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将军路养殖场(五、创建大型农场群)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8|点击次数:

五、创建大型农场群


就我所知,至今很多人都说不清农工和农民的是怎么回事。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当过国营农场职工的,就是农工,全称应该为农业企业工人;同样是种地,但不是在国营农场的,都是农民。农工和农民最大的区别就是,到了60岁农工可以像城市的产业工人一样退休,有退休费养老,农民没有。

20世纪50、60年代,一说起作为农垦企业的国营农场是用机械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听起来不仅感觉非常浪漫,而且会让人羡慕甚至心动。东西湖围垦,就是要建设这样的农场,还是一个大型国营农场群,其规模仅次于前苏联的斯大林格勒农场和印度的加尔各答农场,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城郊型农场群。

也难怪,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闻讯武汉市要建设一个大型国营农场群,无不高兴和赞扬地说:“全国城市中有如此大的农场,武汉要算第一了!”

1988年,国际排灌学会理事徐志芳来东西湖区参观考察后,在英国向世界国际排灌组织讲学时说:“象中国武汉东西湖这样装备精良的大型国营农场群,在国际上少有。”

1、大型国营农场群横空出世

由于东西湖围垦的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国内大型综合性现代化的国营农场,直接为武汉市民提供生猪、牛奶、鲜鱼、禽蛋、蔬菜等各类副食品,满足城市人民的生活需求,从根本上解决武汉市在发展中副食品供不应求的问题,以保证和促进全市工业建设顺利发展。

因此,在大规模实施围垦建设工程的之前,国营农场的创建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地紧张进行。如1957年10月,东西湖区国营农场第一奶牛场就开始动工兴建。

1957年12月28日,武汉市成立了武汉市国营农场管理局,由方敬之任局长,贾正群任副局长。按照《东西湖农场总体规划》要求,垦区开始了最艰苦的农场创建工作,就是要考虑下一步如何把围堤结束后留下的民工,引导到新开垦的耕地和新开挖的鱼塘边,再重新搭建芦席棚安家落户,从事农业生产。

1958年1月,东西湖区国营农场总体规划出台,计划在1962年底以前,在垦区建成6个乳牛场、5个粮棉场、3个蔬菜场、1个养殖场和2个试验站。农场定型后,年总产值达到4565万元,除去自己的费用和扩大再生产费用外,每年上交国库利润1000到2000万元。

1958年2月4日,武汉市委批准成立中共武汉市国营农场管理局委员会,直属市委领导,方敬之兼任党委书记。此后,东西湖区的管理体制有多次变动。在谈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东西湖垦区体制多变的原因时,原中共东西湖区委书记洪耀忠认为:“这样改来改去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这样的国营农场群,同城市工矿企业不同,它必须有一个地方政府来承担社会的管理、服务职能,它必须有‘政’”。

洪耀忠书记还认真梳理了东西湖区领导体制变动的脉络:即1958年10月,名义上成立了武汉市东西湖,与农管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59年3月4日,省委批准成立东西湖区人民委员会,并保留了武汉市国营农场管理局的牌子。同年4月,撤销了东西湖区人民公社。1961年2月,改为武汉市国营东西湖农场。1973年4月,改为武汉市东西湖区革委会。1979年10月,正式成立武汉市东西湖区第一届人民政府,在各农场建立区政府办事处,实行区、局与农工商总公司三块牌子一套班子。

东西湖区的围垦建场,第一个成立的是第一奶牛场。11月20日,首批从内蒙古购进的420头乳母牛,以及北京市北郊和东郊两个牧场支援的10头荷兰公牛,就按期运送到东西湖国营农场第一奶牛场。12月底,东西湖就已经开始向武汉市居民提供鲜奶。开年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牛奶场先后在径河地区创建,第六牛奶厂在柏泉地区创建,后来均改名为畜牧场。

1958年3月,一批粮棉农场和蔬菜农场先后在东西湖诞生。如在西湖片打靶堤以西创建了粮棉一场,在新沟地区创建了粮棉二场和粮棉四场,在辛安渡地区创建了粮棉三场,在东山地区创建了粮棉五场;在吴家山地区创办了蔬菜一场、蔬菜二场、蔬菜三场,原隶属汉阳县管辖的慈惠墩划入农场,与蔬菜一场和蔬菜二场合并为蔬菜一场(1960年4月,蔬菜一场与蔬菜二场合并为吴家山农场,7月再分开为吴家山和慈惠墩两个农场)。在三店地区,创建了东西湖农牧试验站,10月原汉阳县所属三店乡划入东西湖垦区,与农场试验站合并为农牧试验场。至此,东西湖各农场的创建工作基本完成。

1958年4月30日,经市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中共东西湖农场管理局常务委员会,沈东屏、周欣山、方敬之、贾正群、王有学、于肃为常务委员会委员。10月,名义上成立了武汉市东西湖区,与农管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上农管局确定在10个全民所有制农场中实行四级管理,即农管局、农场、生产队和生产小队四级核算,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

考虑到东西湖围垦建场后的劳动力不足,1958年围垦前,经中央及省、市批准,垦区内原属汉阳、汉川、孝感、黄陂等县和汉桥区长丰乡西北垸境内的全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1.5万户、2.24万劳动力、6.65万人口及17.47万亩耕地,全部划归东西湖农场管理局统一经营和管理,劳动力成为农场农业工人。农场创建工作完成后,前来支援东西湖区围垦的河南省3万名民工和湖北省的2.05万黄冈、孝感等地民工落户东西湖,转为首批农场职工;同时,被临时抽调到农场的行政、技术人员,也正式迁入到了农场。

根据湖北省农业厅、水利厅联合制定的《东西湖农场建设计划任务书》要求,新组建的这些国营农场一律实行全民所有制,管理上实行定产、定投资、定劳动力和工资总额、定上缴国家利润;收入上实行死级别、活工资、评工记分的分配制度;生产上以副食品为主,包括渔业、牛奶、蔬菜及粮棉等。种植业以外的产业,全部都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副业。

3、农场生产迈出艰难第一步

作为一个刚刚建立的国营农场,再带着一大批从未从事过水稻、棉花、瓜果、养鱼、畜牧生产的民工开展副食品生产,并非易事。

1958年2月21日,84名武汉市下放干部将7万公斤土豆种及时播种到祁家山第一蔬菜场的500多亩耕地里。翻种期间,中共武汉市委书记李尔重亲临现场与农工一起劳动。此举不仅表明东西湖这块苏醒的土地春播生产拉开序幕,而且也迈出了东西湖农业生产大发展坚实的第一步。

但是,大农业生产并非都像栽种土豆那么简单。比如新建的东西湖区水产养殖场,要想把鱼养好首先必须有专门的鱼塘;而要解决鱼塘的开挖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曾担任过东西湖农场管理局副局长兼养殖场第一任场长的老红军王嘉善,为解决建场初期劳力不足的问题,亲自找到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陈再道上将(据说在长征时,陈司令员是王老的下级)搬兵求援。陈再道司令员不仅指派了80多位将校级别的军官给养殖场开挖了50多口养鱼池,还修筑了一条2公里长的碎石公路,人称“将军路”。

鱼塘解决了,鱼苗又成了问题。建场初期,由于人工孵化鱼苗还是空白,春季鱼塘需要投放的鱼苗完全依靠从长江中捕捞。为此,经市委批准,把长江两岸的江汉渔业社、红星渔业社和黄陂的联汉渔业社调入养殖场,当年捕捞的天然鱼苗达8000多万尾,培育大鱼种250万尾。这样,才解决了当地的鱼苗供应问题。

然而,养殖场的鱼苗问题好不容易才得到解决,畜牧场的奶牛种牛引进的难题又摆在大家的面前。

1957年国庆节前,原东西湖畜牧一场畜牧队队长(后担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泽众接到农管局的一项任务,要求他带队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去接回420头种奶牛。接到任务后,王泽众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心想围堤还没有开始,农垦部都已经把种奶牛都安排好了,看来东西湖要大发展了。在途经北京的时候,农垦部的领导特别叮嘱王泽众一行,要把这批来自北方的奶牛照顾好,以后不仅要让这批奶牛子孙满堂,还要它们在南方各地都传宗接代。听到领导的要求以后,大家感觉到责任和压力都特别的大。

当南下的列车托运着420头奶牛从海拉尔出发后,王泽众一行在车上如坐针毡、如履薄冰,生怕有奶牛生病出了问题。他们按照各自的分工,在32节车厢内或给奶牛添水加料,或在车厢内清理粪便,就连随行的海拉尔奶牛场的专业兽医,也经常为奶牛检查体温,每一个人都不敢有半点的懈怠。

与此同时,就在运送420头奶牛的专车还在路上的时候,市、区两级已经开始为这批远道而来的奶牛开始准备牛棚、精饲料、粗饲料等,迎接这批“宝贝”的到来。奶牛到家以后,农管局党委副书记周欣山还亲自和奶农一起喂牛,一起攀谈养殖规划、场房设计、饲料筹备、物资安排调集等。12月底,畜牧一场向武汉市居民提供了第一批新鲜牛奶250公斤。

再比如1958年5月,走马岭农场试验站种植的棉花发现了红蜘蛛病,眼看着棉田的棉叶一片片从翠绿色变成土黄色。面对已经出现的棉田虫情,一下子急坏了从未经历且一时束手无策的站党支部书记杨以兆。恰好这时,当地又传出东西湖土地肥沃,种啥收啥的歌谣:“一撒手,种子下地不用愁;年到头,四季作物大丰收。”意思是不需要防病治虫,过去从来没有人想也更没有人做过。

杨以兆是个不信邪的人。他及时召开全站“诸葛亮会”,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决定成立以团支部书记杨火清为首的“治虫公关小组”,尝试农药杀虫新技术。按照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意见,杨火清攻关小组成员从供销社买来农药和喷雾器,带上口罩、手套、风镜等防护用品,将药水喷洒在棉叶上,很快见到了治虫效果。那几位传播歌谣的老人看到棉田的打药效果后惊奇地问:“这是什么神水,怎么这么好使?”当年,这个站的778亩棉花取得了平均每亩单产皮棉51公斤的好成绩,有的田块达到了110公斤。

非常可喜的是,1958年底,刚刚创造不到五个月时间建成百里围垦大堤奇迹的东西湖再传捷报,建场才一年时间全区共开荒5.1万亩,完成粮食生产133.96万公斤、棉花168.3万公斤、蔬菜3451.26万公斤、鲜鱼134.5万公斤、牛奶14.5万公斤、出栏牲猪2500头,创总产值387.87万元,实现了围垦建场第一年就获得大丰收的目标。

我们常常会羡慕那些接受鲜花和掌声的人们,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他们最光鲜、最靓丽的一面。其实,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就取得成功,更不能奢谈创造奇迹。正如,人们都赞叹东西湖围垦建场创造了奇迹,但谁也无法想象东西湖的拓荒者们曾经有过怎样的付出与努力……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