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南昌大学水产养殖(南昌大学“与鲵同行”团队:在井冈山上谱写致富新篇章)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甘甜)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大鲵别名“娃娃鱼”,作为我国两栖动物保护与利用的一张名片,也是江西井冈山地区长期以来的特色保护和利用品种。如今,南昌大学“与鲵同行”团队正带着这张特色鲜明的名片,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康居8号,勾栏瓦舍依山而筑,傍水而居,20多尾大鲵就养殖在院子的后面。“我养娃娃鱼已经五六年啦,每年都能赚七八千元,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村民陈秀珍说。

井冈山大鲵产业前景好、发展好,但在种质、疾病防控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南昌大学“与鲵同行”团队连续6年在井冈山大鲵养殖企业和农户跟踪调查,采标本、取水样,力求瞄准问题根源,实地解决农民需求。

为帮助形成井冈山大鲵特色品牌,提高大鲵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当地企业和农民增产增收,团队通过集成井冈山大鲵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以“政府+科研团队+企业+农户”形成送苗种、送技术、回收产品的“两送一回收”产业帮扶。成功带动农户56户,农户年均纯收入近50万元。

在井冈山市华宝珍稀水产养殖基地里,一条条生态养殖沟依山而建,这儿便是大鲵的“家”。清泉流入池内,从高处到低处,一条条大鲵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快乐成长。

“我们已经坚持在井冈山养大鲵12年了,井冈山山好水好,党的政策好,特别是这几年南昌大学的科技团队解决了我们养殖中的很多难题,我们很感谢他们。”公司负责人储灶法说。

为了利用好井冈山的红色文化和渔业资源,团队以科研项目为纽带,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村农民家,亲近养殖户,聆听当地养殖户最真实的声音,解决最基层的问题,推动“政企学研”开展协同创新,积极对接和完善企业的政策和资金引导。团队同时结合井冈山的红色资源,创建了“红色旅游+文化资源+食品旅游”的农旅结合发展模式,促进了井冈山地区大鲵产业乃至全省冷水性水产养殖动物产业升级。团队受到井冈山市科技局等单位公开表扬,被当地农民称为“行走在田间地头的白衣使者”。

作者:甘甜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