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云南德宏胡蜂养殖培训(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他让胡蜂成了助农增收的宝贝)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胡蜂是芒市地区常见的蜂种,许多芒市人都有过瞄蜂子,找蜂窝,吃蜂儿的经历。然而不科学的助迁养殖和竭泽而渔的取蛹方式对野生蜂王、蜂群危害很大。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用药用昆虫研究所所长郭云胶教授及其团队的胡蜂科学养殖研究成果,不仅极大地缓解了野生胡蜂种群的生存压力,更走出了研究所,“滚雪球式”地让芒市乃至全国百万养蜂人受益。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他让胡蜂成了助农增收的宝贝

面对多地养殖胡蜂“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失败”的现实和全国山区农户养殖胡蜂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郭云胶团队先后到过全国200多个山区乡镇的3000多户山区养殖胡蜂的农户家调查研究,在山区建了300多个试验点,做了近万组实验,最终解决了人工批量繁殖蜂王、批量培育标准蜂群、规模化养殖标准蜂群、取蜂毒等世界级的技术难题,并因地制宜总结养蜂不成功的问题症结所在,及时给山区农户指出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他让胡蜂成了助农增收的宝贝

来自芒市轩岗乡筠竹园村的陶顺碧就是郭云胶科学养殖胡蜂技术推广的受益人之一。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他让胡蜂成了助农增收的宝贝

德宏胡蜂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 陶顺碧

说起养殖胡蜂的经历,德宏胡丰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陶顺碧感慨地说:“如果不养蜂,也许我还是政府的扶贫对象,现在我富裕起来了,我就想着我们周边还有各个地方生活比较困难的人,也比较多,所以到2017年,公司研究了以后,所有困难户,残疾户,我们免费提供学习培训,2018年,我们又提供一些蜂种给他们自己养,原来连摩托都骑不起的人,现在是买车都可以了,生活也比较富裕了。”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他让胡蜂成了助农增收的宝贝

陶顺碧告诉记者,他带动的贫困户从2017年以来免费学习的有100多位,免费提供蜂种去养的也有上百户。来自五岔路乡六仰村的唐培科于2014年跟随陶顺碧学习养殖胡蜂,在陶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他很快上手,经过细心照料,第二年就收获了第一桶金。以此为基础,唐培科成立了合作社。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他让胡蜂成了助农增收的宝贝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他让胡蜂成了助农增收的宝贝

谈到这几年养蜂的经历,芒市益林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培科表示,养蜂这几年,在陶顺碧师傅的带领下,带动了很多建档立卡户,他自己去年就带动了10户,今年愿意跟着养蜂的建档立卡户有66户。

芒市益林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唐培科

就这样,郭云胶教授及其团队耗时十年攻克的科学养殖胡蜂技术难题经由陶师傅这样的养殖户带出研究所,又被传授到唐培科这样的“徒子徒孙”手中,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滚雪球”式地影响了芒市乃至全国多地至少上百万的养蜂人。科学养蜂致富,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推手。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用药用昆虫研究所教授郭云胶

“这十几年来我们研究所把繁殖蜂种这个技术解决了,老百姓会一家一户的去繁殖蜂种,繁殖出蜂种后就不用去山林里面找,他就可以用自己培育出来的蜂种培育出标准蜂群,然后把标准蜂群拿到山里面去养起来,收入就稳定,收入也增加了,目前整个芒市应该是每个乡镇有100个人左右在山林里面养殖胡蜂,每户大概可以养到10窝左右。”郭云胶说道。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他让胡蜂成了助农增收的宝贝

据了解,在完成“胡蜂资源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及推广应用”项目的过程中,郭云胶教授申报了26个专利,出版了2本专著,发表了36篇论文。除了科学养殖胡蜂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郭云胶及其团队还联合德宏职业学院中医蜂疗研究所,根据药典研发了胡蜂系列产品,如胡蜂小分子肽口服液、胡蜂营养液药酒等系列保健品和胡蜂蜂毒渗透剂和胡蜂蜂毒解毒剂等系列药品。在采访中,郭教授也告诉记者,他将继续探索竹虫、蚂蚁蛋、爬沙虫等云南山区特色生物资源的养殖技术和产业模式,力争为云南省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文图:沈富从

责编:张崇喜

审核:李 静 石喃喃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