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桑基鱼塘养殖模式(延续千年“桑基鱼塘”智慧,看佛山怎么做?)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站在西樵山顶,俯瞰山下万亩“桑基鱼塘”,阳光穿过云层洒在澄澈的水面上,泛出闪闪金光。这是记者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见到的秀美景象,也是当地开展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的成效图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佛山市积极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动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目前,全市已建成50个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小区和佛山市现代渔业科技园中的池塘零排放圈养模式8套,总体实施规模近一万亩。

延续千年“桑基鱼塘”智慧,看佛山怎么做?

水产“身价”成倍涨

“改造后养殖笋壳鱼亩产值达20万元,加州鲈亩产值10万—15万元,远超以前养饵料鱼近万元的亩产值。”广东东沣渔业有限公司(下称“东沣渔业”)负责人傅伟东介绍。通过标准化改造,池塘水深由1米多加深为3米,改变了水浅无法养殖优质高值鱼的制约,为养殖优质鱼产提供了条件。

据了解,东沣渔业在高明区荷城街道建立的512.97亩池塘标准化改造示范点,升级改造费用约为6000元/亩,得益于市财政补贴3000元/亩,企业只需投入3000元/亩,大大降低了改造成本。

“示范区池塘运营的维护成本与改造前相差不大,但改造后的塘租由原来的5000元/亩升为7200元/亩,大大增加了当地村集体收入。”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下称“何氏水产”)项目经理陈贺告诉记者,公司位于南海区西桥镇山根社区的生态养殖示范区,通过将608亩鱼塘进行生态化改造,有效提高鱼塘价值。

作为珠三角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桑基鱼塘”,西樵镇闸边村渔耕粤韵生态养殖示范区目前已经完成了池塘升级改造。通过对现有鱼塘景观进行环境提升改造,修整道路,种植草、花、菜和桑,设置塘头棚和进行水质处理,打造一个“节能、生态、环保、健康”的养殖环境。

“我们改造是为了减量排放,恢复自然生态,并且帮助农民增收。”据南海西樵镇镇委委员高盛全介绍,示范区对鱼塘进行升级改造,不仅改善了养殖条件,还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益,带动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农民就业机会。

延续千年“桑基鱼塘”智慧,看佛山怎么做?

养殖尾水“变废为宝”

池塘升级改造的同时,养殖尾水治理工作也落实到位。

陈贺介绍,山根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了二套养殖尾水处理设施,采用“三池两坝”原理,将养殖尾水排入沉淀池,通过池中水生植物初步去除悬浮物质后,经过第一道过滤坝吸附大颗粒杂物,流入曝气池,借助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后,再经过第二道过滤坝,流入生物净化池,通过多级净化有效去除水体污染物,最终处理达标的水体,部分排回养殖鱼塘循环利用,部分经过检测后排出外部河涌。

何氏水产的池塘标准化改造没有止步于西樵镇,在高明区荷城街道三富路,同样建立了池塘标准化改造示范点,改造面积共440亩,其中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面积为45.3亩。“经过池塘标准化改造,水产养殖过程中农药使用量至少减少到原来的一半,病害明显减少。”陈贺说,养殖尾水经过治理后循环使用,减少了污染周边河道水质的情况,同时保护了河道的生态环境。

“利用新品种、新技术改善养殖环境,让每一个养殖户看得到、摸得到,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现代渔业技术为生产生活带来的益处。”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一名技术人员表示。在位于顺德区乐从镇的佛山现代渔业科技园内,建立了池塘零排放绿色养殖示范基地,基地采用了池塘“零排放”绿色高效圈养技术,该技术被授予2019年和2020年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称号。

据介绍,该技术可容纳100立方米的水体,主体的四个圈养桶的养殖量相当于一亩鱼塘,通过特有的锥形集污装置、固液分离塔、生物净化桶等系列设备,完成尾水的重复使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零排放”。

【记者】黄进

【通讯员】粤农轩

【作者】 黄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