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稻田养殖青蛙技术(稻田生态养蛙,种养共育增收)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7|点击次数:
稻田生态养蛙,种养共育增收

虎城镇河口村五组,曹开廷在给稻田蛙投食。

稻田生态养蛙,种养共育增收

近日,虎城镇河口村五组,稻田蛙在进食。

文/图 记者 高柔颉

“呱、呱、呱……”近日,虎城镇河口村五组近10亩成片稻田被网罩隔成的19个小方块里,数万只青蛙欢快跳跃,发出阵阵清脆的叫声。金色的稻穗已然成熟,等待收割。

这片稻田的主人叫曹开廷,今年42岁,河口村人。

自成家以来,曹开廷便和丈夫一直在外务工,进过厂、跑过运输。

“家中长辈患了病,需要人照顾。”曹开廷说,去年8月,她和丈夫决定卖掉运输车,回到老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回来了总得干点什么事!经过几个月考察,曹开廷夫妇把目标锁定在稻田养蛙上。

说干就干。今年1月,曹开廷便和丈夫到湖北考察,学习养蛙技术。回家后,他俩当即在家附近流转了近10亩土地进行养蛙。从挖掘蛙池、埋设防逃网、拉设防鸟网以及遮阳网,再到投食台的建设,夫妻俩干了整整2个多月。

秧苗种下了,蛙苗投放了,曹开廷的稻田生态养蛙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养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养殖初期我遇到了重重困难,也曾怀疑过是不是干错了事。”曹开廷说,“野生蛙靠捕食移动昆虫而生存,不会吃静物,人工养殖蛙喂养的是静止的饲料,难点在于饲养技术上的改进。”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曹开廷花费了大量时间,咨询专家、外出考察学习、网上咨询等,终于,她找到了破解点。她从一开始就培养蛙群吃静食的习惯,让它们从生长初期就和野生蛙有明显区别。

攻克难题后,曹开廷信心倍增,干劲十足,也在心里算起了经济账。

“因是第一年养殖稻田蛙,蛙苗投放较少,亩产仅有1000公斤左右,有公司按照每公斤30元的市场价格进行收购,销路不愁。”曹开廷乐呵呵地说,“除去饲料、人工、蛙苗、前期投入的十几万元成本,第一年收益几万元不成问题。”

稻田生态养蛙是将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稻田可为蛙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蛙又是稻田中的捕虫能手,而且蛙的排泄物还是水稻很好的肥料,养蛙田的水稻产量比不养蛙的高,可实现稻谷和养蛙双丰收。

曹开廷说,养殖技术得当,稻田蛙的亩产可达1500公斤,且通过这种方式养殖的稻田蛙具有个体大、肉质好等明显优势,现已有重庆、四川等地的商家咨询订购,市场供不应求。

“稻花香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望着眼前这幅用汗水绘就的生态致富画卷,曹开廷深信稻田养蛙这件事干对了!(本文转自【梁平日报】。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