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常宁养殖网(湖南常宁:养殖田螺 荒田变身“聚宝盆”)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7|点击次数:

原标题:湖南常宁:养殖田螺 荒田变身“聚宝盆”

湖南常宁:养殖田螺 荒田变身“聚宝盆”

养殖田螺的小“池塘”如镜子层层叠叠自上而下。

湖南常宁:养殖田螺 荒田变身“聚宝盆”

田螺最大可以长到2两一只。

湖南常宁:养殖田螺 荒田变身“聚宝盆”

胡春田向记者展示养殖的田螺。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尹维龙 记者 蒋楠 衡阳报道

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许多田地被丢荒,常宁市官岭镇竹塘村却从中觅到了新的致富希望——利用山冲荒田养田螺。如今该村养殖田螺300余亩,荒田变身“聚宝盆”,田螺成了当地乡村振兴致富的法宝。

6月3日,午后丝丝夏雨笼罩下的竹塘村,格外美丽。沿着干净整洁的村级公路转许多弯进去,视野突然开阔起来。一张张小“池塘”如镜子层层叠叠自上而下映入眼帘。说是池塘吧,一眼能够看到底,只有五十厘米左右深的水面。走近一看,长着水草的“池塘”下竟然有许多黝黑的田螺在蠕动。

“这里原来是丢荒了的山冲田,现在成了我们的‘聚宝盆’了。”当地养殖田螺的牵头人胡春田解释说,竹塘村的村民世世代代以耕田为生,虽说年轻人外出务工赚了点钱,但也把老祖宗留下的这份祖业荒废了,真心可惜。所以村里一直在寻思着找个办法把荒了的山冲田“盘活”。他说,通过改造山冲中的荒地来养田螺,既简单实用又能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经过挖深填高等工序,修建好灌溉系统,就可把荒地改造成水田养田螺。田基挖到60至70厘米的深度,再加高加宽田埂,既利于田螺生长,又可防止田螺逃走。

“只要第一年放种,以后年年都有田螺收。”胡春田说,田螺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便于管理、风险低、产值高。农村田边、河道、水渠都可轻易地见到它们的身影,因此养殖田螺也相比其他动物要简单得多。

为确保田螺品质高、味道好,胡春田通过收购周边猪粪、牛粪、羊粪等,用卡车运输到田螺养殖地,再通过发放务工费请当地村民参与饲养、护理。既提高产出效益,又给村民带来了收入,还改善了乡村人居生态环境。

胡春田说,养殖田螺每亩每年可收获可达1000公斤,按10元/公斤的价格计算,每亩的收入约为10000元。田螺的生长周期为4个月,最大可以长到2两一只,还会冬眠,一年只有9个月的喂养期。村里的帮工胡立成说:“养田螺挺轻松的,隔一星期喂一次,半个月消一次毒即可,饲养、护理都不复杂。”胡立成参与管理村里田螺地,丝毫不影响回家干农活、做家务,还可带来近1万元的年收入。

目前,竹塘村的田螺养殖通过“合作社+能人+基地+村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今年3月8日,该村在衡阳市委宣传部派驻竹塘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以及官岭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常宁市辰星田螺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抛荒的山冲地和田改造养殖田螺,已经投入了近100万元资金。村民除了参与务工,被流转的土地可以入股合作社,年底还有分红。

说起田螺的销路,胡春田非常自豪。他告诉记者,田螺的品种是从广西梧州市引进的,养殖技术也是从那边带过来的。只要产量成规模,那边承诺包销。此外合作社也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销售前景看好。

“养殖规模和效益一旦达到预期目标,明年将扩大到1000亩。”胡春田信心满满,在养殖田螺的同时,还要种上水稻,确保田螺有更好的生长环境。未来还要建立田螺深加工厂,做好实体经济,特别在熟食加工和餐饮文化这块,带动市民爱上吃这里生长的田螺。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胡春田虽然在外工作多年,但对于家乡农村土地却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他希望通过养殖田螺,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村民收入,让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这样乡村振兴的路子迈得也就更加踏实。(尹维龙 蒋楠)

来源:红网时刻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