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珠海生蚝养殖基地(「绿色养殖」阳江天博水产:绿色育苗,让“蚝宝宝”吃饱喝好)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广东美食有哪些?生蚝(牡蛎)应占一席之地。生蚝是广东沿海广泛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近十几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生蚝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然而,生蚝的养殖周期长达三年,产业存在较高的风险。如何保障苗种供应、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生蚝品质,是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对此,广东阳江市天博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尝试从苗种入手,采用一种绿色的育苗工艺,全程不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培育出纯度高、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的生蚝人工苗种。该公司总经理陈朝仲透露,绿色育苗的“秘密”在于人工繁育技术、水处理和饵料培育技术。


生蚝是童年独家记忆


陈朝仲是个土生土长的阳江人,自幼就与生蚝相识结缘。童年的他住在海边,享受着大海的馈赠,生蚝便是其中一种。当年,野生的生蚝资源非常丰富,是阳江当地人常见的食材,除了鲜食以外,各家各户还擅长制作蚝油、蚝豉、蚝干,把蚝的鲜味较长时间保存下来。“小时候的蚝油非常粘稠,我们要用筷子伸进蚝油瓶中,才能将蚝油刮下来。”蚝油有趣的取用方式,加深了陈朝仲对生蚝的记忆,每次说起生蚝他总有一种藏不住的喜悦。


时间飞逝,与美食相伴的日子一晃而过,成年的陈朝仲到了外地工作,离开家乡以后才发现生蚝原来并不常见。对生蚝、家乡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身在异乡的他开始想办法,就在那时,他看到一条生蚝贸易的商道。“早年我从事生蚝的买卖,从阳江的生蚝主产区拉货,卖到广州、珠海,起初买的人不多,但后期生意越来越好,2003年的时候,有的酒楼每天拿蚝肉500斤。”


生蚝贸易生意刚上轨道,陈朝仲又开始筹谋另外一件事。“长期拉货始终不够方便,既然大家都爱吃,是否能够直接在这里养殖?”带着疑问,陈朝仲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珠海横琴附近有适宜养殖生蚝的地方,于是他在卖生蚝的同时做起了养殖。岁月勤有功,在长期的生产工作中,陈朝仲积累下丰富的经验,路越走越顺畅。近年来,在技术团队的协助下,陈朝仲开始搞起生蚝人工苗种的培育。他告诉记者,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差异,阳江华洞村的基地主要做人工苗种培育,而中间培育和养成阶段则会拉到珠海、阳江等基地完成。


「绿色养殖」阳江天博水产:绿色育苗,让“蚝宝宝”吃饱喝好

「绿色养殖」阳江天博水产:绿色育苗,让“蚝宝宝”吃饱喝好

▲ “鸡仔饼”上的蚝苗(左),“水泥板”上的蚝苗(右)



为蚝苗量身打造繁育车间


据介绍,华洞村基地占地约70亩,按照功能划分出人工育苗、水处理、饵料培育三个区域。现已建成育苗车间三个,包括育苗池96个,可容纳2000立方米水体。“基地内所有基础建筑都是专门为蚝苗繁育而设计的,在前期设计的时候,我们特意加宽了每个车间内的过道空间,让大货车可以直接开进来拉货。”华洞村基地场长告诉记者。


场长带领记者来到位于中间位置的育苗车间,该车间采用室内微充气方式进行生蚝浮游幼体培育,包括壳顶幼虫前期、中期、后期,培育密度分别为3~5个/ml、2~3个/ml、1~2个/ml,期间每天换水30%~50%。场长指着其中一个池说,“这个池里面放的是浮游幼体苗,约有一亿个。幼体培养结束后就会分到左右两边的车间进行采苗,届时会减低幼体密度,大概一个池的量分到三个池里。”场长表示,把采苗车间设置在两边,有利于采苗工作的开展,当工人观察到幼体培育车间中的眼点幼虫数量达到30%以上时,就会用80目的筛绢网筛选出个体较大的幼虫,投放至事先布好附着基的水池中进行采苗,采苗密度一般控制在0.8~1.2个/ml。采苗期间,池上方应加盖黑色遮阳网,提供低光照条件以便幼虫能均匀附着。


掀开黑色遮阳网,可见数根竹杆整齐架在池上方,串联的附着基则吊在竹条下方。陈朝仲随机拿出一串附着基,一粒粒带有褐红色的生蚝苗清晰可见,并已经呈现出贝壳的形状。“我们要求每个附着基上的生蚝苗数量不低于30粒,不合格的会重新上苗,剩余小部分放在这里用作展示。”他说。


除了常见的水泥板附着基以外,记者还看到了别的附着基“造型”,他们形象地称之为“鸡仔饼”和“绳仔头”,即圆饼状水泥附着基和尼龙绳结附着基。陈朝仲告诉记者,附着基的选择应配合当地海区的养殖习惯和条件,比如说广西、越南等地风浪较小,适宜用“鸡仔饼”。


「绿色养殖」阳江天博水产:绿色育苗,让“蚝宝宝”吃饱喝好

▲ 室外水处理池


水处理贯穿育苗全程


记者发现,在华洞村基地内,受关注最多的不是育苗车间,而是水处理系统。陈朝仲表示,公司始终把水处理问题放在生产的首位,以改良水质代替药物投放,传递出绿色的育苗理念。


水处理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步,抽上来的天然海水要经过24小时的静置。第二步,流入数米高的水处理池进行砂滤,池中自上而下分别铺有粗砂、250目筛绢网、细砂。第三步,流至育苗车间旁的备用池。此时工人会往水中添加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调节水质,目的是让有益菌成为优势种群,利用生物占位原理除去有害菌。第四步,才供给育苗车间。至此,完成育苗前的用水处理工作。


“水处理贯穿育苗的全过程,我们设置了尾水处理系统,育苗后的水必须达标才能排放。”场长向记者说道,贝类的粪便和残饵都相对较少,处理起来不会太复杂。所有的育苗废水都会汇集到一个专用的尾水处理池中,依次经过沉淀、大型藻类生物降解处理以及微生物制剂除毒。4至5天后将上清液抽至另外一个池中,采用生物检测法,在该池中放养南美白对虾苗,测试通过后才对外排放。至于沉在底部的少量固体物,会制作成农田肥料。“检测尾水是否达标,我们采用了最笨的办法。”场长说。


据了解,今年的蚝苗生产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直至明年开春后再继续新一轮工作。2019年预计销售量达一千万块(水泥板,每块规格10x10cm)。陈朝仲将利用接下来短暂的休整期对基地设施进行改造。“贝类跟鱼虾不同,非繁殖季节无法催熟,应尽量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明年,基地将引入锅炉设备,进行加温繁育,缩短育苗时间,每年的生产能力可增加多5~6批,初步估计2020年的蚝苗产量可达一千五百万块(水泥板),约4.5亿粒。


「绿色养殖」阳江天博水产:绿色育苗,让“蚝宝宝”吃饱喝好

▲ 藻类一级保种车间



为蚝宝宝做好每一顿“饭”


陈朝仲向记者透露,按照公司的生蚝苗种培育流程,受精卵从孵化至2mm的规格苗需要22天时间,其中附着期有10天。跟小朋友长身体一样,蚝苗繁育期间需要提供营养均衡的饵料。


为保证量足、质优的饵料以满足所需,基地内设有藻类培养系统,包括控温藻类保种室及二级培养室各1个、常规藻类培养池46 个、大型藻类培养池6个、藻种三级培养设施1个。


由于各藻类培养池密度不一样,每次投喂量均要根据上一次投喂作适当调整。“浮游幼体主要吃金藻、角毛藻等,此外培养室中还有小球藻、扁藻和其他硅藻等。”场长表示,在分配人手时,安排了专门的员工开展藻类培育工作,自己亲手培育的饵料质量有保证。


此外,技术人员还研发了藻类浓缩技术,经浓缩后的藻类可以冷藏保存1~2年,可适时取用。


来源:《海洋与渔业》

记者:李易珊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