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海里龙虾养殖技术(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在食物的世界里,海鲜常常是享受的象征,通常只在沿海城市的餐桌上才能找到。然而,最近,中国的新疆地区,被称为“离海最远的地方”,却迎来了一场海鲜丰收的奇迹。这是一个内陆地区,却实现了海鲜的丰产,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一种被称为“海鲜陆养”模式的农业创新。

那么,“海鲜陆养”模式究竟是什么?它如何使得内陆地区也能享受到海鲜的美味?这个模式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海鲜陆养”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在陆地上创造出类似海洋的生态环境,以人工方式养殖各种海产品,包括鱼类、虾蟹类和贝类等。这个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多种创新的技术和方法。

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

首先,它采用了“海虾淡养”的方式。在新疆阿克苏市的一家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已经迎来了南美白对虾的丰收季节。这个基地的负责人周京森解释说,他们的养殖基地占地16亩,使用的水是来自天山的雪水,虾苗则是从海南引进的,而养殖方式是“海虾淡养”。

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将海虾放入淡水中养殖,但最大的技术挑战是让这些海虾适应新疆的淡水环境。那么,如何才能让海虾适应淡水环境呢?周京森详细介绍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淡化池 - 这是一个独立的池子,其水质被调整得接近海水的环境。一旦虾苗引进,它们会首先被放入淡化池中进行养殖。

第二步:加水淡化 - 从虾苗投放的第二天开始,每天都会按照计划向淡化池中添加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淡水。这样,水中的盐度逐渐下降,使得虾苗适应当地的环境。

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

第三步:更换池 - 在经过七到十天的逐渐加淡水过程后,淡化池的水环境会变得与大塘里的水相似,此时可以将虾苗转移到大塘中进行养殖。南美白对虾通常适应水温在25°C左右,低于18°C的水温不适宜它们的生长。因此,淡化过程结束后,虾苗进入大塘后,必须每天监测水塘的温度、溶氧、pH值、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的水环境。今年的产量预计每亩可以达到400公斤。

其次,这个模式还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将盐碱水转化为“人造海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红旗农场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由于地势较低,周围的地下盐碱水都会汇聚到这里。这些地下水的盐碱含量较高,pH值普遍在8以上,大量的盐碱水无法被农业等其他产业再次利用,对当地的土壤和作物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

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当地人民巧妙地利用了这些盐碱水资源,开发了一种适合农场盐碱水水质养殖的产业模式。在红旗农场的一处盐碱地智能生态海产养殖基地,工作人员利用当地丰富的盐碱水资源,将其调配成与天然海水相似的“人造海水”,以模拟海洋环境。今年9月,预计将集中上市超过50吨的“海鲜”,这些产品已经全部被预订一空。

类似的做法还出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个水产养殖基地,该基地位于盐碱地区。为了将这片废弃的盐碱地变废为宝,技术人员根据当地情况搭建了大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高盐碱和严寒对养殖的不利影响。曾经寸草不生的盐碱滩如今能够养出鲜活的水产品,这个变化背后是“海鲜陆养”模式的崭露头角。这一模式为内陆地区提供了养殖和生产海鲜的新途径,同时也在多个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

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

为什么选择“海鲜陆养”模式?

“海鲜陆养”模式之所以备受瞩目,有三个主要原因:

多样化的餐桌选择:首先,采用这种模式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以前,内陆地区的居民往往只有在旅行到沿海城市或吃到高成本进口海鲜时才能品尝到新鲜的海产品。然而,现在他们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高品质的海鲜,这不仅提高了餐桌的多样性,还减少了对外地海鲜的依赖。

物美价廉的产品:与外地进口相比,采用“海鲜陆养”模式的产品成本较低。由于产品在本地养殖,无需运输和中间商环节,价格更具竞争力。一位湖北武汉的海鲜店老板表示:“自从麦盖提县开始养殖澳洲淡水龙虾,我们就不再从外地进货了,节约成本的同时,品质也得到了保障。”这不仅让消费者受益,还提高了当地养殖者的竞争力。

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

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方案:中国拥有大片的盐碱土地,这些土地无法用于传统农业,因为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较高。采用“海鲜陆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盐碱土地,使之重新焕发生机。盐碱水养殖的海产品味道独特,肉质鲜美,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兵团农业农村局表示,兵团辖区每年可使用地表盐碱水约1亿立方米,地下盐碱水储量约1.3万亿立方米,这些资源为内陆地区的海产品养殖提供了巨大潜力。

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

“海鲜陆养”模式的经济影响

这一模式不仅丰富了餐桌选择,还为当地经济和农村社区带来了一系列积极影响:

增加农民收入:在各个养殖基地,农民和农户通过参与“海鲜陆养”模式的养殖活动,获得了新的增收机会。以湖北省最大的“海鲜陆养”基地为例,采用工厂化的海水循环养殖模式,一年四季都有虾类产品上市,年产量预计可达100万斤。此外,对周边农户进行养殖培训和虾苗输出,进一步促进了农户的增收。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一些地区将“海鲜陆养”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投资兴建养殖基地,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力资源。例如,位于甘肃张掖的一家养殖合作社,通过投入第一批虾苗并采取“海鲜陆养”模式,实现了南美白对虾的丰收。这家合作社的负责人表示,南美白对虾每年可产出6茬,每茬产量可达2万斤。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带动当地经济,还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有效利用盐碱地:内陆地区的盐碱土地一直是个难题,但采用“海鲜陆养”模式后,这些土地得到了重新利用。项目建成后,一些盐碱地区年培育南美白对虾苗达3亿尾,年产商品虾1200吨,产值可达8000万元以上,同时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增收,有效利用了盐碱地近1000亩。

未来展望

“海鲜陆养”模式的成功案例表明,内陆地区也能够享受到丰富多样的海产品。这一创新性的农业模式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美味的选择,还为内陆地区的盐碱土地治理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同时也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未来,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海鲜”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同时这一模式也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扩展,为更多地区带来经济和环境的益处。通过不断创新,我们可以看到农业领域的新希望,同时也呈现出更多可能性,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

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

环境友好与可持续性

除了经济效益,采用“海鲜陆养”模式还具有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的特点。相比传统的海洋捕捞,这一模式减少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冲击。传统捕捞通常伴随着过度捕捞和捕捞副作用,例如海洋底拖网捕捞可能破坏海底生态系统。相比之下,“海鲜陆养”模式允许对海产品的养殖和生产进行更好的控制,以确保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性。

此外,这一模式还减少了对长途运输的需求。通常,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需要将海鲜从沿海地区运输数百甚至数千公里,这会导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然而,通过在本地养殖海产品,这一模式减少了运输距离,降低了碳足迹,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技术创新与农业进步

“海鲜陆养”模式的成功背后是技术创新和农业进步的体现。这一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农业方式,更是一种科学的实践,需要农业科学家、工程师和养殖者们的共同努力。通过深入研究,他们能够不断改进这一模式,提高养殖效率、产品质量和环境可持续性。

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

例如,在养殖虾类的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水质、温度、溶氧量和饲料管理。先进的监测和自动化系统被广泛应用,以确保最佳的生长环境。同时,农业科学家们也研究虾类的饲料,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生长速度,减少资源浪费。

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机会

尽管“海鲜陆养”模式在内陆地区取得了显著成功,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其中一项挑战是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养殖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因此必须确保水的可持续供应,避免过度使用和污染。这需要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监测系统。

另一个挑战是养殖过程中的废水处理。废水中可能含有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化学物质,必须妥善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技术创新可以帮助改进废水处理方法,减少污染风险。

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

此外,监管和标准制定也是关键因素。确保“海鲜陆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管体系和标准,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海鲜陆养”模式是一项引人注目的农业创新,为内陆地区提供了多样的餐桌选择,同时也带动了农民的增收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它展示了技术创新和农业进步的潜力,有助于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冲击,并降低了碳排放。然而,面临的挑战仍然存在,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改进。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有效的管理,我们可以继续推动这一模式的发展,为更多内陆地区带来经济和环境的益处,同时满足人们对美味海鲜的需求。这一农业奇迹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可持续和多元化的食品选择。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