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养殖肉食鱼类(混养肉食性鱼类的作用:“清杂除野”和“吃弱除病”)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专注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混养肉食性鱼类的作用:“清杂除野”和“吃弱除病”

在渔业生产上,为了合理利用各个水层和各种天然饵料资源,就必须采取多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方式,以期获得尽可能高的鱼产量。养殖水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体空间,在这个空间的上层、中层和底层中,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天然饵料种类和数量在各水层中也很不相同,因此,鱼类的“混养”是最科学的。

混养肉食性鱼类的作用:“清杂除野”和“吃弱除病”

“混养”鱼是一个立体生态环保工程:草鱼清除池中杂草,鲢鳙是水质清洁工,鲤、青鱼除食螺蚌,肉食性鱼类消灭野杂鱼。各类鱼分居各自的水层,充分发挥池水的最大功效。混养要根据鱼类的食性和习性,选择彼此争食较少,且相互有利的种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混养肉食性鱼类的作用:“清杂除野”和“吃弱除病”

翘嘴红鲌(翘壳)

但是,混养肉食性鱼类,亦是目前渔业养殖的一个“新异”理念,有人反对有人赞成。

混养肉食性鱼类的作用:“清杂除野”和“吃弱除病”

杂鱼---鳑鲏(菜板鱼)

反对的人意即:肉食性鱼类吃鱼太凶了,特别是大口鲶,大小通吃,令人生畏!认为要伤害主养鱼,好象得不偿失。

混养肉食性鱼类的作用:“清杂除野”和“吃弱除病”

加州鲈鱼

其实不然,即使要吃掉少量的主养鱼,多以底层鱼类为主,如鲤、鲫,因绝大多数肉食性鱼类属底栖性鱼类,但它主要的还是吃掉的是野杂鱼和病弱鱼,同时,肉食性鱼类的快速生长和市场价值远远超过了他所伤害的主养鱼的经济损失,并且,肉食性鱼类当吃下一尾鱼后,一般要待所吃食下的鱼在肚(胃)里骨肉吸收消化完后才吃食下一尾鱼(如鲶鱼就是这样)。

混养肉食性鱼类的作用:“清杂除野”和“吃弱除病”

鳜鱼(桂鱼)

肉食性鱼类都是有胃鱼,跟草鱼(无胃鱼)边吃边排泄不一样,象人一样吃下食物后需消化吸收完后才吃食下一餐。因此,混养肉食性鱼类并没有多么可怕,食量并不大,有时吃下一条鱼儿要几天后才能消化完,才吃食下一尾鱼儿。

混养肉食性鱼类的作用:“清杂除野”和“吃弱除病”

杂鱼---鲹子鱼

当下,很多老塘多年未干塘清池或者加水时过滤不严,致塘中非人工养殖鱼类或者低价值鱼类(如小土鲫)或者毫无价值的鱼儿(如鲹子鱼)多如牛毛,严重耗料耗氧并占用水体空间,给养鱼增效带来极大的阻碍,既使钓鱼也不爽,杂鱼干扰性大令人生烦。

混养肉食性鱼类的作用:“清杂除野”和“吃弱除病”

(乌鱼)

因此,混养肉食性鱼类的“清杂除野”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耗氧降低饲料浪费是显而易见的,既使让混养的肉食性鱼类吃掉部份主养鱼,也总比大量的非人工养殖鱼类存在"耗料耗氧"划得算得多。

混养肉食性鱼类的作用:“清杂除野”和“吃弱除病”

杂鱼---麦穗鱼(麻鲹)

混养肉食性鱼类除了“清杂除野”的主要作用外,还有一个隐性的“吃弱除病”的作用,是狠多人未予及关注过的。体弱之鱼易患病或者说塘鱼发病首先是感染体弱之鱼的,患病之鱼多是弱苗弱鱼,传染病源的当然是生病之鱼,如果这些"害鱼"经混养的肉食性鱼类消灭掉,岂不是两全其美---杜绝病源传播转化生产价值。细致观测,凡混养有肉食性鱼类的鱼塘,暴发鱼病的概率要小得多,道理或原因可能就是于此。因此,混养肉食性鱼类也是科学养鱼的一个内涵,值得倡导。

混养肉食性鱼类的作用:“清杂除野”和“吃弱除病”

杂鱼---青鳉

翘嘴红鮊、鳜鱼、加州鲈、乌鱼、大口鲶等都是以鱼为主食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可以清除水体中的野杂鱼,有利于主养鱼的充分生长,经济价值高,是理想的套养“清杂除野”对象。如果耽心残食过大的鱼体,那就除了大口鲶是大口型(口大,能吃掉大一点的鱼儿)的以外,混养的首推品种依次是翘嘴红鮊、加州鲈、鳜鱼、乌鱼等小口型(只能吃掉小鱼)肉食性鱼类就行了。

混养肉食性鱼类的作用:“清杂除野”和“吃弱除病”

杂鱼---小杂鱼(食蚊鱼)

综上所述,少量混养肉食性鱼类,可以吃掉小鱼杂虾,吃掉病弱鱼体,也可达到减少耗氧因子和预防鱼病的继续扩染,减少鱼病暴发的流行,从而形成养殖水体的良性生态循环效应,岂不美哉!

(重庆永川水花渔业会社 刘文俊 2017/07/13)

混养肉食性鱼类的作用:“清杂除野”和“吃弱除病”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