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金元养殖(「稻渔专题」清远市绿之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种选育让“金元鲤”成“金元宝”)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稻渔专题」清远市绿之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种选育让“金元鲤”成“金元宝”

▲ “金元鲤”

在种稻谷的田里放养一定规格的禾花鱼鱼苗,数月后便可同时收获两种产品,这项技术在广东省清远地区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当地人都说“这是祖辈们留下来的宝物”。

如今,当地的稻田养鱼以农户家庭分散种养的模式为主,产量远低于市场需求,而禾花鱼的品质也面临着重大的考验。

对此,清远市绿之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之源”)集中技术力量开展选育工作,为主产区农户送去“金元鲤”,逐步壮大一线生产力量。“虽然做选育工作很辛苦,但我们希望能将‘金元鲤’打造成与‘清远鸡’齐名的地方特色品牌产品。”

保存清远禾花鱼的“血脉”

清远市下辖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阳山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全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龙山、瑶山、云开大山与北江、连江、滃江、潖江在这里交汇,从而孕育出雄奇险陵的高山峡谷,稻田和鱼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山多、地少,如何更高效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聪明的清远农民选择了稻田养鱼,他们发现,这种种养模式不仅能节约土地,稻和鱼之间还形成了互相促进的关系,全过程不施肥、不放药、不投饵。每年的九月底、十月初就可以捕鱼割禾,将禾花鱼晒干后,可长时间保存,作为一道家常小菜,农户一般都留着自己吃。

2016年,公司总经理戴惠田在偶然的机会下参加了连南稻田鱼文化节。在几片小小的稻田前,站满了游客,他们热情高涨,纷纷下田抓鱼。“看到他们抓了几条鱼就很高兴,现场卖的价格达到30元一斤,这告诉我们稻田鱼非常受市场欢迎。”

然而,以家庭为单位养殖的禾花鱼想要大规模走入市场并不容易,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重新检视种质问题。戴惠田告诉记者,以前农户用的都是自留种,在原本的禾花鱼群体中繁育出下一代,这个方法经过数百年的反复使用,品种特征渐渐“走样”。再者,农户对禾花鱼的选用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已经出现“鱼目混珠”的情况。“类似的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只会导致我们亲手砸了自己招牌。”绿之源认为,选育种工作势在必行,这不仅是让禾花鱼走上市场的重要一步,还是保护地方特色品种的一种社会责任。

「稻渔专题」清远市绿之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种选育让“金元鲤”成“金元宝”

▲ 室外育苗池

开展品种选育

由于选育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企业将面临一个很长的净投入期,戴惠田坦言,当时清远地区并没有禾花鱼的良种繁育场,绿之源便与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以及相关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

“育种方向主要有两点,一是保品质、二是保体型。”戴惠田透露,吃着禾花、喝着山泉水的鱼具有鲜、甜、嫩、滑的独特口味,进行良种选育就是为了使这些优良性状固定突出表现,从而增加禾花鱼食用优势的显著度,可以拓宽市场营销的面。其次,保持并优化禾花鱼“身短、体胖、少跳跃、生长快”等生理指标,不仅可降低农户养殖操作的难度,更加强了禾花鱼易捕捉的特性,对后续开展旅游互动体验有莫大的帮助。经过三年的技术研究,目前绿之源对禾花鱼的选育已经到了第三代,即“金元鲤”。

做好遗传水平的工作是选育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经过半年的养殖周期。戴惠田笑道,“普通鲤鱼是苗企养一个月,养殖户养一年。‘金元鲤’则是我们养半年,养殖户养三个月。”这不仅是一场与资本的较量,更对养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元鲤”养殖的成败在于投放苗种的规格和数量,三个月的养殖周期意味着绿之源需要提供大规格种苗,约为15条/斤,即0.6两。

当“金元鲤”鱼花孵化后,就会被转至工厂化的循环水车间,在出苗前15天进行“野化”训练。在此期间,停止投放人工饲料,转为植物性饵料,让“金元鲤”养成摄食习惯。经过“野化”训练后,养殖户投苗后不用投料,“金元鲤”便会自行摄食禾花以及其他生物饵料。

戴惠田向记者介绍说,公司繁育场内现有“金元鲤”亲本5000尾,年产苗种数百万尾。“这个产量是根据市场而定,等农户的养殖技术上来,市场逐步成熟后,我们会加大种苗的提供量。以现阶段的生产能力计算,最大产量可达2000~3000万尾/年。”


“送金元”活动扩大影响

“禾花鱼产业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农户养殖水平不高,产品零散供应。”戴惠田认为,“金元鲤”市场前景广阔,但凡事皆有过程,作为苗种生产的企业同样要循序渐进,匹配市场的步伐,首要任务便是让农户感受到可观的经济利益,其次吸引更多企业逐步参与进来。

「稻渔专题」清远市绿之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种选育让“金元鲤”成“金元宝”

▲ 工人对“金元鲤”进行规格分筛


经过多次的走访调查,绿之源决定开展“送金元”活动。送的是“金元鲤”,送的是金元宝,戴惠田说,之所以将品种命名为“金元鲤”,除了因为它的体色带有金黄色泽,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农户带来收益,是名副其实的“金元宝”。去年,绿之源以免费赠送的形式为清远多个地区的农户送去“金元鲤”,今年,绿之源又以十分优惠的价格“送”苗种。“只收回成本价,10元/斤,重要的是让农户感受到经济收入有明显上升,这样才好开展下一步工作。”

采访当天,戴惠田和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罗远芬正忙着看苗,工人正进行“金元鲤”规格筛分。原来,第二天他们就要给连州、连南等地农户送鱼苗。据悉,绿之源今年已经开展了7场“送金元”活动。“‘送金元’的活动从每年的四月底持续到七月底,之后还会有约3场的活动,均由当地镇政府协助分苗工作,每年总计为主产区送苗10次。”

“金元鲤”走出绿之源的大门后,游入连片的稻田,在禾苗间畅玩嬉戏。“我们后续还要进行产品的回收工作,通过对农户的跟踪回访,收集农户对苗种养殖的评价,确定今后选育工作的重点。”

培育市场是一场持久战

踏出苗种选育的第一步,这为绿之源的禾花鱼市场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面对的现状是产业基础薄弱、种养规模小、技术落后、市场销售程度差。”戴惠田指出,培育市场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保守估计要花3~5年,“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已做好思想准备。”

在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农户是原始动力,提升农户的经济收入才能反推技术升级,“为农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是绿之源的经营核心,“我希望在短期内能够让农户感受到‘金元鲤’养得出、养得好、赚到钱,然后主动产生购买苗种的行为。此时便可加大推广力度、规范生产。”

戴惠田强调,在培育“金元鲤”市场的过程中,品质与品牌要同步推进,缺一不可。一方面,品牌推广可以借助每年的连南稻田鱼节的影响力,外加绿之源已有销售泉水鱼的网络平台优势,让“金元鲤”逐步走向全国。另一方面,绿之源将联同有关机构,开展“金元鲤”的行业标准制定,“这个标准将覆盖种苗、养殖、产品等环节。”现在,连南、连山、佛冈、英德等地都可见到“金元鲤”的踪影。

科技助力产业起飞

在戴惠田看来,处于初级阶段的禾花鱼产业显然存在很多不足,尚有明显的上升空间,要让“金元鲤”学会自己走路,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

首先,按照连南等地的传统做法,每年9-10月是出鱼的时间,集中上市不仅会造成产品滞销、价格低,还会使销售市场发展受到制约。戴惠田提出,相关部门已就稻米的品种展开研究,除了常见的中稻和晚稻,还会发展早稻和冬季的再生稻,以此实现全年出鱼,有效并持续地建立稻田鱼销售体系。“目前普遍的产量为50~60斤/亩,通过技术改良,可提升至100~150斤/亩。”

其次,要为“金元鲤”量身定制销售平台。为配套“全年出鱼”的计划,绿之源正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力量,以期实现“全年供种”。“关键就在亲本繁育的时间”,戴惠田介绍说,禾花鱼于春节前后进行繁殖,技术人员尝试通过温度控制等措施,将繁殖时间提前,从而缩短育苗时间。

虽然“金元鲤”具有耐低氧、耐低温的特性,但长期而言,这种长途运输的方式不符合市场高速发展的节奏。对比起单一鱼苗场对多个养殖点的运输,戴惠田表示有更好的方法——建立小范围的标粗点。“我想从农户中选取少数有心人,授予他们标粗的技术方法,培训出一支专业的队伍,分散在不同的标粗点开展工作。”戴惠田笑道,这样还可以降低公司的运营开支和风险,将半年的育苗时间进行有效缩减。戴惠田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想法,“既然鲤鱼可以用于稻田养鱼,我想其他鱼类也可以。”下一步,绿之源将与相关科研机构开展技术联合育种,优选、优育出更多适合稻田养殖的鱼类,进一步扩大可养品种。


来源:《海洋与渔业》杂志

记者:李易珊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