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小泥鳅苗人工孵化养殖培育技术详解_库百科泥鳅养殖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5-04|点击次数:
小泥鳅苗人工孵化养殖培育技术详解_泥鳅养殖

泥鳅苗,又名泥鳅卵,是泥鳅的幼体。一般从泥鳅受精卵刚孵化出来的最小的苗0.3毫米,到0.5毫米,再到夏花苗、寸苗,直至5-8公分长,也都可以称作泥鳅苗。泥鳅苗绝对不是泥鳅卵。下面我们就关于泥鳅苗的培育问题,给大家来详细聊一聊小泥鳅苗人工孵化养殖培育技术。

小泥鳅苗人工孵化养殖培育技术详解

一、泥鳅苗的前期培育

孵化后约3天。卵黄囊全部消失,口器形成,肌节增多,尾鳍鳍条出现,胸鳍显著扩大,螵也出现,这时泥鳅苗开始从侧游变为短距离平游,肠管内充满食物,开始主动摄食,

这阶段应人工投喂饲料。一般可投喂煮熟的蛋黄及鱼粉等。方法是将蛋煮熟,取出蛋黄,装在120目筛绢袋中捏洗出蛋黄悬浊液,然后以泼洒的方式投喂。这时如泥鳅苗在孵化缸内,

水流应减缓。投喂量为第一天每10万尾苗投喂蛋黄一个,第二天投喂蛋黄1.5个,第三天投喂2个,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若是鱼粉,则每10尾泥鳅鱼苗每天喂10克。

没有鱼粉的用鱼晒干后磨成粉也可以。连喂2~3天,待鱼体颜色由黑色转成淡黄色时,便可以出缸下池,进行夏花培育。

小泥鳅苗人工孵化养殖培育技术详解

二、泥鳅夏花培育

1、培育前的准备:采用专用泥鳅苗培育池最好,但采用稻田或池塘里开挖的鱼沟、鱼溜或鱼函也可以。一般在放养前10~15天清整鱼池、除野消毒,然后注水20厘米,

适量施用有机肥培养饵料生物,待清整药物药性消失、水色变绿变浓后即可放苗。

2、专用培育池的建造:专用培育池面积不宜太大,应选在水源方便的泥鳅养殖基地附近。最好用水泥池,每只池50平方米左右,池壁高70厘米左右,光滑不漏水。

如是泥池,池底和池壁要打紧。如是新建水泥池,不可以直接使用,必须先经脱碱洗干净后方可使用。也可以用孵化池,孵化槽、产卵池及家鱼苗种池作为泥鳅苗培育池。

水泥池的底部要铺一层10~30厘米的腐殖土,其制作方法可用等量猪粪与淤泥拌匀后堆放发酵而成。

3、清塘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9~10公斤进行消毒。方法是在池中挖几个浅坑,将石灰兑水化开,趁热全池泼洒。第二天用耙将塘泥与石灰耙匀后放水20厘米左右。

适量施入有机肥料用以培育水质,培养活饵料。经7~10天后待生石灰药力消失,放几尾试水鱼,1天后无异常,即可放苗。

小泥鳅苗人工孵化养殖培育技术详解

4、泥鳅苗放

〈1〉鱼苗优劣的判别:在泥鳅装运、长途运输之前应挑选体质好的鱼苗,方能保证运输及饲养中的成活率。鱼苗优劣可参考以下方面来判别.

(1).了解该批鱼苗繁殖中的受精率、孵化率。一般受精率、孵化率高的批次,鱼苗体质好。

(2).好的苗体色鲜嫩,体形均匀、肥满、大小一致,游动活泼、精神。

(3).在白瓷碗中装盛少量苗。用口适度吹动水面,其中顶风、逆水游动者强,随水波被吹到盆边者弱,如强的为多数则为优质苗。

(4).将苗放在白瓷碗中。将水沥去后,苗在白瓷碗中剧烈挣扎、头尾弯曲厉害的为优质苗。挣扎力度弱或仅以头尾约扭动者为劣质苗。

〈2〉鳅苗运输:泥鳅苗长途运输时必须用鱼苗袋装盛并充氧,否则极容易死亡。在密封式充氧运输中,水中容氧充足的情况下,

一般掌握适当密度不会缺氧,但为降低运输成本,又要达到一定的密度。鱼苗在运输中,不断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氨等代谢产物。在密封运输中,由于二氧化碳不能向外散发,

时间一长,往往积累较高浓度,甚至引起鱼苗麻痹死亡。据测试,当鱼苗发生死亡时,塑料袋中水的容氧量仍较高,最底也含有2毫克/升,而二氧化碳升至150毫克/升,

所以塑料袋中鱼苗死亡有时不是因为缺氧,而是因高二氧化碳和氨等的协同作用引起的,这时应替换新水方能预防。装运前1天将泥鳅苗放在网箱中,停止喂食,网箱应放置在清洁的大水面中,

让鱼苗排除污物。以减少途中水质污染。袋中空气要排尽后在充氧。如是空运不宜将氧气充的太足,以免因飞机升空气压变化而胀破塑料袋。天气太热时可在鱼箱和塑料充氧袋之间加冰块。

如果路途长,运输时间久,转运途中需开袋重新充氧,如水质污染严重,应重新换新水。

〈3〉泥鳅苗放养

(1).放养密度:放养孵出2~4天的水花鳅苗,每平方米水体可放1500~4000尾,静水池宜偏稀,具半流水的池可偏密:放养体长约1厘米的小苗〈10日龄〉,每平方米水体放养1000~2000尾

(2).饱苗放养:先将泥鳅苗暂养在网箱中半天,并投喂蛋黄,每10万尾投喂蛋黄一个。具体做法参照前述关于鳅苗前期培育中的操作方法,然后在进行放养。

(3).“缓苗”处理:如用塑料充氧袋装运而俩的苗,放养时应注意袋内外温度差不可大于3度,否则会因温度剧烈变化而死亡。可先按次序将装苗袋漂浮与放苗的水体,回过头来再开第一个袋,

使袋内外水体的温度接近后〈约漂20分钟〉,并向袋内灌池水,让苗自己从袋中游出。

(4).“肥水”下塘:为使鳅苗下塘后能立即柴到适口的饵料,预先应培育好水质。如池中大型浮游生物较多,由于泥鳅小而吃不进,不仅不能作为泥鳅苗的的活饵料,还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氧气。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在泥鳅苗下池前先放“食水鱼”。以控制水中大型浮游生物的量,同时用以测定池水的肥瘦。如发现“食水鱼”在太阳出来后仍然浮头,说明池水过肥,应减少施肥量:

如果“食水鱼”全天不浮头或很少浮头,说明水质偏瘦。可适当施肥:如果“食水鱼”每天清晨浮头,太阳出来后即下沉,说明水体肥瘦适中,可放养泥鳅苗。用“食水鱼”

还可以测定池塘消毒剂药力是否消失。如果“食水鱼”活动正常,表示药力消失,可以放苗。但在泥鳅苗放养前应将“食水鱼”全部捕起,以免影响泥鳅苗后期生长。

(5).统一规格,计数下池:同一池内应放养同一批次、相同规格的泥鳅苗,以免饲养中个体差异过大,影响成活率和小规格苗的生长。

小泥鳅苗人工孵化养殖培育技术详解

5、饲养管理

〈1〉泥鳅苗期发育特点:泥鳅生长发育有其本身的特点。在孵出之后的半个月内尚不能进行肠呼吸,该阶段如同家鱼发塘期间,

必须保证池塘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否则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因泛池而全部死亡。半个月之后,泥鳅苗的肠呼吸功能逐渐增强,一般成长发育至1.5~2厘米体长时,

才兼营肠呼吸,但肠呼吸功能还未达到生理健全程度,所以这时投饵不能太多,饵料蛋白质含量不宜太高,否则因消化不全会产生有害气体,防碍肠呼吸。

〈2〉饲喂:泥鳅水花人池时的首要工作是培育水质,同时又要加喂适口饵料。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施肥和投饵相结合的方法。

(1).施肥培育发:根据泥鳅喜欢肥水的特点。泥鳅苗在天然环境中最好的开口饵料是小型浮游动物,如轮虫、小型枝角类等。采用施肥法。

施用经发酵腐熟的人畜粪、堆肥、|绿肥等有机肥和无机肥培育水质,以繁殖泥鳅苗喜食的饵料生物。一般在水温25度时施入有机肥7~`8天后轮虫生长达到高峰。

水质清瘦可施化肥快速肥水。在水温较底时,每100立方米水体每次施速效硝酸铵200~250克,而在水温较高时则该为尿素250~300克。一般隔天施肥1次,连施2~3次。

以后根据水质情况进行追肥。在施化肥的同时,结合追施鸡粪等有机肥料,效果会更好。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色过浓则应及时加注新水。除施肥之外,

尚应投喂麦浮、豆饼粉、蚕蛹粉、鱼粉等。投喂量为泥鳅苗总体重的5%~10%。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并根据水质、气温、天气、摄食及生长发育情况适当增减。

(2).豆浆培育法:豆浆不仅能培育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而且可直接为泥鳅苗摄食。鳅苗下池后每天泼洒2次,用量为每天每10万尾鳅苗用0.75千克黄豆磨制的浆。

泼浆是一项细致的技术工作,应尽量做到均匀。如在豆浆中适量增补熟蛋黄、鳗料粉、脱脂奶粉等,对泥鳅的快速生长有促进的作用。

为提高出浆率,黄豆应在24~30度的温水中泡6~7小时,磨浆时水与豆要一起加,一次成浆。不要磨成浓浆后再加水,这样容易发生沉淀。

一般每千克黄豆磨成20升左右的浆。磨成浆后要及时投喂。每养成1万尾泥鳅种需黄豆5~7千克。

(3).注意调节水温:由于水位不深,在盛夏季节应控制水温在30度以下。可采用搭建阴蓬、遮阳网、加注温度较底的水来加以调节。

(4).清除敌害:泥鳅苗培育时期天敌很多,如野杂鱼、蜻蜓幼虫、水蜈蚣、水蛇、水老鼠等,特别是蜻蜓幼虫危害最大。由于泥鳅繁殖季节与蜻蜓相同,

在泥鳅苗池内不断可见到蜻蜓非来点水〈产卵〉,其孵出幼虫后即大量取食泥鳅苗。防止方法主要靠在水面搭网,即可以阻隔蜻蜓在水面产卵,又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

这在泥鳅夏花培育中是最关键的一步!同时在注水时应用密眼网过滤,防止敌害进入池中。发现蛙卵要及时捞除,通过以上培育,一般30天左右泥鳅苗都能长成3厘米左右的鱼种

(5).分养:当泥鳅苗大部分已长成3~4厘米的夏花鱼种后,要及时进行分养,以避免密度过大和生长差异影响生长。分塘起捕时发觉泥鳅种体质较差时,

应立即放回原池强化培育2~3天后再起捕。分养操作具体方法是先用夏花鱼网将泥鳅钟捕起集中到网箱中,再用泥鳅筛进行筛选。

泥鳅筛长和宽均为40厘米,高15厘米。底部用硬木做棚条,四周用杉木板围成。棚条长40厘米,宽1厘米,高2.5厘米。在分塘操作时动作要轻巧,避免伤苗。

小泥鳅苗人工孵化养殖培育技术详解

三、泥鳅种的培育

孵出的泥鳅苗经过1个多月的培育,长成的夏花已开始有钻泥习性,这时可以在成鳅池中饲养。但为了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长速度,也可以再饲养4~5个月,

当体长达6厘米、体重2可以上时,再转入成鳅池养殖,这个阶段就是泥鳅种培育阶段。如果泥鳅卵5月上、中旬孵化,到6月中、下旬变可以开始培育鳅种,

7~9月份则是养殖鳅种的黄金时期。也可以用夏花泥鳅种分养后经1个月左右培育成5厘米的鳅种,然后就转入成鳅养殖池养殖成商品鳅。

1、泥鳅苗种阶段食性特点泥鳅在幼苗阶段〈5厘米以内〉,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原生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当体长5~8厘米时,逐渐转向杂食性,

主要摄食甲壳类、摇蚊幼虫|水丝蚓、水陆生昆虫及其幼虫、幼螺、蚯蚓等,同时还摄食丝状藻、硅藻、植物碎片及种子。人工养殖中的泥鳅苗种摄食粉状饵料、

农副产品|禽畜产品下脚料和各种配合饵料等,还可摄食各种微生物、植物芽等。

2 、池塘准备及放养培育泥鳅种的池塘要预先做好清整铺土工作,并施基肥,做好肥水下塘。池塘面积可双倍于夏花阶段,但最大不宜超过150平方米,

水深保持40~50厘米。每平方米水体放养3厘米夏花1000~1500尾,规格要一致。

3、饲养管理在放养后10~15天开始撒喂粉状配合饵料,几天后将粉状配合饵料调成糊状投喂,要全池均匀投喂,不可定点,以免密度过大鱼体互相摩擦伤害鱼体。

随着泥鳅生长再喂煮熟的米糠、麦麸、菜叶等饵料,如拌和一些绞碎的动物内脏则会生长更好。也可以自制或者购买商品配合饵料投喂。

日投饵量随着水温高低而有变化,通常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3%~5%,最多不超过10%。水温20~25度时,日投饵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2%~5%:水温25度时,

日投喂量为在池泥鳅的5%~10%:水温30度左右时少喂或不投喂。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具体投喂量则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饵料性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否则应随时增减投喂量。

鳅种培育期间要根据水色适当追肥,可采用腐熟有机肥水泼浇:或者将有机肥在塘角沤制,使肥水渗入水中:也可用尿素追施,方法是少量多次,以保持水色黄绿,肥度适当。

其他有关日常管理可依照夏花培育中的日常管理进行。

以上内容是本网多年来实践中整理而来,部分专业知识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养殖技术养殖方法,请关注库百科养殖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