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安阳养殖场(西藏拉萨市尼木县日措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安阳——从戍边一兵到“养牛书记”)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西藏拉萨市尼木县日措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安阳——从戍边一兵到“养牛书记”

夏日,西藏拉萨市尼木县日措村的牦牛养殖基地里,晨曦悄悄爬上树梢。

伴着“哞哞哞”的叫声,日措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安阳用铁锹把草料堆翻了翻,手脚麻利地给牛栏里的食槽添加草料。

2017年被派驻到日措村任第一书记以来,6年里围着牦牛“打转”的马安阳,如今已经成为村民们眼中的“养牛书记”。

“我的老家在河南一个小村庄,我对农村生活很熟悉,但对养牦牛起初也是一窍不通。”2012年,当了两年兵的马安阳从西藏某部退役后考上公务员,一直在尼木县基层岗位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后,马安阳被派驻到日措村。组织的信任和村民们的期望,让马安阳一心想着帮村民们尽快找到致富路。

日措村地处山谷,村民们多以务农为生。马安阳发现,日措村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畜牧养殖出栏周期短,更适合发展养殖业,而且日措村有养殖牦牛的传统,不过多是一家一户散养。马安阳积极向县里申报相关项目,经过全县通盘考量,牦牛养殖项目在日措村“落户”。自那以后,除了做好日措村的日常工作,其余时间马安阳大都待在牦牛养殖基地里。

牦牛养殖基地初建时,因为缺少护理经验,新生牛犊的成活率不高。当过兵的马安阳,坚信“没有军人攻不下的山头”,他找专家咨询,总结经验教训,和养殖员逐渐摸索出喂养新生牛犊的办法。牦牛生产的高峰期,马安阳干脆在养殖基地的宿舍住下来,和养殖员一起轮流守夜,打着手电筒观察牦牛的状况。

为了和牦牛打好“交道”,马安阳走遍周边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学习牦牛饲养、防疫等相关知识。马安阳注意到,因为高寒缺氧,高原牦牛体能消耗大,市面上售卖的饲料不能为牦牛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他动员村民们进行试验,在饲料中添加玉米、豆粕、油渣等原料,结果喂养这些饲料的牦牛果真长得更快。原本觉得有些“浪费”的村民们,都对马安阳竖起大拇指。

“在农区养牦牛完全没问题,2岁的牦牛就能长到600斤。”马安阳说。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日措村牦牛养殖基地的规模越来越大,从最初的100多头增长到如今的300多头,去年养殖基地的纯利润超过40万元。

养殖基地规模扩大后,吸纳了不少低收入村民参与。这份家门口的工作,不仅让他们实现增收,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如今,日措村村集体收入增加了2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提高1万余元。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是我的本职工作,群众有困难找我,就是对我最大的信任。”马安阳说。日措村村民阿旺次仁的女儿扎西央坚因患病休学在家。马安阳在村中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根据帮扶政策为阿旺次仁找到一份工作,又多方联系为扎西央坚进行治疗。2021年,扎西央坚身体康复,马安阳与尼木县教育局联系协调,安排扎西央坚在拉萨一所职业学校就读。

2014年,马安阳和尼木县藏族姑娘格桑曲珍幸福牵手,他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尼木的女婿”。从一名戍边军人到养牦牛的“行家里手”,马安阳见证了雪域高原的发展变化,也把根深深地扎在这里。

2022年,马安阳调任尼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考虑到工作交接等原因,组织安排马安阳在日措村再任职1年。面对即将走上的新岗位,马安阳说:“无论在哪里,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我心里才踏实。”(戴建伟 郝晓阳)

(解放军报)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