化现状及发展进行的详细报道,足以说明黑水虻产业化发展的前进力量。

报道指出,厨余垃圾的处理和利用一直是环保界的讨论热点,用腐食性昆虫处理厨余垃圾正在一些城市悄然兴起。

目前,国内处理厨余垃圾的主流工艺是“预处理+厌氧消化”。而在2021年,住建部厨余垃圾处理技术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首次将昆虫生物处理列入厨余垃圾处理工艺。

央视:垃圾“吃货” 黑水虻项目陆续上马, “吃不饱”问题仍待解决

用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1克虫卵可“吃掉”10公斤废物。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吉斌教授提到:“转化5吨的餐厨垃圾,可以产生1吨的鲜虫,可以产生大概2吨左右的昆虫虫肥,可以实现零排放,而且把它变废为宝,可以实现绿色循环的产业链。”

央视:垃圾“吃货” 黑水虻项目陆续上马, “吃不饱”问题仍待解决

位于湖北武汉的源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军称:“我们的餐厨垃圾处理,绝大部分是300吨以下的,基本上沼气是无法进行利用的,水虻不管你有多少规模,后端每吨垃圾,水虻能够带来400元钱左右的收入。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公司)已经做的是7个(项目),目前正在谈的(项目)大概有接近40个。”

央视:垃圾“吃货” 黑水虻项目陆续上马, “吃不饱”问题仍待解决

而在广东珠海横琴运营的某黑水虻处理项目,目前每年运营成本为23.5万元,饲养过程中产生的虫沙、成虫,按照市场价格,每年可产生9万多元的收入,同时通过本地化处理模式,每年可节省厨余垃圾集中运输8万多元,广东珠海某垃圾分类公司培训讲师表示:“经过我们的初步计算,日处理4吨左右,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盈亏平衡,那么,如果完全自给自足,要在日处理20吨左右可达到盈亏平衡。”

央视:垃圾“吃货” 黑水虻项目陆续上马, “吃不饱”问题仍待解决

但是对于具备大规模运营能力的黑水虻生物处理项目来说,实现餐厨/厨余垃圾满产是个挑战。在实际运行当中,前端垃圾质量参差不齐,餐厨垃圾收运量比例不高,后端垃圾处理厂吃不饱等系列问题,仍较为突出。

对此,源创环境公司王总表示:“黑水虻毕竟是一个新兴产业,这个产业也遇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渣滓过去都是固定流向的,脱水以后,基本上都是拿去填埋或者焚烧,造成现在整体的黑水虻产业原料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的项目超过10余个。

可以预见,未来,黑水虻产业的可持续性将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关注和欢迎。


CCTV2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报道视频链接:

https://tv.cctv.com/2023/05/30/VIDE0LCWqzKpVNDXMReN7aUD230530.shtml


信息来源:CCTV2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

免责声明:本平台系信息发布平台,不代表平台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如若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