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龙虾养殖常见病图片(淡水小龙虾的几种常见病及防治措施)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7|点击次数:


淡水小龙虾的几种常见病及防治措施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是一种抗病力强、食性广、生长迅速的养殖品种。近五年,其养殖规模在国内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养殖区域遍布所有的水产省市。相比其它的水产经济动物,小龙虾的养殖模式更加多元化,既有传统的池塘养殖,又有新型绿色生态的养殖模式,如稻虾共作、稻虾轮作等。因小龙虾在消费市场上大受喜爱,极大的提高了从业者的发展热情。

为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全国水产技术总站牵头,联合国内多家专业单位,编写了《稻渔综合种养殖技术规范技术规范》,为稻虾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在两湖地区,小龙虾的社会效应与品牌价值也随之建立。

但与此同时,不少威胁小龙虾行业的因素也逐渐显现,例如苗种来源不固定,市场价值浮动大,以及病害爆发等因素困扰着行业从业人员。据笔者的调查发现,目前该养殖行业使用的动保产品,大多以调水改底为主,其效果模糊,不易判定;而对症与对因治疗的药物非常缺乏,一旦发病后,大多数养殖户的选择依然只能是弃虾排塘。这不仅给从业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给周边的养殖户构成潜在的威胁。实际上,小龙虾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大多有迹可循,若能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则能明显降低疾病造成的损失。现笔者就其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介绍如下,以供从业人员参考。

淡水小龙虾的几种常见病及防治措施

一、病毒性疾病

白斑综合征是广发于小龙虾养殖场的病毒性疾病,四川、湖北、湖南、浙江等地均有报道,是严重危害小龙虾健康养殖的传染性疾病,病死率可达100%。病虾表现为行动迟缓、上草无力及严重的食欲减退;剖解过程中可发现,头胸甲易剥离,内有积液,偶见鳃区黑变。该病主要发生在4月至5月末,发病水温多在25℃左右,因此养殖户又多称其为“五月瘟”。

尽管病原为白斑病毒,但实际在小龙虾上几乎无白斑症状,这导致除了实验室手段外,养殖户难以通过临床症状进行判断。生产中,养殖户可选择的措施有限,仅能尝试全池泼洒聚维酮碘、髙聚碘等药物予以治疗,但其效果大多不令人满意。一些养殖场反映,趁着还能摄食的发病初期,投喂三黄粉、板蓝根等植物性抗病毒药品,有一定效果。该病重在预防,平时的养殖过程中,在合理调整养殖密度的基础上,投喂优质饵料,适当的搭配大青叶、黄芪、黄白、及多糖类的制剂增强小龙虾的抵抗力,可降低疾病爆发的概率。

淡水小龙虾的几种常见病及防治措施

二、细菌性疾病

“偷死症”与甲壳溃烂病是小龙虾常见的两类细菌性疾病,大量的病例与研究表明,这两种疾病的病原并不固定,多种细菌感染后均可导致症状的出现,例如:霍乱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弗氏柠檬杆菌等。出现偷死症时,死亡率可达50%,病虾表现为食欲下降、运动能力减弱、消化道内无积食,偶尔伴有肝胰脏的肿大。此外,资料显示,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能引起小龙虾的几丁质外壳溃烂,导致甲壳溃烂病,发病初虾体表可见灰白色斑点,后逐渐黑变并溃烂下陷,出现空洞;甲壳溃烂症的发病进展因区域不同呈现出差异,各种规格的虾均可被感染。因水产动物单个价值低,且有水环境的影响,导致小龙虾的细菌性疾病治疗方案单一,采取的治疗手段有限,发病后拌料投喂磺胺间甲氧嘧啶等水产类抗生素5~7d进行治疗,一般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调查中发现,当出现养殖密度较大或饵料供应不及时的情况时,小龙虾会出现相互撕咬、残食的现象,造成体表损伤,给细菌的侵染提供契机。

淡水小龙虾的几种常见病及防治措施

也有报道表明,许多的“偷死症”与甲壳溃烂病的病虾体内检测出白斑病毒,这很可能说明鳃区黑变及甲壳溃烂等只是继发细菌感染所致,白斑病毒才是病害发生的原发因素。生产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养殖方案非常关键,温度升高时,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和底质改良,满足小龙虾健康生长的环境需要,对该病的预防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真菌性疾病

引起养殖小龙虾发病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原是镰刀菌与水霉菌,也偶见青霉菌、曲霉、及肾形叶点霉致病的报道。水霉是水产从业者熟知的一种真菌,小龙虾水霉病的发病机制与其他水生动物水霉病一致,均为受损导致组织坏死后引起真菌的定植感染,水温较低更易发生,且不因的养殖动物的大小规格而有所差异;故降低虾类自身的残食,减少人为的损伤可显著降低发病率。镰刀菌感染后主要引起的黑鳃病,发病原因与致病机制均与水霉不同。

淡水小龙虾的几种常见病及防治措施

该真菌会在恶化的养殖水体中,产生大量的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可粘附在虾体上,长成新的菌丝以完成感染;它通过产生镰刀菌毒素(镰刀菌多种代谢产物的总称)对小龙虾造成损伤,但该过程呈慢性经过,不会直接造成养殖动物的快速死亡,大多死亡是因感染后机体渗透压改变,蜕皮困难等生理功能紊乱所致。

此外,人们发现当小龙虾饲料来源单一,维生素缺乏时,镰刀菌感染的概率会增加。目前,镰刀菌病的治疗是一个公认的难题,有技术背景的养殖户在改善水体环境的同时,通过丰富饵料来源,以提高动物的抵抗力来防止病害发生。

四、寄生虫性疾病

原虫是小龙虾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原,尤其以钟形虫,聚缩虫与累枝虫最为常见。成虾与苗种均易感,虫体通过在鳃、附肢及体表的附着,以对病虾的呼吸、摄食及蜕壳等生理代谢产生严重影响。

定期泼洒生石灰、氯制剂等药品,可直接杀灭水体中及虾体表的有害原生动物。但因这类药品对虾体本身有一定的影响,故相对成虾而言,该病对幼虾的影响较严重些。新进虾苗下塘前,经过高渗的食盐水浸泡处理,可预防疾病的发生。

作者简介: 吴春艳 硕士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