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四川白鹅养殖基地(说到鹅业,不得不说四川省——我国养鹅数量最多的省份)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中国是世界上养鹅数量最多的国家,四川省则是我国养鹅数量最多的省份。据统计,2008年四川省全省出栏肉鹅1.33亿只,占全国出栏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由于养鹅生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四川省许多地方把发展养鹅业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项目,养鹅业正成为加速四川省畜牧业发展和振兴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兴特色产业。

四川养鹅业概况

  1、数量与分布

四川省江河纵横,湖泊、池沼及丘陵山地众多,水草茂盛,适于鹅群放牧饲养,而且农户历来又有养鹅的习惯。据四川省畜牧行业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全省鹅饲养量达17965.56万只,其中出栏肉鹅13315.39万只,存栏鹅4650.17万只。鹅肉产量31.94万吨,占禽肉产量的14.46%。养鹅产值达76.47亿元,占家禽产值的17.0%。

四川养鹅主要分布在岷江、长江流域及盆周丘陵区。以成都、眉山、德阳、绵阳、南充、达州、自贡、宜宾、广安、遂宁等市数量较多,出栏数占全省出栏数的82.63%。其中出栏上千万只的市有成都、眉山、德阳、绵阳、达州,5市出栏数占到全省的53.29%;存栏以绵阳、成都、南充、眉山、资阳、遂宁、广安、自贡、达州、德阳数量较多,存栏数占全省存栏数的79.8%。其中存栏上400万只的市有绵阳、成都、南充,3市存栏数占到全省的32.42%。

说到鹅业,不得不说四川省——我国养鹅数量最多的省份

海南琼海:肥鹅“催肥”不偏村

2、品种资源及开发利用

四川省拥有我国著名的中型肉用鹅种--四川白鹅,也有填肥性能良好的地方鹅种--岗鹅。此外,目前还引进有世界优良鹅肥肝品种--朗德鹅。四川白鹅是四川省养鹅业的当家品种,在我国中型肉用鹅种中产蛋量最高,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品种,2000年、2006年再度被列入国家级保种名录,已被国内10多个省市引进推广利用。四川白鹅因其繁殖性能和配合力好被广泛作为选育母本,在国内新育成的肉鹅品种中大多有四川白鹅的血缘。四川白鹅资源场--南溪县四川白鹅育种场被列入国家级资源保种场。

“八五”至“十五”期间,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通过引进国外良种鹅与四川白鹅开展杂交选育,育成“天府肉鹅”,于2001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天府肉鹅商品代在放牧补饲条件下,70日龄重达4.0Kg,父母代母鹅年产蛋量达70~80个,生产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仍在不断选育提高,且已被国内多个省市引进利用。

说到鹅业,不得不说四川省——我国养鹅数量最多的省份

养鹅致富配图

 3、规模化与产业化

长期以来,四川省养鹅主要作为一种副业,饲养规模从几只到几十只,饲养方式是以放牧为主,适当补充谷物饲料。近年来,四川养鹅生产逐渐向适度规模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从四川省规模化养鹅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四川种鹅年存栏在50~200只的饲养规模占大多数,年存栏1000~10000只的有近30个场(户),年存栏种鹅10000只以上的有2个场。

随着养鹅生产的发展,四川省已涌现出了一批鹅养殖、屠宰、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龙头企业+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了养鹅业的产业化发展,如南溪县富民白鹅开发有限公司、广安朗德鹅业发展有限公司、芦山县天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目前,我省开发的鹅产品主要有白条鹅、鹅分割肉、鹅肥肝以及部分深加工产品,如南溪县富民白鹅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蜀源”牌白条鹅、“娥天歌”牌鹅肉干休闲食品等已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主要措施及经验

1、领导重视与政策扶持

鹅属节粮型家禽,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养鹅业列入了“2007~2010年四川省优势特色畜牧产业发展规划”。一些鹅主产县,如南溪县、富顺县、芦山县等县委县政府对养鹅业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技术组,制定鹅产业发展规划,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富顺县出台的促进鹅业发展的政策包括:一是把养鹅圈舍用地列为生产性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二是县上每年都安排财政专项白鹅产业发展资金,对养鹅大户给予直接补助;三是信用社提供小额贷款,保证养鹅户的资金运转,提高了养鹅积极性;四是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捆绑投入,为白鹅产业的发展增添后劲。

说到鹅业,不得不说四川省——我国养鹅数量最多的省份

养鹅致富配图

  2、龙头企业带动,推进产业化进程

为解决生产发展后带来的销售问题,使养鹅户做到增产又增收,各地在发展过程中都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以带动产业的发展。以四川白鹅产业化开发为主的南溪县富民白鹅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的方式开发利用四川白鹅,形成了集品种选育、种鹅扩繁生产、种蛋回收孵化、鹅苗共育、肉鹅回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模式,实行四川白鹅产、供、销一体化服务。2008年该公司回收种蛋200万个,回收加工白条鹅150万只,全县出栏肉鹅450万只。芦山、大英等县均通过“公司+协会+农户”模式的运作,促进了鹅业的发展。

  3、以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带动农户发展

四川各县市在发展养鹅业过程中,已形成了形式多样的专业合作社,在饲料供应、雏苗购买、肉鹅销售、技术培训等方面加强服务和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尽可能降低农民的养殖成本,规避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例如,富顺县以自贡市三友畜禽养殖开发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组织全县养鹅户成立了沱江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采取“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育雏供苗,统一饲料药物,统一防疫免疫,统一最低保护价回收”的“六统一”政策,不断完善和创新白鹅产业化运作机制,实现了白鹅产业化建设新的突破。目前合作社有会员3700多个,指导带动全县建立白鹅养殖基地10个乡镇,覆盖农户50000余户,2008年全县出栏商品肉鹅750万只,基地内今年一季度已出栏无公害优质商品肉鹅200万只。

4、推广种草养鹅,提高科学养鹅水平和经济效益

鹅是草食水禽,发展养鹅必须与种草相结合。

从1999年起,四川就在省内20多个水禽主产县实施了“五推两改”为主的养鹅综合配套技术。“五推”即推广良种、科学的饲养管理、牧草高产栽培、适度规模养鹅、鹅病综合防治等技术;“两改”即改自温育雏为温室共育,改补饲单一饲料为全价配合饲料。一些项目县由政府拨出专款,用于育雏室的改造,推广雏鹅共育技术。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重点把养鹅与种植优质牧草结合起来。一是将牧草种植与退耕还林还草相结合,利用退耕政策,大面积推广人工种草;二是将牧草种植与耕地轮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冬闲田地种植黑麦草;三是将牧草种植与养鹅小区建设相结合,在养殖小区进行优质牧草成片种植。

5、争取多渠道投资,建立多元化投资和融资机制

在资金投入方面,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外来资金、集体资金和群众资金一起投,股份制、承包制和合资共同发展,建立和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多渠道的新型畜牧业投入机制。四川省除国家投入的四川白鹅资源保种经费外,还争取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国家扶贫资金以及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和省扶贫资金用于鹅产业的发展。

  6、强化实用技术培训,搞好典型示范

从1999年起,省、市、县畜牧技术推广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养鹅技术培训,重点开展了种草养鹅综合技术、适度规模养鹅技术、四川白鹅反季节繁殖技术、无公害肉鹅饲养技术等培训。由四川省畜禽繁育改良总站、四川农业大学举办的数期全省性养鹅技术培训,参训人员除省内各市县畜牧技术人员及养鹅大户外,还有重庆等外省市人员。县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把培训落实到户,实施技术“手把手”工程,2008年至今,仅富顺县已累计开展白鹅专项技术培训100余期,培训达1万人次以上。

说到鹅业,不得不说四川省——我国养鹅数量最多的省份

江苏金湖:农民淮河滩涂大力发展养鹅

7、生产、科研、推广三结合,增强发展后劲

为解决养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省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生产部门与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一系列养鹅技术合作研究,如优质水禽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四川白鹅的选育提高、天府肉鹅配套系选育及四川白鹅反季节繁殖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近年来开展的四川白鹅反季节繁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转变传统养殖观念、适时留种、鹅舍改造、人工控温、控光、控料、强制换羽等综合措施,打破了种鹅繁殖季节性和商品仔鹅生产季节性,使种鹅在非繁殖季节繁殖产蛋,并为市场提供适应生产需要的商品鹅苗和肉鹅,填补了市场空缺。通过3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少专门的养鹅发展扶持资金

四川省养鹅产业总体来说还处于一种生产水平较低的阶段,生产设施比较落后,生产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农民仍处于温饱水平状态,没有能力去引进良种、建造鹅舍、购买饲料等,急需有专门资金投入,以促进养鹅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2、鹅的良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多年来国家对养鹅业的投入很少,对鹅的良种选育和推广的支持极为缺乏。尽管自发建立有初步的良种繁育体系,但远不能满足鹅业发展的需要。目前,种鹅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现有不多的种鹅场也大都存在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等问题。商品鹅场饲养的鹅苗多来自抱房,抱房的种蛋又来自四面八方,因而鹅苗质量无法保证。

  3、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有待提高

在近年来养鹅业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大多数养鹅和鹅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力不够强大、龙头企业与养鹅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有待完善等问题,造成了龙头企业与养鹅户之间产生利益纠纷等现象,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尚未能充分发挥。

4、规模养殖场(户)养殖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近年来四川省鹅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很多适度规模化和规模化的养殖场(户)在养殖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鹅草不配套,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二是防疫意识淡薄;三是养殖方式落后;四是种鹅的季节性繁殖问题在大面积上未彻底解决,制约着养鹅业的发展。

  5、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目前,鹅业发展的市场信息体系和预警机制尚未形成,难以预测市场供求关系、市场风险、生产成本和收益;此外,疾病暴发等突发性因素也可能对产业发展产生剧烈的影响,养鹅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思路和建议

如何充分利用四川省鹅品种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养鹅业当作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特色产业来抓,是振兴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途径。总结起来,四川养鹅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建议包括以下几方面:

1、应加大对节粮高效的养鹅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养鹅扶持资金,用于扶持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鹅。同时,国家良种工程等项目也应大力支持鹅良种选育和扩繁,把各级种鹅场的建设纳入项目计划,提高鹅业生产良种覆盖率,促进养鹅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建立健全鹅良种繁育体系

四川具有四川白鹅、天府肉鹅等肉鹅良种,但良繁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应建立健全四川白鹅和天府肉鹅良种繁育体系,真正把四川建成全国重要的养鹅种源基地。首先应加强国家级资源场四川白鹅的保种选育工作,防止优良品种资源混杂、流失和灭绝;其次应进一步支持天府肉鹅新品系的培育,逐级建立天府肉鹅繁育体系,提高我省肉鹅生产水平。

3、建立养鹅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村家庭养鹅业健康发展

四川省农村家庭养鹅历史悠久,但缺乏技术、信息、防疫、销售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为此,通过建立养鹅专业合作社,完善其社会化服务功能,发展农村家庭适度规模养殖,采取“六统一”等方式,为养殖户提供良种、饲料、饲养及防疫技术、信息及产品回收服务。组织会员开展适度规模养鹅,推广“五推两改”为主的养鹅综合配套技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把发展养鹅生产与扶贫工作相结合

可实施种草养鹅“四个一”工程,即扶持一个贫困户,种0.067公顷(一亩)草、养100只鹅,纯收入1000元。一亩人工草场可养肉鹅100只,每只商品鹅纯收入8~12元,每只种鹅纯收入50元左右,通过种草养鹅,可实现“造血式”扶贫。组织形式仍以养鹅合作社来实施。

说到鹅业,不得不说四川省——我国养鹅数量最多的省份

江苏灌云:养鹅业带动农民致富

5、推广果(林)—鹅、种—养、鹅—鱼等综合生产模式,提高养鹅经济效益

果(林)—鹅综合生产模式,即利用果园、林下或桑树下种草养鹅。由于鹅的放牧不会象牛、羊那样对果、林造成危害,因此,这种模式正好可以利用果(林)下的牧草资源,能够在不影响主业生产的前提下增加收入。种-养结合生产模式,即把种植业与养鹅结合起来,利用空闲地种植优质牧草如黑牧草、苏丹草、苜宿等,解决鹅青饲料来源。鹅-鱼综合生产模式,即利用鱼池(塘)水养鹅,鹅粪喂鱼。

6、完善龙头企业与养鹅户的利益连接机制

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龙头企业实力,完善龙头企业与养鹅户的利益连接机制,真正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7、加强养鹅技术研发,进一步提高养鹅科学技术水平

产学研联合,加强鹅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种鹅反季节繁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鹅营养与鹅专用配合饲料的研制等。

  8、加强鹅产品的技术开发,提高鹅产品的综合开发效益

四川省虽是养鹅大省,但鹅产品的开发与深加工才起步,尚不能形成规模,影响到养鹅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国内鹅肉食品开发与加工进展很快,如烤鹅、熏鹅、鹅肉火腿、香肠、肉干等,开辟了鹅肉的消费市场,而四川省除鹅肠、鹅翅、鹅掌供不应求外,鹅肉的初加工、深加工及市场都有待进一步开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