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广西大刺鳅养殖技术(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7|点击次数: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文案|浩

编辑|青袍御史

前言

大刺鳅是一种淡水鱼类,属于刺鳅科。它也被称为蛇鳅或箭鳅。大刺鳅广泛分布于南亚地区,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等地。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近年来,由于江河环境污染、大规模采沙以及酷鱼滥捕等经济活动的影响,大刺鳅的自然生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大刺鳅野生资源的数量大幅减少。

在鱼市场上,大刺鳅被视为较高档的淡水鱼品种,深受消费者喜爱。其市场价格一般在150至200元/千克左右。这样的情况使得大刺鳅的保护和人工养殖变得尤为重要。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

1.池塘建设

养殖大刺鳅的池塘最好选择黏性底质的土池,或者略带砂砾底质但保水性能较好的土池。池塘的光照应良好,四周不应有大型树木遮挡。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池塘的规模应该规整,最好呈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长宽比在5∶1至3∶1之间。池塘的面积应在3至5亩之间,池深应保持在2至2.5米,水深应保持在1.5至2.0米。池塘底部的淤泥或砂砾厚度应小于等于15厘米。

2.水源选择

在养殖大刺鳅时,最好选择水质良好的山泉水、溪流水或深井水作为水源,水温应保持在15℃以上,最适宜的水温范围为22℃至28℃。同时,水源的流量应稳定且充足,以满足养殖的需求。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在将养殖用水引入养殖场后,必须进行沉淀和过滤处理,以确保水质的清洁和适宜性。沉淀能去除悬浮的固体颗粒,而过滤则可进一步去除细小的杂质,确保进入养殖池的水质干净。

为了维护水质的稳定和清洁,还应注意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及时采取必要的调节和处理措施。保持适宜的水质环境对于大刺鳅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3.设备要求

养殖大刺鳅所需的池塘设备包括增氧机、发电机、越冬温棚和加温设备等。对于每3至5亩水面的养殖场,建议配置一台功率为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和罗茨风机,以确保全天候开启增氧设备,保持池水中充足的溶解氧含量,促进大刺鳅的生长和健康。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增氧机和罗茨风机是关键的设备,能够提供持续的氧气供应,为大刺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适当的氧气含量有助于增强鱼类的免疫力,改善水质,减少有害气体积聚,并促进鱼类的新陈代谢。

养殖场地必须配备发电机,以防止停电造成缺氧和其他不良后果。发电机的存在可以提供备用电源,确保养殖设备的正常运行。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鱼苗放养

1.池塘准备

在养殖池塘经过清淤和暴晒处理后,应将水加至0.5至1.0米深度。根据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的比例,使用100至150千克的生石灰均匀撒播于整个池塘,以杀灭池水中的病菌和有害生物。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根据养殖面积确定适当数量的投饵台。这些投饵台应均匀分布在池塘一侧,沿着池塘的长边方向设置。相邻投饵台之间的距离应在3至5.0米之间。投饵台应该沉入水下,并与水面保持距离50至80厘米。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2.鱼种选择

在养殖大刺鳅时,建议到正规的苗种繁育基地购买所需的鱼种,以确保品质和健康。选择规格均匀、健康有活力的鱼种,并确保它们已经经过驯化,能够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一般来说,鱼种的规格应该在全长6至8厘米之间。这种规格的鱼种适合投放到养殖池中,并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生长潜力。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可以适当套养一些鲢和鳙鱼种。这样做有助于调节水质、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并且能够提高产量和效益。鲢和鳙鱼种的选择应考虑它们与大刺鳅的相容性,并且在养殖环境中起到协调作用。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鳙鱼

3.鱼种放养

为了提高大刺鳅的成活率并减少鱼种受伤的风险,最好选择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之间进行放养。这个时间段内,水温相对稳定,能够保持在22℃以上,有利于大刺鳅的适应和生长。

在运输过程中,最好采用氧气袋充氧的方式,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到达养殖池后,将装有鱼种的氧气袋放置在养殖池水面上,进行水温调节。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需要确保袋内水温与养殖池水温基本一致,温差不超过±2℃。一旦袋内水温适应养殖池的水温,才可将袋内的鱼种放入养殖池中。

在鱼种下池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可以使用0.045毫克/升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浸浴处理,浸浴时间大约为3分钟左右。每亩养殖池可以放养3000至5000尾全长为6至8厘米的大刺鳅鱼种。搭配规格为全长15至18厘米的鲢和鳙鱼种各50尾。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饲料投喂

优质的大刺鳅苗种经过驯化后,可以完全适应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在选择饲料时,应当考虑使用由正规厂家生产的专用配合饲料,或者选择粗蛋白含量达到45%以上的粉状饲料。

大刺鳅喜食动物性饵料,在投喂的过程中可以不定期加入面包虫、水蚯蚓等新鲜活饵料。投喂时,鲜活饵料的投放量可按照鱼体重的3%~6%。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配合饲料的投放量可按照鱼体重的1%~4%来确定每天的投饲量。具体的投饲量应根据大刺鳅的食欲情况决定,建议饲料在1小时内被吃完为宜。

为了满足大刺鳅的饲养需求,建议每天进行两次投喂。投喂的时间段一般安排在早上8:00至9:00和傍晚18:00至19:00之间。根据大刺鳅昼伏夜出的行为习性,傍晚的投喂量应占全天投喂量的60%至70%。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了解大刺鳅的行为特点,合理安排投喂时间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养殖效益。早上的投喂可以提供能量和养分,为大刺鳅一天的活动提供动力。而傍晚的投喂则能满足其夜间的摄食需求。

根据经验,傍晚的投喂量可以稍微增加,占全天投喂量的60%至70%,以满足大刺鳅夜间的摄食欲望和能量需求。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在每次投喂前,务必清除残留的饵料并清洗饵料台,以保持清洁卫生。此外,每周应对饵料台进行消毒或暴晒一次,以确保饵料的卫生安全。

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

夏季是水质管理的关键时期,由于高温环境下,大刺鳅的新陈代谢加快,容易导致残饵和有害物质的积累,进而促进细菌滋生,使水质恶化。

建议每隔7至10天进行一次水质换水操作,如果水质偏肥,可以适当增加水换频率。每次换水量可占池塘总水量的20%至30%。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进行水质换水后,可以考虑使用0.075毫克/升浓度的聚维酮碘或0.04毫克/升浓度的戊二醛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水质的清洁和卫生。消毒处理有助于控制细菌和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保持水质的良好状态。

当水质偏瘦时,可能会出现大量青苔滋生的情况,对大刺鳅的生活活动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在连续晴天(持续3天以上)且温度相对适宜的上午进行肥水处理。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肥水处理可以采用添加红糖、芽孢杆菌和藻种(如小球藻等)的方法。将适量的红糖、芽孢杆菌和藻种加入水中进行充分混合。具体用量方面,每立方米水体可使用红糖4至5克、芽孢杆菌0.5至1克、小球藻种2至3克。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小球藻

将混合好的肥水均匀地撒播到养殖池中。这样做可以提供养分和有益菌种,促进水中生态平衡的建立,有效控制青苔滋生现象。

具体操作为将红糖、芽孢杆菌和小球藻种加入水中进行溶解,然后将溶液均匀地泼洒在整个池塘中。每立方米水体可使用红糖4~5克、芽孢杆菌0.5~1克、小球藻种2~3克,每15天进行一次处理。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2.巡塘、防逃

在大刺鳅的生长旺季,需要进行巡塘的频率增加。早上、中午和晚上各进行一次巡塘,另外在半夜还需要追加一次巡塘。

巡塘时,主要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和饵料摄食情况,检查水色和水位的变化,重点检查增氧设备和供电线路设施等是否正常运转。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由于大刺鳅对溶解氧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在夜间,应保证增氧机和罗茨风机同时开启,确保池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供应,以确保大刺鳅的养殖安全。

大刺鳅具有跳跃的特性,需要注意控制池水的深度,池水不宜过满,水面离池塘堤顶部至少应保持30厘米的距离。定期检查进出水口的情况,以防止大刺鳅从进出水口逃逸。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3.越冬管理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大刺鳅在自然界一般能够顺利越冬。然而,在长江以南地区的人工养殖中,除了海南全域以及广东、福建等部分地区在正常气候情况下可安全越冬外,其他地区需要采取加温保温措施来确保大刺鳅的安全越冬。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一种常用的保温措施是在养殖池塘上搭建薄膜温棚,当气温较低时,还需要在越冬池中增设加热棒等加热设施来提供额外的加温。这样可以确保水温不低于15℃。

在大刺鳅的越冬期间,可以适当减少或停止投料,因为它们的活动量减弱,新陈代谢也较慢。除非必要,尽可能避免进行水质的换水,以减少对鱼体的干扰。

在连续晴天升温后,可以在中午的时候将温棚两端入口处的薄膜掀开,进行通风1至2小时,以调节温度。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疾病防治

1.水雾病

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症状为病鱼体表出现灰白色棉毛状或絮状物,病原体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导致病鱼焦躁不安,游动迟缓,食欲减退,体虚消瘦甚至死亡。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防治措施

在大刺鳅捕捞、转塘等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对其皮肤造成损伤,减少感染机会。

使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选择每天使用0.0075毫克/升浓度的聚维酮碘(以有效碘计)或者800毫克/升浓度的食盐和小苏打混合溶液进行全池泼洒,每天进行一次,连续使用2到3天,并在用药后注意增氧。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2.指环虫病

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症状包括患病大刺鳅鳃丝粘液增多,严重时可引起鳃出血,鳃丝发白,鳃小片坏死,同时鱼的食欲减退,出现缺氧症状,鱼体消瘦并呈现发黑,游动缓慢。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防治措施

在购买鱼种放养前,可以使用浓度为2.0至5.0毫克/升的甲苯咪唑(规格为10%)溶液进行浸浴处理,浸浴时间为10至20分钟,以减少病原体的感染。

使用浓度为1.0至1.5毫克/升的甲苯咪唑(规格为10%)溶液稀释后进行全池泼洒,隔天再次进行一次,用药后要注意增氧,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结语

在大刺鳅的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疾病防治等方面都非常重要。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合理投喂饲料,定期巡塘观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能够提高大刺鳅的生长和存活率。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注意养殖池的清洁与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细心照料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确保大刺鳅养殖的顺利进行。

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及其疾病防治管理

参考文献

王久勤. 大刺鳅养殖技术. 水产世界, 2017, 06: 57-58.

张磊, 袁全辉, 何秀莲, 等. 大刺鳅养殖技术研究与实践.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03: 126-127.

王永强, 董慧娟. 大刺鳅养殖技术与产业发展. 中国水产, 2017, 06: 88-89.

张国权, 杨守贤, 邱庆华, 等. 大刺鳅养殖技术规程. 中国水产科学, 2017, 24(3): 543-551.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