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云南蟑螂养殖(「创新型云南行动」小蟑螂实现大药用)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云南网讯(记者 季征)自1978年来,大理医学院(现为大理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单位针对美洲大蠊进行开创性研究,先后开发出康复新液、心脉隆注射液和肝龙胶囊3个新药,并实现产业化。在不久前召开的201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该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美洲大蠊(又名蟑螂)其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我国云南和四川等地,彝族民间用蜚蠊治疗疮疡久不愈、乙型肝炎等。但美洲大蠊生活环境特殊,携带有50多种致病菌、病毒和过敏原,其成药性是一大难题,致使其现代药物制剂成为空白。

针对美洲大蠊药效作用机理不清、产品和原料质量控制难、临床研究及评价不足等问题,大理大学李树楠教授率领研究团队经过40余年的研究,阐明了美洲大蠊生物学特性,构建了中药材美洲大蠊养殖技术体系和GAP工厂化车间生产模式。同时,根据民间药用经验,率先提出用美洲大蠊研发治疗粘膜修复、心力衰竭和乙型肝炎新药的研发思路,从物质基础、制剂工艺、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开发了康复新液、心脉隆注射液和肝龙胶囊3个新药。

据研究团队成员、大理大学彭芳教授介绍,美洲大蠊研发成果成功转让相关企业后,系列产品迅速打开市场,近两年销售收入达37.19亿元。其中,康复新液入选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为国家医保乙类药品,该产品近年来在消化系统溃疡中成药市场保持销量第一。目前,基于美洲大蠊研究成果研发的“生命活素”牙膏也已上市销售,抗肺癌中药“美蠊胶囊”正进行临床前研究。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