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温氏集团养殖加盟电话(温氏开生鲜门店也“公司+”,畜牧业成功模式能否复制到零售业?)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去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各大生猪产业链企业意气风发的时候,因为2016年,出现了被称为“最强猪周期”的生猪价格高峰,交易量价齐增,各大生猪养殖企业利润增长惊人:温氏股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90%,牧原股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289.68%,正邦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232%。

然而,随着猪周期价格高峰的过去,不少企业亮眼的利润成绩难以持久。

猪周期之痛

根据近期披露的公告数据,行业巨头温氏的一季度净利润预计同比下跌48.25%—54.72%。,另一家养殖业上市公司正邦科技4月下旬公布今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45.88%,一度引发公司股价连续下跌,甚至有股民质疑正邦科技业绩造假。

如果说猪周期中的生猪价格波动是造成公司利润、股价上蹿下跳的根本原因,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抚平猪周期对公司盈利的巨大影响,维持公司的稳定收益呢?——不同的公司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式:

和温氏同期创业的通威选择了跨领域布局,采取水产和光伏产业双主业驱动;新希望选择了全产业链布局,向产业链的上下游移动;而温氏在这些同期创业的企业中,是少有的“专一”本业,三十几年来始终专注畜牧养殖,更是凭着这份“专一”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

然而最近,一贯“专注”的温氏也开始开拓新的战场了。2017年年初,温氏宣布“温氏生鲜加盟计划”,开始发力布设生鲜线下门店,加快进军连锁零售市场。

温氏生鲜店什么样?

似乎延续了一贯低调而扎实的风格,温氏的线下之路在最初走得并不快。

其实早在2016年年初,温氏已经开始在深圳等一线城市布设“温氏生鲜”门店,从最初的8家到2016年底的四五十家,再到2017年开始在华南区域全面招商,温氏对生鲜超市运作模式的探索攻略,是不是已经胸有成竹了呢?

根据《温氏生鲜招商加盟手册》,温氏生鲜将采取“公司+店主”的经营模式,公司负责产品供应、物流配送、形象规划、管理培训和宣传推广等,而加盟店主则负责场地、人力、开店资金和产品销售。

也就是说,温氏生鲜门店销售的所有产品,均为温氏统一配货,门店统一设计风格, 统一设备设施、统一运营宣传、统一物料包装,加盟店主则要“出地方、出人、出装修店面设备费用、卖货”。

温氏开生鲜门店也“公司+”,畜牧业成功模式能否复制到零售业?

温氏生鲜门店店面

温氏开生鲜门店也“公司+”,畜牧业成功模式能否复制到零售业?

生鲜门店销售的畜禽类产品主要包括猪、鸡、鸭和乳类产品等

温氏开生鲜门店也“公司+”,畜牧业成功模式能否复制到零售业?

门店 销售的均为温氏自有品牌、自有基地的产品

温氏开生鲜门店也“公司+”,畜牧业成功模式能否复制到零售业?

部分 门店提供肉类切割服务

温氏开生鲜门店也“公司+”,畜牧业成功模式能否复制到零售业?

部分门店可以将顾客购买的 生肉进行现场卤制,这类服务升级是吸引客户、提高粘性的关键

据温氏方面介绍,目前温氏生鲜的门店共分五类:由公司直营的旗舰店、开在社区周边的主力门店、开在城中村的小门店、开在农贸市场内部的小摊档以及开在综合超市里的店中店。而这五类店面中,只有第二类也就是社区店是温氏方面主推的加盟形式,其他几种形式或为不开放加盟,或为“慎重择优加盟”。

而据温氏方面披露的资料,截至今年3月,温氏生鲜的加盟店仅在深圳至少已经有超过72家,其中深圳市区10家,宝安区17家,大鹏、光明、龙华新区20,家,龙岗区25家。

温氏面临的“两重跨越”

前文提及,温氏多年来专注养殖行业,而关于此次温氏进军零售生鲜门店业务,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存在两重“跨越”:其一:要从畜禽养殖跨越到屠宰行业;其二:要从屠宰行业跨越到零售行业。

从自己熟悉的行业跨越到不熟悉的行业,其他企业都是怎么做的呢?

有些公司主要采取并购行业公司的方式,如新希望通过收购屠宰加工企业山东六合,快速切入肉类加工市场。而在被新希望收购前,六合就已经是中国最大的鸡肉供应商和世界最大的鸭肉供应商了。而双汇也是通过收购国际巨头史密斯菲尔德,快速切入西式低温肉食市场。

表面看,温氏自己在进入上游兽药行业时,也是通过收购的方式,即全资收购大华农。然而大华农的实际控制人和温氏集团一样,同为温氏家族,温氏股份吸并大华农,更像是收回了“养在外面多年的自家产业”。

而在进入下游屠宰加工和零售行业时,温氏更是采取了自营以及自己的老办法:“公司+”。

温氏如何做产业链延伸?

收购行业巨头的方式固然可以快速切入陌生市场,但对被收购企业的资源整合,也会形成极大的挑战,最终能否发挥“1+1>2”的效果,实在难说。而温氏采取自营或加盟的方式运营,不失为稳扎稳打之策。

在屠宰行业,温氏布局已久。自2003年集团成立主营肉鸡屠宰加工的二级分公司佳润公司以及与双汇合资成立肉类加工企业以来,温氏在生猪、肉鸡屠宰行业稳步推进,截至2016年,在屠宰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29%,在屠宰企业市场占有率排行榜上排名第七。而鉴于我国目前屠宰行业高度分散(占有率最高的雨润集团的市场占有率也仅为7.7%),目前温氏在屠宰行业已经具有一定市场地位。

而在生鲜零售行业,温氏采取的“公司+加盟店主”的形式,而这种在养殖行业曾取得巨大成功的“公司+”模板,在零售行业是否能同样奏效呢?

生鲜店的痛点是服务升级

猪周期,其实是生猪价格的周期,而对于下游食品,尤其是猪肉加工品而言,周期性波动并不大。那么,为了抹平猪周期的影响,温氏做自有品牌的加工食品就可以了,为何还要自布网店投资线下零售行业呢?

和早早布局屠宰加工行业不同的是,温氏正式进入零售连锁领域时间并不久。据温氏方面披露,温氏探索终端门店源于2013年,集团市场部总经理陈志强提出经营连锁门店计划,集团采取内部孵化的方式,在2015年9月成立了温氏食品营销公司,全面负责温氏生鲜业务。集团将温氏生鲜看做行业趋势巨变下的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温氏进军食品流通体系建设这一战略方向的桥头堡。

而自营食品流通体系对温氏推广自有品牌食品而言,意味着可以规避在当下的流通格局下,生鲜行业面临的几大致命性痛点。

首先,布局零售门店意味着温氏食品可以从生产端直接接入终端消费,中间环节的成本由自己控制,利润则全部收归自己囊中。

第二,拥有零售门店意味着温氏食品占据了“最后一公里”的物理节点,至少在到达消费者菜篮子之前,需要冷链运储的产品是能达到适当储藏运输条件的,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品品质、控制质量损耗。

第三,自营前端供应链,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控制力更强。

第四,外包流量成本,流量由加盟店主负责,而流量的多少,一方面取决于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也与门店选址和服务水平直接相关。

没有自营流通体系的食品品牌,如果通过传统商超渠道,需面临巨大的进场费用。以天虹超市为例,米面杂粮等商品仅进场费用即需5000-10000元不等,除此之外,超市方面还要收取商品条码费、特殊展位费等费用,除经销差价外,超市还要销售额的10%为提点。在进入超市获得流量的同时,食品品牌的利润也被压得很低,就更遑论动辄数月的结款账期了。

如果不通过传统商超而是走线上电商模式的话,也不意味着减少营销费用,现在具有一定流量体量的电商平台,其进场费也比线下商超低不了多少了,自营平台呢,也要烧钱买流量。

综上所述,品控关、物流关、保鲜关、成本关、流量关,这几个运营生鲜产品的致命痛点,温氏生鲜希望通过搭建线下终端物流体系的方式去解决。那么,做门店的痛点,应该如何解决呢?

在目前的“公司+加盟店主”模式中,保证加盟店主的稳定收益是关键。而做生鲜门店怎么才能赚钱呢?据一位熟悉温氏的业内人士分析,和“雇人干”相比,“自己做”更可能赚钱。

在新零售的浪潮下,不少线上品牌也纷纷开始做线下门店的布局,已有的社区便利店体系,更是成为各家电商巨头的战略要地。线下销售体系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三只松鼠章燎原即指出:“线下渠道本质上是一个体验点,核心目的是服务上的升级。如果你从线上跨界到线下,或者相反,却不解决成本和服务升级的问题。‘全渠道’ 只是一种假的全渠道。”他表示,线下店铺最主要的功能不止是体验产品、销售产品,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体验一家公司的品牌文化,打造自有的品牌IP,“在品牌 IP 化的时代,就是你只有很强的 IP,用户才能感觉到你的差异性。”

在核心业务上一贯关注的温氏此次发力线下零售渠道,无疑是战略性的跨界大手笔。那么,通过“公司+”的方式玩转养殖行业的温氏,能否将成功模式复制到终端零售行业?这种模式的探索,是否能为农牧企业摆脱“猪周期”之痛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径?笔者还将继续关注。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