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月月菊的养殖方法(曲红旗:今又重阳,爷爷奶奶爹娘你们在天堂还好吧)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曲红旗:今又重阳,爷爷奶奶爹娘你们在天堂还好吧

今又重阳,爷爷奶奶爹娘你们在天堂还好吧

作者:曲红旗

重阳节,下雨了,降温了,天凉了。心情好像突然多了层阴霾,多了份惆怅。

今年重阳节恰逢父亲去世三年祭日。原本要去墓地,连同爷爷奶奶妈妈一家人一同祭祀,这是他们在“天国”第二个团圆年。

不是不孝,儿女们也都是花甲之年,况且那块风水宝地山路弯弯,崎岖不平,再加上阴雨绵绵,湿滑难行,想必老人家一定能够体谅儿女们的心情。就让儿女还有儿女的儿女们(今年家里又添人进口了,小博喜得贵子;小哲9月21日刚刚完婚)从每个幸福家庭共同为你们遥祭,让这个曾经四世同堂,如今已是五辈的百姓人家薪火相传。

重阳节对于像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没太多印象。

从毛主席诗词【重阳】逐渐认知重阳:“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也还是从有了工作,每年重阳节的时候,都要给老职工发点慰问品什么的,对重阳节产生了向往和企盼。有机会读大专中文系毕业了,算是给自己这个“老三届”充了点电,长了点知识。书上说,

重阳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东汉,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先民们以重阳正好是二九相合,日月并应,“九九”又与“久久”谐音,就把重阳视为永久大吉大利的日子,乃至后来与春节、端午共同视为三大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重阳登高,饮菊花酒强身健体、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风俗。

从前,每逢重阳节期间,市面上常有粘糕出售,也有人叫“重阳糕”。然而,真正重阳节街市摆满粘糕、枣糕、果仁糕、打糕、油炸糕各种糕点月饼等传统美食品和应季新鲜水果还是改革开放以后。华夏各地的美食文化伴随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一涌进入市场,摆上老百姓的餐桌。

重阳赏菊的风俗应运而生延续至今。

地处东北的家乡正是“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金秋时节,也正是“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无处无之”的时候。加之近年国家大力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塑料大棚,无土栽培,水中养殖等等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不仅发展惠及了“三农”,也丰富了城里的“菜篮子、米袋子”,美化了环境,陶冶了情操。

菊花从单一的“九月菊”,发展到“月月菊”,只要想赏菊月月都能如愿以偿。而且品种繁多花样齐全,大叶菊、小叶菊、紫菊墨菊黄白菊,真可谓赤橙黄绿青蓝紫应有尽有,“黄金甲”不再是“重阳菊”的代名词了。

重阳离不开菊的话题,人们登山可以赏菊,游园可以读菊,馈赠朋友可以送菊,缅怀亲人可以捧菊,就是足不出户也可以“插菊窗前屋自香”!

今年的重阳节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深度关爱,强调“孝道”,提高养老水平,还在于对那些老少边穷地区的鳏寡孤独空巢老人的特殊关怀;还在于对那些为中华民族浴血奋斗,前赴后继的英烈们的追忆与缅怀。(因为,9月30日被国家正式确定为“烈士纪念日”并从10月1日起再次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个伴随共和国69周年到来的重阳节,更叫人满怀感恩,思绪万千。记得那年九月九,爸爸下班,自行车带回一盆“九月菊”,枝繁叶茂金黄诱人。爸爸小心翼翼把花放到窗台,又从窗外取来发酵好的豆饼水,依次给“九月菊”“对红”“看豆”“石榴”浇水。爸爸并非养花人,也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趣,工厂经常“大干”,爸爸也经常半夜回家。

那些花多是工友送的,爸爸心细手脚勤快,下班总忘不了浇水施肥,还弄来一本养花书边看边实践。别说这些花挺争气,越到深秋越见茁壮。新年春节来临,“对红”开了像两朵红色的喇叭煞是喜人;“看豆”长成一个个榛子大小的果实压弯了枝头;而那结满小石榴的石榴树,就像一个个挂满灯笼的盆景。几十平方米的小平房窗台上花枝招展,给年带来喜庆。

那时妈妈在街道上班,人称“三八大军”,每天忙的脚打后脑勺,有时顾不上吃早饭,夹着个饭盒跑着出门,月底挣不到几个钱倒挺乐呵的;爷爷在花纱百货当店员,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量尺棍儿卖绸缎累归累从不差尺。

下班回家饭盒总是沉甸甸的,奶奶给带的饭菜吃了了,爷爷就又从街上买点好吃的带回来;我们兄妹四个上学,远的近的都有也是没时没晌。

家里家外,大事小情全落到奶奶一个人身上。奶奶虽说是小脚女人,没念过一天书,可知情达理特别能干,一辈子含辛茹苦,家里家外打理的井井有条,堪称“女强人”,85岁还坚持自己洗内衣裤不让晚辈动手。

别的不说,那个年代吃的用的凭票供应,不会精打细算,每天三四个人带饭盒就是难题,可是奶奶从没叫过苦,从没因为吃喝影响家里人上班上学。 一家人其乐融融,邻居们都夸这个“五好家庭”!

如今,一个个老人相继离去,该享清福的时候走了。虽然我们晚辈们早已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不再为衣食住行伤脑筋,但是,扎根心中的依然是那爬满牵牛花的墙院秦砖汉瓦的小屋;那热乎乎的火炕暖和和的被窝;那香喷喷的煤灶酸溜溜的菜缸,更有那“老猫墙头睡,一辈传一辈”的亲情。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