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农民工返乡搞养殖贷款(大凉山95后彝族小伙返乡养乌金猪,曾负债数十万修路建猪圈)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郑吃合出生于1995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河村人。他18岁时辍学离开大凉山,先后去过广东、江西、山东多地打工。2017年,郑吃合回到了家乡三河村,在身边人都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向亲戚朋友借钱养了十几二十头猪,正式开启他的养猪创业之路。去年,郑吃合在碧桂园的资金帮扶下,建立了乌金猪产业示范基地。今年年初,他扩建的新猪舍也基本完工,目前乌金猪的养殖规模可达800至1000头。

彝族小伙18岁外出打工,

“我以为大家都跟我一样穷”

18岁之前的郑吃合从小生活在大凉山,那时的他以为大部分人都过着和他一样的生活,“住着土坯房,与牛羊同吃同睡”。直到他18岁外出打工,郑吃合看到外面的世界才发现,自己家乡的经济和外面城市的差距太大了。

大凉山95后彝族小伙返乡养乌金猪,曾负债数十万修路建猪圈

除了高楼大厦与土坯平房,与同龄人的差距让郑吃合大为惊叹,“同样是年轻人,外面的同龄人有的已经在为社会创造价值,而自己的衣食还要靠政府来解决。同样都是人,为什么要比他们差呢?”郑吃合从小就不喜欢被别人看不起。

外出打工的经历让他明白,自己必须学习一项专业技术,才有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2016年,郑吃合在江西的一家养猪场打工,每天和猪“打交道”的他想到家乡的乌金猪,郑吃合心想,“别人能规模化地养猪,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于是,他开始和养猪场的技术人员学习专业的养猪技术。

自掏4万挖出1.5公里路,

把猪藏到深山养

2017年,郑吃合返乡养猪的第一年。修路、买猪苗、建猪圈,他前前后后借了30多万,跟亲戚朋友借,甚至贷款借。

“压力很大,猪的行情也不好,大家都不看好。”他告诉自己,不能半途而废,哪怕赚不到钱,也要做得彻彻底底。

郑吃合的养猪场坐落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大山深处。在高速路旁通往猪场那条1.5公里的土路,是他租挖掘机花了四万多元历经一个多月时间挖出来的。

大凉山95后彝族小伙返乡养乌金猪,曾负债数十万修路建猪圈

为什么把猪藏到深山养,郑吃合很笃定,“把乌金猪养在深山里,一方面可以随时把它们放出来满山遍野跑,不会跑丢也不会乱踩别人的菜地;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细菌和病毒传染,这样养出来的猪身体好,肉质也更嫩。”

郑吃合凭借外出打工时学到的养猪技术和不服输不怕苦的性格,顺利地将猪养大。去年,郑吃合卖了猪,终于把欠的钱还清,开始挣钱了。一开始担心猪卖不出去的村民看到郑吃合养猪能挣到钱,纷纷都加入养猪的行列。

“不能一辈子靠扶贫政策,

自己不努力肯定会返贫”

“对他而言,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对资金的需求。我们和碧桂园对接之后,帮他申请到40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李凯于2020年2月调到三河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得知村里有郑吃合这样的创业青年,与碧桂园集团和乡政府等多方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郑吃合当前的困难和未来的规划。在第一书记李凯和碧桂园集团的联动下,郑吃合的新猪场在2020年底开始动工,2021年初整个新厂房基本修建完成。

“扶贫政策实施以前,很少人和车子会来这边,现在房子也盖好了,来旅游的人也变多了。”郑吃合讲述家乡脱贫后的变化,“如果没有扶贫政策,凉山州的人大部分还在住土坯房,但现在每家每户都有砖房住。”

大凉山95后彝族小伙返乡养乌金猪,曾负债数十万修路建猪圈

成为致富带头人的郑吃合没有因为生活的改变而心浮气躁,他始终告诉自己,“终究还是要靠自己,不靠自己努力的话肯定会返贫,扶贫政策又不能帮你一辈子。”他还教育自己的孩子,“告诉他们钱财来之不易。”

“让乌金猪走出大凉山,

成为四川新品牌”

自2007年以来,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持续在四川凉山州开展扶贫工作,累计捐赠超过3.4亿元,发展乌金猪产业、文旅扶贫产业、职业技能培训等。

碧桂园凉山扶贫项目负责人盛长城发现,乌金猪是凉山州特色农畜,品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带贫效果好,但在凉山州尚未规模化生产,也尚未有知名品牌。经过调研确定了帮扶方案,“通过发展乌金猪特色养殖,建基地,树品牌,对销路,以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入实现帮扶贫困户的全面覆盖。

小馋猫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是国强公益基金会旗下社会企业碧乡公司的合作厂商之一,也是昭觉县的乌金猪收购商。据工厂负责人左万贵介绍,把工厂建在村子里,便于跟农户收购乌金猪等农畜,就地处理食材,制成冻品或腊肠,把深山的农畜带出去。“从农户那里收购回来的乌金猪,一般会比市场价高3-5%。”他深知凉山老百姓有很多好东西,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没有从商经历,无法将乌金猪养殖转化为经济收入。

大凉山95后彝族小伙返乡养乌金猪,曾负债数十万修路建猪圈

乌金猪皮厚脂肪多,制成腊肠别具风味,是川菜中典型代表之一。乌金猪腊肠和10多种来自大凉山的食材一起,跨越1800公里,从四川来到碧桂园总部,还去往江西、安徽、江苏等多个区域,供应6000多名员工。

3月29日,“彝味川心 巴适得很”——第七届碧桂园消费助农美食节启动日在佛山顺德举行,本次美食节覆盖总部及全国15个区域、60个项目食堂,截至目前,美食节已助力四川超1000农户增收近25万,碧桂园集团员工每次在食堂刷卡消费可为农户增收约4.1元,以乡村美食消费助农助力乡村振兴。

大凉山95后彝族小伙返乡养乌金猪,曾负债数十万修路建猪圈

“不仅帮扶养猪,连销售渠道也解决了。”郑吃合对于外界帮扶的力度感到十分幸运,他也有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外面的人不了解家乡的乌金猪,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这样原生态的猪肉。”接下来,他希望扩大养猪场的规模,把乌金猪做成一个品牌,销售到四川省外,甚至是全国各地。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立足本地的自然资源禀赋,我们计划每年培养3-5名致富带头人,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带动老百姓发展产业。”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表示,三河村正在积极响应国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去年在碧桂园集团的帮扶下,三河村开展了三期粤菜师傅培训,提前储备乡村振兴的人才,为村里即将开业的酒店餐厅做好准备。

大凉山95后彝族小伙返乡养乌金猪,曾负债数十万修路建猪圈大凉山95后彝族小伙返乡养乌金猪,曾负债数十万修路建猪圈

图/文 :李琳 徐杰 实习生邱锶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