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em菌养殖螃蟹(河蟹养殖,提高二壳成活率,养殖户应该这样应对)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19|点击次数:

河蟹养成阶段的第一、二次蜕壳至关重要,其成功率对河蟹的回捕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河蟹蜕壳是其生长阶段必需的生理过程,与蜕壳激素的分泌息息相关,较高的水温与较长的光照时数有利于蜕壳激素的分泌。


反之,较多的阴雨天气则对河蟹蜕壳不利。五月份恰是天气多变的春夏交季气候,因而如何根据天气调整应对不利因素是第一壳管理的重点。


河蟹养殖,提高二壳成活率,养殖户应该这样应对!


首先,做好蟹池肥水。


有水色的水体,保温效果好,水温可高于清瘦水体0.5~2.0℃。另外可以降低水体透明度,抑制青苔的滋生。螺蛳投放可于第二次蜕壳结束后进行,螺蛳出色的净水能力使得池水透明度增加,会使青苔滋生,因此也要注意水草的生长情况。


早期肥水可以促进藻类的繁殖,培育浮游动物,为苗提供开口饵料;丰富藻类可调节水体透明度,避免阳光的直射,控制青苔的生长。EM菌配合有机肥,养殖前期使用,有益菌分解有机质,为水体藻类提供充足的养料,促进藻类繁殖。低温期间,使用em菌肥水培菌,抑制青苔,稳定水环境。

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效果被广泛认可。但是EM菌发酵好的原液使用起来成本较高,而且经过厂家经销商长时间储存,菌的活力也会下降。近几年市场上比较受到养殖户欢迎的是EM菌菌种。养殖户购买回去后可以自己扩培。自己发酵的EM菌菌液使用起来成本低,而且现发酵的的菌液数量多活性好。那么在选择EM菌菌中的时候大家要关注菌种的好坏。一般而言,判断菌种好坏有一个最简单的指标pH值。因为EM菌种的乳酸菌含量最多,EM菌菌液的pH值较低说明乳酸菌含量丰富,也就意味着整体的EM菌活性较高。一般而言pH值在3.5以下就算是好菌种,如果可以达到3以下就算是质量特别好的EM菌种了。



河蟹养殖,提高二壳成活率,养殖户应该这样应对!


其次,注意河蟹蜕壳期间的巡塘工作。


河蟹在白昼和夜间都会蜕壳,主要在子夜至次日8时这段时间内进行,黎明时分为高峰时段。


通过对河蟹旧壳的收集、分析,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比如河蟹旧壳的厚重与否(河蟹新壳完成前会从老壳的内表皮层吸收钙离子,旧壳较重则预示新壳会发生软壳)、河蟹还可以蜕几壳(第Ⅵ腹节宽度与第4、5节轮间的宽度比例是具有数字经验)以及蜕壳完整度。

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必要元素,人类每天也需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由于人类肠道的构造,消化能力较强,一般的维生素制造为普通的颗粒。但是水产动物,如小龙虾、螃蟹和南美白对虾等动物肠道较短、吸收能力较差,因此维生素的颗粒越小越容易吸收。国外最新的技术是将维生素制造为纳米级别的颗粒,这样水产动物的吸收率就大大提高。其次,纳米级的维生素水溶性好,无论是拌料还是泼水使用效果都要好很多。


另外,巡塘者也可以观察具有蜕壳异象的河蟹,并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细菌感染。


第三,加强河蟹的饵料管理


河蟹觅食主要依靠触角上的化感器—感觉毛接受化学刺激,尤其是第一触角外鞭上的接触化感器——管状感觉毛数量多而密集,在觅食过程中活动明显。


幼蟹在傍晚至20:00 时摄食量最大,0:00~ 4:00 时几乎停食, 下午16:00 时摄食量又逐渐升高。


16:00~ 17:00 时投喂一次即可,一日投喂量在饱食量85% ~ 100% 时河蟹生长最好。


以喜食饲料为例料为食, 4 月份幼蟹的投饵率5% ~ 7%为宜。可利用河蟹的争食习性,堆撒更有利于早春的摄食(便于查料,根据剩余情况调整每堆粒数,以50粒/堆为宜)。


河蟹养殖,提高二壳成活率,养殖户应该这样应对!


第四,使用加工精良的膨化饲料拌饲(多维等)河蟹,吸收效果较好。


淀粉糊化度大大提高的膨化料内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药粉可最大程度地浸入饲料内部,提高了河蟹对拌饲药物的吸收。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