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恭城竹鼠养殖基地(“禁食令”下,广西特种养殖行业遭遇超长“寒冬”)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5|点击次数:

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政策调整之严之快,远远超乎人们的预期。

《决定》的出台,给特种养殖行业带来剧震。发布至今近100天的时间里,特种养殖行业的养殖户们从最初的震惊慌乱,到一度焦虑迷茫,之后,随着后续处理方案的逐渐清晰明朗,如今养殖户们盼望着能尽快渡过“寒冬”。

“禁食令”下,广西特种养殖行业遭遇超长“寒冬”

周文倩2019年投资的新基地,养殖有5万余条蛇。 南国早报记者 吕海锋摄

政策出台:养殖户们一下子懵了

恭城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竹鼠之乡”,是目前全国竹鼠养殖最集中、繁育最多、技术最成熟的地方。2014年,“恭城竹鼠”获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1月下旬,全国各地陆续发布通告称,疫情期间将对饲养繁育野生动物场所实施隔离,严禁对外扩散、禁止转运贩卖。1月31日,身为竹鼠养殖户的余华(化名)接到恭城瑶族自治县林业局和森林公安通知。

“禁食令”下,广西特种养殖行业遭遇超长“寒冬”

余华的竹鼠养殖基地。南国早报记者 吕海锋摄

“1月20日之后有段时间,当时《决定》还没下来,对于野生动物养殖这一块,网上虽然有些声音,但最开始我是没在意的。”余华养殖竹鼠已有十多年,在当地小有名气,目前养有2000多只竹鼠。

余华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当时整个市场也被封,但私下流通还在。等非典过后,市场就慢慢恢复了。他起初猜想,这次和2003年的情况应该类似。

和余华有着同样想法的养殖户不在少数。不过,2月24日晚,被俗称为“野生动物最严禁食令”的《决定》突然落地,养殖户们一下子懵了。

《决定》要求,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两天后,国家林草局宣布,凡从事以食用为目的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的养殖户,须撤回并注销所核发的许可证件或文书,并停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出售、运输野生动物等活动。

那几天,余华睡不着觉,就时时刻刻盯着手机看各地养殖户在群里讨论,大家情绪都有波动,有些人甚至很悲观,“这种情绪在4月8日达到了一个高潮。”

4月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结合此前《决定》的内容,意味着凡是最终没有列入《目录》的陆生野生动物,一律禁止食用。

竹鼠没在《目录》(征求意见稿)之内,作为恭城竹鼠养殖领路人的黄可(化名)内心苦闷,“我们知道进入名单的机会渺茫。”

黄可说,其所在的公司1999年倒闭了,他和爱人双双下岗。一次机缘下,靠着养竹鼠脱贫致富。时隔21年后,55岁的黄可再次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如果不能养竹鼠,我们不知道该干什么。”

陷入困境:不能卖又养不起

灵山县,在2012年被授予“中国养蛇之乡”称号,周文倩是当地的“女蛇王”。从2003年开始,周文倩通过养蛇,不仅自己发家,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并于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2019年12月,谈及自家投资600多万的养蛇新基地,周文倩信心满满,曾当众豪言:“一年半载即可赚回来。”时隔不到半年,5月15日,周文倩却满面愁容,直言后悔当初的冒进。

“禁食令”下,广西特种养殖行业遭遇超长“寒冬”

周文倩养殖的蛇。南国早报记者 吕海锋摄

春节期间本是蛇类出售的旺季,每公斤的价格往往比节前高出5~10元。周文倩原本打算在春节期间赚个盆满钵满,谁想,如今基地里的5万余条蛇反而让她犯愁。

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政策出台后,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养殖户面临着“卖不掉”又“养不起”的困境。据了解,大部分养殖户都有贷款,他们往往通过销售回款以保持正常运营,两三个月的禁售足以让他们资金流转困难。

“耗不起。”周文倩说,随着温度逐渐升高,蛇需要大量进食,“继续喂,会增加开支,如果不喂,大蛇就会吃小蛇。”

周文倩称,自己现在连交电费的钱都没有了,员工从年前的18个人减至现在的7个人。“基地每天的支出至少7000元,此前几个月的工资都没发,我跟员工说,愿意待就待着,不愿意就另谋出路。”

周文倩的基地以前每天需要给蛇喂食500公斤的饲料,如今已缩减至400公斤。除此之外,有些养殖户选择降低喂食频率,一天一喂改成三天一喂,或者更长时间。有些资金短缺的养殖户情况更为糟糕,由于无钱买饲料,已经出现蛇吞蛇的情况。有养殖户已经损失1000多条小蛇。

竹鼠的饲养成本相对便宜,一只成年竹鼠的喂养成本大概是0.2元/天。“我养的2000只竹鼠每天饲料成本是400多元,看上去不是很多,但时间一长,也顶不住。”余华表示,无论最终确定能养还是不能养,都希望后续方案能尽快出台。

迎来曙光:补偿方案即将出台

据统计,我区以食用为目的的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有30个种类,主要以蛇类、蛙类,竹鼠为主,占全区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存栏总量的99.4%;其中蛇类存栏量近2000万条,占全国总量的70%。

如今,随着疫情趋向平稳,特种养殖行业也迎来一丝曙光。截至发稿前,湖南、广东、江西等地已陆续出台相关方案,开展处置、补偿工作。

日前,湖南省公布的方案中,补偿标准是:蛇类120元/公斤、竹鼠75元/公斤。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广西也已在加紧着手制定相关细则方案,“基本上都定了,现在就在等政府批准。”

“禁食令”下,广西特种养殖行业遭遇超长“寒冬”

余华饲养的竹鼠。南国早报记者 吕海锋摄

据了解,幼蛇和幼鼠大多都是养到1.5~2公斤即可出售,上述两个补偿标准刚好处于竹鼠和蛇的养殖成本波动区间。对于湖南省公布的补偿价格,每个养殖户都有自己的看法。

周文倩等一批蛇类养殖户表示,120元/公斤符合心理预期,“终于等到一个好消息,相信广西的补偿价格差别不会太大。蛇类以后大方向是转药物利用,如果市场价格能保持120元/公斤以上,我还会继续养蛇。”在采访中,不少养蛇户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而在竹鼠养殖户群体中,部分人表示补偿价格勉强可接受,有些人则认为价格偏低。一名竹鼠养殖户指出,竹鼠和蛇不同,除了食用之外,其他可利用的空间较小,转产转型成了必走之路。“打个比方,转型养殖家禽,原先的场地设施就需要拆除改装,而这笔费用该怎么补偿,需要尽快明确。”

编辑|卢盈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禁食令”下,广西特种养殖行业遭遇超长“寒冬”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