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水蛭的毒副作用_库百科水蛭养殖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5-04|点击次数:
水蛭的毒副作用_水蛭养殖

历代医家对水蛭毒副作用的认识自《本经》将水蛭收入药用之后,几千年来,对水蛭是否有毒毒副作用大还是小始终存有分歧,各家众说不一。汇集各家观点,主要有以下四种:

水蛭的毒副作用

一、“有毒”论

最早见于西汉刘向撰《别录》一书中,谓水蛭“苦,微寒,有毒”。明朝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也称水蛭“有毒”。近代许多中药学专著中亦沿用了这一观点,如北京中医学院编写的《药性歌括四百味话解》(1976年版);江苏新医学院编写的《中药大辞典》(1977年版);崔树德主编的《中药大全>)(1989年版),以及最具权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净(1990年版、一部),都记述水蛭“有毒”。

二、“有小毒”论

这类观点多见于近年来的有关论著。如:《辞海))(1979年版)在介绍水蛭的条目中记述“中医学上以虫体干燥炮制后入药,性平、味咸苦,有小毒”;张显臣、张靖华编著的《中药精华))(1990年版),程宝书、周民权等编著的《新编药性歌括四百味))(1993年版),翁维良主编的《活血化瘀治疗疑难病》(1993年版),均在介绍药用水蛭的条目中论为“辛(苦)、咸、平,有小毒。

水蛭的毒副作用

三、“无毒”论

我国中草药最早的专著《神农本草经》在记述水蛭的性味时说“味咸,平”,未言有毒。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在其传世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水蛭的药性作了长篇论述,认为“凡破血之药,多伤元气,唯水蛭味咸专A.ffn分,于气分系毫无损”,“不能伤新血”,“自有利而无害也”。同时还针对水蛭“性猛”的观点,说“盖其破瘀血者乃此物之食能,非其性之猛烈也”。周登成编著的《新编中药歌诀》(1975年版)所辑水蛭歌也未言其有毒。与此同时,在许多方剂的试验或临床应用时,也未发现水蛭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如:由邓文龙编写的《中医方剂的药理与应用》(1990年版)一书中,在介绍含水蛭成分的古代名方“大黄广虫丸”的应用时说:“本丸毒副作用很小,有服药三年而无明显毒性表现者”。由陈馥謦主编的镁新编中成药手册》(1991年版),在介绍由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制的“脑血康口服液”(水蛭为主要成分)时,写道“毒理试验,其LD50为131.65±17.12g/kg,未发现毒副作用”。此类情况不胜枚举。

四、“对体质较虚者有毒”论

朱良春先生曾在其编撰的《虫类药的应用净一书中,对张锡纯先生所言水蛭“不损气分”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并举例“曾用本品一味治疗血吸虫病人之肝脾肿大,每次服粉0.9g,每日一次;部分体质较虚者,二、三日后即出现面色萎黄,异常乏力;检血见红血球及血色素、血小板数均趋小降,呈现气血两伤之征。而其他有关患者(体质较虚)服用后,亦微见有面色陡然萎黄,并出现精神特别倦乏的感觉。古人以为有毒,殆即由此而来”。这种观点与一些医家认为水蛭只适用于邪实、正实之症,体气亏虚者慎用,或与水蛭药性峻猛之说,有一定关系。

从以上几种观点可以看出,对水蛭是否有毒的认识有这样几个特点:

①分歧由来以久,可以说从水蛭药用以来的几千年间,一直有不同看法;

②经典、名医之间亦难以统一认识;

③论著与临床上分歧较大,论著中多言其有毒慎用,临床上却多放胆用之;

④近年来观点有所变化,最明显的是新著多由“有毒”逐渐称为“有小毒”。这些特点是符合对事物再认识之规律的,说明对水蛭药性的认识在不断深入,日趋准确、完善。

由于上千年来,对水蛭是否有毒的认识分歧,不可否认地对水蛭药用价值的发挥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其一,畏其“有毒”要求炙后入药,以减轻其“毒性”。实则有可能在炮制过程中损失了部分有效成分,降低了疗效。其二,畏其“有毒”,众多医书在方剂中使用的剂量上作出了低量的限度,也无形中制约了其药用价值的发挥。本文在后一节中还将论述。其三,畏其“有毒”,无形中影响了其临床使用范围,至使不能大胆应用于治疗一些疑难病症,出现了多年来一直沿用古传方剂,发展缓慢的局面。直至近年间,才使水蛭用于治疗疾病的范围有重大扩展,剂型有所改进。其四,畏其“有毒”,未能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因而到目前为止,对其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仍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以上内容是本网多年来实践中整理而来,部分专业知识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想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养殖技术养殖方法的知识,请关注库百科养殖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