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极品养殖小说李峰(返乡养牛“犇”向致富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返乡养牛“犇”向致富路

李峰给牛加饲料

3月11日,位于阳泉市盂县仙人乡山北村的盂县青绿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内,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悠闲地吃着草,几只小狗在牛棚外懒洋洋地晒太阳。合作社负责人李峰正忙着给牛群加饲料。

从货车司机到养牛户、从经营十几头牛的小养殖场到与村集体合作将养殖规模扩大到58头、从请人给牛接生到外出技术指导……这是“80后”李峰转型当“牛倌”的第十个年头,凭借科学喂养,他成长为养牛的行家里手,过上了“牛”日子。

喂完牛后,李峰挨个察看肉牛的生长情况。“我们喂养的是耐粗饲、生长快、抗病能力强、市场认可度高的四代西门塔尔牛。这个品种的牛生长速度快、出栏周期短,适合本地养殖。”李峰一边说,一边伸手摸了摸牛脑袋。

“哞,哞。”随着李峰模仿了两声牛叫,一头小牛慢悠悠地朝他走来。李峰介绍,这头小牛刚出生时,视力存在缺陷,找不到地方吃奶,营养摄入不足,险些夭折。于是,李峰当起了“牛妈妈”,他购买了比塑料油桶还大的专用奶壶和牛犊专用奶粉,将小牛喂养大。在李峰的精心喂养下,小牛从最初的几十公斤长到了如今的100多公斤,也比其他牛对李峰更亲昵。

为了把牛养好、节省经营成本,这些年,李峰一边养牛一边学技术。从制作青贮饲料到给牛打针、从给牛配种到给牛接生,请专家、看手机、常练习,李峰渐渐成了养牛的“好把式”。“一开始,有个大小毛病都要请兽医来看,后来我连看带学,掌握了不少技术。牛的血管和人的不一样,很不好找,我没事干就抱着牛的脖子一点点摸、一点点感受,慢慢就找到了。”李峰说。

致富不忘带乡亲。养殖场长期雇用着一位村民当饲养员打扫牛舍、投喂饲料。此外,李峰还就近收购村民的玉米、秸秆,并为村民提供牛粪。“我家种了十几亩地。我年年过来拉牛粪,这是上好的农家肥原料。他不收钱,过来拉走就行。”山北村村民王玉泉笑着说。

对于养殖场下一步发展,李峰有着自己的打算。“这几年我们每年出栏三四头肉牛,还出售十几头小牛。”李峰说,“现在,牛舍养殖密度不高,我就想着稳步扩大,把存栏量增加到60头以上,规模越做越大,日子也能越过越红火。”

来源丨阳泉晚报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