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浙江农村养殖(浙江青田稻鱼共生:千年古法展生机 稻香鱼肥好“丰”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千年古法展生机 稻香鱼肥好“丰”景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中新网杭州7月15日电 (钱晨菲 李军 郑亚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媒体采风活动日前在浙江启动。首站,记者走进“稻鱼之乡”丽水青田,探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稻鱼共生系统如何推动乡村振兴。

车子沿着山间公路蜿蜒而进,只见秀峰葱茏、稻田连绵、农舍散落,风光秀美,让人不禁怦然心动。在青田方山乡石前村,记者走进了新建成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主体建筑以鱼的灵动意象为造型,与遗产地内的山水林田村自然融洽,借景入室,内外照应,寓意着稻田养鱼天人合一的传统农耕智慧。”讲解员介绍,该博物馆包括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主展厅等,全面展示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渊源、生态模式、农耕技艺和文化传承与发展,是了解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重要窗口。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千年古法展生机 稻香鱼肥好“丰”景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青田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早在1300多年前,当地先民就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鲤鱼,培育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鱼种,俗称“田鱼”,创造了稻鱼共生种养技术。2005年5月16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成为中国首个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

“青田稻鱼共生模式,鱼可为水稻除草、除虫、翻松泥土,鱼屎还可成为肥料;水稻则为鱼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来源和庇护场所,实现了以稻护鱼、以鱼促稻,达到了一田两用、稻鱼双收、互惠共生之利。”青田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当地方山乡龙现村有着“中国田鱼村”的美誉,是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核心区域。行走在龙现村层层叠叠的梯田间,眼见田埂间鱼稻相依,与山间的苍翠茂林、潺潺溪涧一道,勾画出一幅优美和谐的生态画卷。

“我村目前共有稻鱼共生基地465亩,亩产效益有1万多元,是村里老百姓收入的重要来源。”龙现村村委会负责人吴立群说,近年来,该村依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推出研学营地、展馆之村、精品民宿等品牌创建,推动形成全系列可游、可看、可体验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有效带动“农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助农增收效应显著。

龙现村村民伍丽珍曾作为农民代表,在200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研讨会上发言,其也亲眼见证了申遗给村庄带来的变化。“原先,大家种田只是为了吃饱肚子,积极性不高,村里抛荒地很多,申遗以后,田鱼价格上来了,贵的一公斤能卖到160元,大家都更愿意种粮了。”伍丽珍说,“现在,青田田鱼和稻鱼米名气越来越大,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在村里开出了第一家农家乐,现在家里盖起了5层楼,还在县城买了房。”

推进稻鱼共生,拓宽共富之路。记者从青田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青田县以方山乡为核心保护区,编制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2016—2025年)》,大力推广“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并通过政府扶持、企业推动、科研支撑、农民参与等方式,深入推进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稻鱼全产业链发展,持续擦亮“稻鱼共生”这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金名片。去年,该县“稻鱼共生”面积达到5.54万亩,其中“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稻鱼示范基地7000亩,总产值2.65亿元。

如今,青田稻渔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已成功推广至浙江其他县市以及上海、福建、湖南等多个省市,为多地乡村振兴提供助力。(完)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