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孝昌养殖(每亩产值5万元孝昌“稻+蛙”种养模式成为强村富民新产业)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稻在田中长,蛙在稻间叫”。孝昌县小河镇沙窝村因地制宜探索出种养结合新模式——稻蛙共生,使得“一亩三分地”实现多倍收益,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每亩产值5万元!孝昌“稻+蛙”种养模式成为强村富民新产业

仲夏时节,走进小河镇沙窝村的稻蛙生态养殖基地,绿油油的水稻里,一只只黑斑蛙时而跳入沟渠中、时而上“岸”觅食,脚步一靠近,“扑通”声奏响,它们慌忙跳进水中,听取蛙声一片。

每亩产值5万元!孝昌“稻+蛙”种养模式成为强村富民新产业

“现在稻蛙共生是一个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稻谷可以给花斑蛙提供遮阴的地方,花斑蛙也可以吃虫子,为稻谷保驾护航。”孝昌县小河镇沙窝村稻蛙基地技术员付斌斌说。

每亩产值5万元!孝昌“稻+蛙”种养模式成为强村富民新产业

“我们养殖的是美国黑斑蛙,肉一般是餐饮用,皮用来熬油,用于化妆品生产,小一点的蛙用来当饲料,浑身都是宝,所以很畅销。”孝昌县小河镇沙窝村稻蛙基地负责人左安说。

蛙吃虫,稻遮荫。“稻蛙共生”产值高,见效快,是左安当初选择这一产业的原因。目前,该基地占地180亩,已投产80亩,主要养殖黑斑蛙蛙苗,养殖周期约4个月。

每亩产值5万元!孝昌“稻+蛙”种养模式成为强村富民新产业

“这批蛙已经达到七钱至八钱,到八月中旬就可以出售,目前已经跟河南的老板签订了收购合同,效益还是比较好的。”左安说。

4月投放蛙苗,6月移栽水稻,到了收获的时节,蛙肥、稻黄,农户真正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蛙双赢”。

“现在稻田养蛙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消毒、治病防病的预防工作做好了,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付斌斌告诉记者。

每亩产值5万元!孝昌“稻+蛙”种养模式成为强村富民新产业

“我们的稻谷都是纯绿色无公害的,亩产能够达到800斤,青蛙亩产3000斤左右,亩产值5万余元,目前准备继续投入,增加20多亩。”左安说。

此外,稻蛙养殖基地还带动了10多位周边村民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今年56岁的村民左祥尧就是其中之一,他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每亩产值5万元!孝昌“稻+蛙”种养模式成为强村富民新产业

“我们在这里干活还蛮知足,一个月4500块钱,除草、喂饲料、管理水,家就在附近,很方便。”孝昌县小河镇沙窝村村民左祥尧说。

“飞越水产养殖合作社落户村里,解决了群众务工就业的问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孝昌县小河镇沙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左保林说。

每亩产值5万元!孝昌“稻+蛙”种养模式成为强村富民新产业

如今,左安的稻蛙产业成为了当地的富民特色产业,也掀起了“稻蛙共养”模式的推广热潮。

“如果有村民想发展这个产业,我们愿意无偿地帮助他们,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左安说。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王虹 黄一阳)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