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沧州温氏养殖政策(跟着温氏养猪,好日子稳了)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7|点击次数:
跟着温氏养猪,好日子稳了

以温氏股份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为依托,采用“公司+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独特经营模式,献县温氏畜牧现代农业园区已发展成集种猪繁育、生猪育肥、饲料加工、粪污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抓住核心 年出栏猪苗44万头

清晨,刘宗印早早就到了自家养殖基地的保育棚舍。“今天要来拨新猪苗,俺再把里外都打扫一遍。”虽然这些猪苗才出生不过1个多月,可对于保育工作,他却一点都不怵头。“都是温氏自己繁育的,品种好,也健康,成活率有保障。”

刘宗印是献县临河乡的生猪养殖户,2016年加入献县温氏养殖队伍时,看中的就是温氏雄厚的种苗繁育实力。

“种猪繁育,是咱园区养殖产业的核心环节。”献县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苏金存介绍道。

他说,作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一家种猪生产、肉猪养殖一体化企业,落户献县后,公司一直在进行种猪繁育场建设——

2016年,选址临河乡李疃村,公司开始建设首个种猪场。这是一个半自动化种猪场,配套了3条生产线,可年产13.5万头商品猪苗。

2017年,在小平王乡又建设了高效化元昌种猪场。虽年产商品猪苗量同样为13.5万头,但只建有2条生产线,全部采用现代化设备,高效、集约化安排配怀、分娩流程,大大提升了仔猪繁育效率,是当时华北首个智能高效猪场。

去年,在张村乡河堤村,园区第3个高效化种猪场投入建设。这个场不仅在现代化生产上进一步提升,还根据防疫需要特别进行了生物安全设计,可年产17万头商品猪苗。

如今,3个种猪场满负荷生产情况下,每年可提供商品猪苗44万头。

自繁猪苗,使得园区在种猪、仔猪的生物安全及养殖成本上更加可控。有了种猪繁育这个后盾,园区的生猪育肥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辐射献县210余家养殖户,年可上市肉猪34万头。眼下,西城乡生态养殖小区也在紧张建设中,建成后,将采用公司自养及农户进驻相结合的新型养殖模式,预计可年上市肉猪5.76万头。

饲料加工业同样是由生猪繁育衍生出的产业。2019年,年产饲料13万吨的饲料加工厂投产,为园区种猪繁育场及养猪户提供充足饲料,有效保障了产业的健康运行。

舞动龙头 产业发展更高效

跟着温氏养猪,好日子稳了

农业种植一直是献县的主导经济。近年来,随着温氏畜牧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现代化养猪产业集群也在当地扎下了根,促进产业结构更新迭代。

“落户献县后,我们一方面加紧进行种猪场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开拓周边养殖户,使得公司+农户的温氏模式在献县扎根落户。”苏金存说。

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即在养殖过程中,只需农户投资猪舍及实地管理,公司统一提供猪苗、统一饲料配送、统一药品供应、统一制定防疫措施,再统一回收售卖。

“饲料不用出去拉,公司统一派车打到料塔,管理上也不用操心,经常有技术人员过来指导。卖猪就更不用发愁了,算着出栏的日子,服务部就来拉猪了。跟着温氏养猪,样样都省心。”段村乡50多岁的养殖户张书义,原先一直都是自繁自养,养殖规模只有一二百头。与温氏合作后,享受到了省力、省心的服务,这几年相继建设了几个高效养殖棚舍,将规模扩大到了3000余头。

“养殖前,养殖户只需缴纳一些低于市场价格的猪苗押金,其后所需的饲料、疫苗、药物等生产物资均由公司提供,等到生猪出栏结算报酬,再统一将这部分费用扣除,剩下的就是养殖户的毛利。”苏金存说,这种方式,可以让养殖户有市场及防疫保障,保证养猪稳定盈利。

龙头企业作引领,农户们的养殖水平节节提升。

“首先就体现在饲喂技术上。原来养殖户自己配饲料,营养不均衡,料肉比高,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就受影响。而我们有研发团队做支撑,可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配比不同营养的饲料,饲喂更有针对性。”不仅如此,在饲料加工环节,原料进场后还要接受多环节检测,保障成品料的生物安全、营养充足。

饲养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在温氏的推动下,风机、水帘及自动投料、刮粪等现代化养殖设施已出现在不少养殖场中,在提高环控水平的同时,还能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将养殖效率提升20%。

依托产业 各方增收有途径

健康的产业链条、优良的合作模式,不仅使得园区得到发展,更为周边农户创造了增收机会。

“一个棚一茬就出栏470多头猪,能赚10来万块钱呢。一年两茬,20万块钱拿到手没问题。”说起养殖效益,刘宗印喜上眉梢。

“你咋还翻老黄历,现在可不止20万元喽。咱有了保育棚,猪苗来了,直接送到保育棚。不用占养殖棚,咱一年还能再多养一茬,得再加10来万元的收入。”养殖户郭金宝纠正道。

郭金宝是和刘宗印一起养猪的老伙伴,2016年,听说温氏招募养殖户,俩人拿着做生意赚来的钱一人建了一个棚,没想到,这两年,生意越来越不景气,养殖反而成了主业。俩人一商量,又共建了个保育棚,一个人养殖年收益能达30余万元。

“与温氏合作养殖,效益稳定。别看现在外面猪价下跌,可俺们只要用心管,一头猪毛利能到200来块钱。而且是养得越多,收入越好。”这些年,张书义的腰包也因养殖鼓了起来,从他相继投入的棚室建设即可见一斑。“现在俺们都用高效棚了,别看建这一个棚就得投入百八十万元,但是省人工啊,养上两年,就回本了。”

在园区,稳定增收的还有到种猪场及养殖场打工的农户们。尤其是种猪场地处献县泛区,由于当地产业基础薄弱,村民们就业一直是个难题。温氏落地后,创造了500多个工作岗位。

“提起养猪,人们就觉得是脏、乱、差。这老观念,早该改了。现在都是现代化养殖,自动上料、刮粪,室温常控在26℃至28℃间。不光工作环境好了,俺们还有一套完善的人才晋升体系。普通的饲养员,只要认干,能干好,我们就能提供好岗位、高薪资。”苏金存说。

张村乡权寺三分村村民刘雁就是一个生动的就业典型。只有初中学历的她,以前务农。2016年,随当厨师的丈夫进入园区工作后,认真学习技术,除了担任分娩舍组长,还着重为公司培养大学生人才,是备受尊敬的“老师傅”。算来,夫妻二人一年可收入十几万元。今年,在公司的鼓励下,她还计划报考专科学校,继续提升自身技能。

让产业养殖带动更多人,园区还与政府部门合作,整合扶贫资金,建设张村高效种猪场和西城生态养殖小区。两个项目全部达产后,每年可产生收益420多万元,受益人口达9276人。


来源:沧州日报,记者 张梦鹤 ;通讯员 昝利亚 白 玥 康 杰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