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贵州黔南小龙虾养殖(黔鱼飘香 有“渔”则灵)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贵州省湖库资源丰富,冷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污染小,土著鱼类种质资源多、品质好,拥有得天独厚的渔业发展生态优势,但贵州渔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发展生态渔业是我省实施大扶贫、大生态战略行动的有力抓手,帮助省里发展湖库大水面生态养殖、稻田养鱼、冷水鱼健康养殖等生态渔业就是我们团队的主攻方向。”姚俊杰说。

今年3月,贵州大学牵头成立了由动物科学学院姚俊杰教授领衔,水产养殖专业及相关教授组成的生态渔业产业团队。他们在紧抓教学科研的同时,结合本土实际,研发种养模式和技术手段,为企业和农户传经送宝,不断实现生态渔业、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无缝弥合,书写贵州“水净鱼鲜民富”新篇章。

一田双收 粮渔双赢

“稻田养鱼原本是很简单的技术,每年各家各户老百姓插完秧后,都会放点鱼苗进去养来吃,但是量不大,所以老百姓没有把它当成一个产业,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它发展成一个有效益的产业,帮助百姓富起来。”姚俊杰表示,稻田综合种养作为生态渔业发展的重点,从最初的“稻田养鱼”到“稻田综合种养”优化了水稻和水产品的种类和品质,发生了质的改变。

怎样让稻田养鱼的产量提高3倍?用什么方法,一亩稻田养小龙虾可以多赚5000多元?一亩稻田该养多少鳖才能达到最佳效益?生态渔业产业团队着眼老百姓最棘手、关心的问题,将技术直接送上门。

他们不仅为农户规模化、产业化稻田养鱼具体操作提供埂修整技术、鱼溜鱼沟开挖技术、进排水口设置技术、防逃技术等稻田工程技术,同时也对稻田养鱼模式进行再创新,引入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引入经济价值更高的水生动物河蟹、虾、泥鳅、黄鳝、鳖、两栖类动物-蛙和禽类动物-鸭等,进行科学养殖,通过“稻+N”,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在团队的努力下,湄潭县这个示范面积1500亩的基地通过“稻+鱼”、“稻+蛙”、“稻+虾”等多形式稻田综合养殖形式,产值已基本达到10000元/亩,为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示范,带动农户800余人,带动贫困户20余人,增加就业岗位12人。“通过‘校、企、地’有机结合,形成一套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简单易行的技术体系,助力脱贫攻坚,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姚俊杰说。

在锦屏县集中力量,对适合稻田养殖的品种“花背鲤”进行深入研究,为推进稻田鱼品牌打下了夯实基础;在平塘县大塘镇开展稻田养鱼、稻田养蛙、帮助胜安村集体经济建设垂钓休闲渔业区;在龙里县小龙虾养殖基地,通过技术攻关及配套技术集成,在80亩水面实现250万年产值、亩产3万余元……团队在湄潭县、锦屏县、余庆县、开阳县、正安县、龙里县、赫章县、镇宁等建设的共9个“贵州大学生态渔业示范基地”都一一晒出了助力脱贫攻坚的“成绩单”。

澄源正本 水净鱼鲜

“姚教授,感谢您!多亏了您给我们设计的养殖方案,现在我们的鱼产品终于高品质进入贵阳啦!”这是赤水市月亮湖生态渔业公司总经理袁德给姚俊杰发的信息。

“我们团队通过对赤水月亮湖进行调查研究,评估该湖区鱼产力的状况,设计了鱼类放养的种类、规格等。目前,月亮湖生态渔业公司按照我们提供的方案实施开展生态放养,做得挺好!”自团队成立以来,姚俊杰带着成员和学生为两湖一库百花湖、乌当区鱼塘、岑巩县鱼塘等进行鱼病检测及水体环境分析,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对高新区麦架河等水体进行水生态治理,治理青苔繁盛的水体状况。

需要提供多少水生生物供鱼生存生长?饵料数量种类到底有什么规律?贵州所处海拔较高,属于高原水库,没有成熟的参考样本,因此在具体技术推广期间,很多生态农业公司和农户经常会碰到无法自己解决的养殖技术难题。团队里的代应贵教授表示:“解决这些问题,同样也适用于贵州省的大多数水库、湖泊,为更多企业和农户提供参考,促进我省湖库生态渔业的发展。”

为保护生态,全省进行了河道水库清理整顿,部分水产养殖也从河道、湖泊转向池塘养殖,如何在池塘养殖中提高养殖规模也是团队面临的问题。姚俊杰介绍,“山地循环水养殖”的优点是占地少,绿色环保,投入相对较少,产出效益高。

实现“鱼翔浅底,水清岸绿”是团队不断进行科研的动力。目前,团队已与贵州省水投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所及东海所、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开展合作研究,解决贵州生态渔业发展中的一些技术难题。

授之以渔 提质增效

今年8月,生态渔业产业团队姚俊杰教授、周贤君副教授到福泉市为当地农民作技术培训,讲解了小龙虾的由来及发展趋势、小龙虾的生物学习性、小龙虾养殖关键技术及管理以及常见疾病的防治等知识。

根据国内外生态渔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结合贵州的特点,团队成员开展技术总结,编制了诸多“干货满满”的技术资料,送到了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安顺市、毕节市、六盘水市等地7000余户养殖户手中,成为农户口中的“养鱼宝典”。

为有效技术帮扶提供有力支撑的正是团队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年来,团队成员承担国际级项目11项,省部级及其它项目56项。其中,姚俊杰的《贵州水生动物的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水生态维护》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瓯江彩鲤高效稻田种养关键技术的应用与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团队立足本土,写足了特色“水文章”。

未来,贵大生态渔业产业团队将继续把践行初心使命的论文写到贵州的田间地头、写进贵州的山河湖泊,持续助力生态渔业成为我省的“脱贫利器”!(出处:贵州日报 尹梓熹)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