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黄鳝工厂化养殖图(湖南常德:我为鳝鱼狂——返乡青年何志红的鳝鱼繁育之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8月25日,返乡青年何志红的2万多自繁鳝鱼小苗分箱了,至此,鳝鱼繁育的产卵率、孵化率、成活率等难关全部突破,为鳝鱼小苗规模化繁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这一天,他奋斗了整整6年时间。

湖南常德:我为鳝鱼狂——返乡青年何志红的鳝鱼繁育之路

转遍半个南中国的返乡青年决定养鳝鱼,发现鳝鱼幼苗的价格高得有点离谱

何志红是我到常德鼎城区十美堂镇上河口驻村帮扶以来,接触时间最长、频率最多的返乡青年之一。他是上河口鳝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小茅村人,与上河口隔周西公路相邻。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何志红初中未毕业就辍了学,种过田,砍过树,理过发,卖过服装;遭遇过车祸,受过工伤;打工期间,去过深圳,到过广西,跑过江苏和上海,但几乎每一个地方呆的时间都不到半年:城市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熙来攘往的人潮车流,霓虹闪烁的歌厅酒吧,让这个乡下少年陌生而又亲切,排斥而又向往,自惭形秽而又躁动不安,但学历、能力、毅力配不上自己的小目标,“飘飘荡荡”(他给自己的总结)便成了生活的常态,直到25岁,差不多转遍了半个南中国。

之后,何志红遇到了现在的爱人,停下飘游的脚步。结婚之后,他与爱人在上海有过一段相对安定的时日,儿子出生了,还带到上海读过两年幼儿班。

但在平静和睦的生活中,何志红却常常感到一种压迫,他因工作效率高而升职,却遭人暗算,职场倾轧让人身心疲累;遭遇工伤事故,工伤待遇却还要凭一己之力努力争取;尝试做服装生意,结果亏得一塌糊涂;摆地摊不到半个月,却被交警收缴了三轮车;找了一家玻纤厂,工资比较高,对身体的伤害却是不可逆的……

最让他感到郁闷的是,儿子要读小学了,当时的各种门槛,让儿子根本进不了上海的学校;回老家读吧,父母年事日高,妈妈身体又多病,让他们照应小孩也不现实,各种纠结之后,何志红一狠心回了老家。他想,继续砍树,搞木材加工,再勤快一点做点小工,或者干点什么别的路,养活一家子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2014年下半年,何志红在西湖遇到了介福(今属上河口)在家养鳝鱼的老同学张和平,得知鳝鱼行情还不错,不禁动了心。

2015年,何志红一脚踏进鳝鱼养殖大门。但当他把高达36.5元/斤的鳝鱼苗买回家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不少3-4两甚至半斤左右的成品鳝(最好的鳝鱼苗是一两以下的)。没办法,他只好把三两以上的鳝鱼全部挑出来,再以30元/斤的商品鳝(成品鳝)价格卖出去,心里一边骂那些贩子的心黑,一边想这个鳝鱼苗如果自己能够繁殖该多好啊。

湖南常德:我为鳝鱼狂——返乡青年何志红的鳝鱼繁育之路

外购的野生鳝鱼苗质量难以保证,且易出现应急反应导致死亡

与野生小鳝鱼的一次偶遇,激发鳝鱼繁育大梦想

鳝鱼繁育,一直是困扰鳝鱼养殖业界的一个重大瓶颈,十美堂及周边县市的鳝鱼养殖户此前在这方面进行过多年摸索,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时何志红还没上网看过2014年9月4日央视7频道“科技苑”的专题报道《鳝鱼繁育的秘密》,他对鳝鱼的了解,仅仅就知道一点,鳝鱼是雌雄性逆转鱼类,雌鳝鱼产卵以后就不可逆地变成雄的了。

随着了解的深入,他知道鳝鱼繁育必须要用2冬龄的雌鳝,而要完成一个试验周期,必须要有三年时间。这是一件很考验人的耐心的事,不少人都给他泼冷水,因此他对鳝鱼的繁育,只不过是一个一闪而过的念头。

但2016年初夏发生的一件事,让何志红又突然拾起了这个梦想。

何志红遇事喜欢多琢磨,为了提高鳝鱼池的养殖效益,他在鱼塘里还套养了一部分草鱼、鳊鱼和其他鱼类,要经常给他们投喂一些鲜草之类的东西。那天,他在沟港打捞水葫芦,忽然发现有一蔸水葫芦根上布满了密密攒攒一寸多长的鳝鱼小苗,他大吃一惊,在农村生活了30多年,这是第一次看到鳝鱼小苗的模样,他赶紧拿盆子把这些小苗养了起来,像宝贝一样地用红虫驯食,并每天给它换水。到了鳝鱼分箱的时候,他扯了两米细窗纱缝了一个小网箱,再将鳝鱼放进去,继续用红虫做饲料,三个月后,当他把网箱里的草拿掉之后,惊喜地发现那些小鳝鱼苗都有筷子那么长了,拿电子秤一称,足足有两斤多,他高兴得几天几夜没睡好觉。

湖南常德:我为鳝鱼狂——返乡青年何志红的鳝鱼繁育之路

何志红自繁的鳝鱼小苗

兴奋不已的何志红打开手机百度,希望找到一些鳝鱼繁育的资料和视频,但结果大失所望,网上资料少得可怜,基本上没有什么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东西,不过,正因为如此,他越觉得有价值,有希望,有发展空间,便和爱人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要搞一块田,做鳝鱼仿生态繁育,并告知可能要花些钱买些简单的工具和设施,爱人说:“你想怎么做都随你”,何志红很是有些感动,从此,便多了一份信念:不管有多难都一定要搞成功。他把自己家的五亩田挖了一条环沟,中间按设定间距抽槽,形成条形地垄,环沟和槽中灌水,槽中种植水草,再买了一些2夏龄的小鳝鱼,放进沟槽,让他们自由生活,自由产卵,希望用这种方式,培育出一些充满活力的小鳝鱼。

那个瘦了20斤,汗水与泪水交织的夏天

何志红发现,鳝鱼产卵孵化期间,最怕大风雨,因为一场风雨,就可能让所有的鳝鱼卵粒和小苗“花自飘零水自流”,他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将鳝鱼卵粒收集起来,人工孵化。2017年4月,何志红在自家鱼塘旁边租了2块地,买了一些泡沫箱、水管和水龙头,为鳝鱼人工孵化做准备。

也许是头年买到了老头鳝、电击鳝、山丘鳝或是刚刚产卵已经雄化的湖鳝,也许是风雨太过,也许是饲料不足大鳝鱼吃了鳝鱼卵,夏季来了,何志红自己家里的5亩鳝鱼池产卵量并不理想,他决定到周边几家鳝鱼养殖场的网箱里面捞鳝鱼卵粒。因为一到下午自己养殖场的鳝鱼还得喂料,所以何志红每天的工作就是一大清早开着三轮车,跑几家鳝鱼养殖场捞鳝鱼卵,再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宝贝安顿好,来不及吃午饭,接着去给鳝鱼饲料,晚上再观察那些鳝鱼卵粒的细微变化。为了寻找最佳孵化方式,他采取滴水孵化、流水孵化以及静水孵化比对实验;为摸索最佳水质、水量、水速和水位,一件事往往需要几十上百遍地重复。

湖南常德:我为鳝鱼狂——返乡青年何志红的鳝鱼繁育之路

何志红的鳝鱼繁育实验室

6月是鳝鱼产卵的高峰期。6月中旬,儿子因眼睛周围细菌性蜂窝组织炎在常德住院,病情反反复复,医生说如果控制不住就要摘除眼球,何志红急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孩子毕竟才9岁呀,但他心里只能默默祈祷和祝福,因为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他把照料儿子的事全部交给了老婆。儿子住院18天,何志红总共就去了两次,并且是当去当回。“现在想想,如果那时候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我这心里一辈子都有一个过不去的坎。”3年后的今天,何志红这样感叹。

因为养殖扩面,儿子住院,大大加剧了家计的艰难,何志红不得不千方百计多挣点钱。也就在这个夏天最炎热的日子里,他在柳叶湖一个工地上找了一份零工,每天早晨4点起床,清理好鳝鱼小苗的食窝子,调好水,鳝鱼池给料,5:30出发,边骑摩托边狼吞虎咽几个包子,风驰电掣近70公里,7点前赶到柳叶湖工地,午饭之后不休息,以最快的速度把工程量做完,骑上摩托往回赶,先鳝鱼给料,再精心呵护小宝贝们,晚上睡觉常常已是凌晨。

因为太忙太累,这个夏天,他饿出了胃病,瘦掉了20斤。“好在老天爷还是看得到,付出了终归会有回报”,何志红说,他终于摸索到了一个省时省力的好方法,之前忙了个把月,总共繁殖出来的小苗数量239条,新方法第1窝就有241条,因为这个方法发现得比较晚,鳝鱼产卵的高峰期已过,最后只采集不到20窝,只繁育成功了5-6000小苗,但这对何志红来说是一项非常重大的突破。

因寒冷而窒息的梦想,总在春天倔强地再生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上苍总是让成功者的路上布满荆棘。

上河口2017年的冬天,很有点冷,它冻出了我的关节炎,也给何志红的鳝鱼小苗带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2018年元月中旬,我问何志红,鳝鱼繁育的事是不是可以写一篇民情日记宣传宣传,他说:“别急,这冬天还没过哩。”这一问,倒提醒了何志红去看看他的鳝鱼小苗,这一看不打紧,他的那些鳝鱼小苗冻死了不少!好在发现及时,还救住了一部分,否则,说不定会全军覆没。

因为有了鳝鱼繁育的初步成功,我鼓动何志红和张和平在2018年放手一搏,建立红虫基地,完善产业链条,扩大鳝鱼繁育规模。由于土地流转等因素的制约,最终他们把红虫基地建在了20公里外的蒿子港。不想,这个稳赚不赔的基地,最终却成了一个负担:两个捞红虫的贵州师傅因家庭缘故,先后离开基地,就近再也找不到像贵州师傅那样吃苦耐劳的捞虫工,田里有虫都捞不上来……

也就在这个夏天,何志红家中遭遇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故,不得不提前变卖鳝鱼救急……

这一年,变成了何志红鳝鱼繁育的滑铁卢。

2019年,我们游说来了大湖股份投资5万元支持鳝鱼繁育,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但不曾想遭遇灾害性天气,错过了鳝鱼母苗入池最佳时节,产卵率远不如预期,加上何志红亲人患病,时间精力多有不济,后期管理人员被外行误导操作,淹死了大部分鳝鱼苗。我们不得不再次推迟“新闻发布”。

今年的波折一样都没有少,家庭的,亲人的,让人有点猝不及防,难以言说;至于鳝鱼繁育,因为几年都不见显效,亲朋劝退之声不断……我能告诉大家的就是,何志红凭着一股倔劲和韧性熬过来了。

一棵熬过严冬,春天来时,仍能生枝展叶开花结果的树,它的将来,根一定扎得更深,花一定开得更艳,果一定结得更甜。

何志红说,现在,鳝鱼仿生态繁育和人工孵化技术已经完全获得突破,所缺少的就是精力和资金,但再难,一切都会成为过去;下一步,他打算在鳝鱼人工孵化工厂化繁育方面进行探索。

湖南常德:我为鳝鱼狂——返乡青年何志红的鳝鱼繁育之路

何志红人工孵化的鳝鱼小苗

让我们一起期待并致以祝福!我坚信他能够获得突破,也一定能够获得突破!

后记:我来上河口已是4个年头,从一开始我就清楚,凭我的资源和能力,给村里弄不来大钱,也弄不来大项目,但我可以和村支两委、老百姓下一番笨功夫,我认定,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发展才是长期脱贫的根本之策,而这些年的坚持,终于见了一些成效,我很感欣慰。一条小鳝鱼,一个大产业。我们有了核心技术,也就具备了较强的抗市场风险能力。衷心期待有更多的像何志红一样的新型农民出现,衷心祝愿鼎城乃至常德的鳝鱼养殖产业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

(作者为:鼎城区十美堂镇上河口村第一支部书记 姚高峰)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