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翻板式紫菜养殖(“黄优1号”条斑紫菜打破紫菜无法再青岛养殖的魔咒)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9|点击次数: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气候变化加剧,加之良种少、覆盖率低、种质退化等问题,条斑紫菜栽培产业病烂减产情况逐年加重。种质创制与离岸深水区栽培模式构建是紫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保障。近年来,黄海水产研究所培育的“黄优1号”条斑紫菜逐步推广,打破了紫菜无法在青岛养殖的“魔咒”。

据悉,目前紫菜的主要生产和销售区都在东南亚、东北亚。我国的紫菜主要用于出口,国内消费潜力也十分巨大。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在1958年,我市及辽宁省的马栏河、小平岛就曾进行条斑紫菜半人工及全人工的养殖,开创了我国紫菜人工养殖的先河。继而在山东省的龙口、荣成、文登、日照等地进行了条斑紫菜的人工养殖。青岛是第一批人工养殖条斑紫菜的地区,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青岛并没有完成紫菜的规模化养殖。 “不是所有的沿海地区都能生产紫菜。紫菜分为条斑紫菜、坛紫菜等,其养殖条件相当苛刻。水温、水深、水质、风浪等也是很讲究的。多数的紫菜在江苏、浙江、福建养殖,特别是浙江南部、福建东部的产量影响全国紫菜的价格。青岛曾经尝试养殖紫菜但并未形成规模。 ”

这一“魔咒”在青岛科研院所及企业的联合攻关下被打破。青岛海泉国家级海洋牧场依托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专家技术支持,选定条斑紫菜在仰口海域进行大规模养殖并开始收获,这是我市首次规模化养殖紫菜。青岛海泉海洋牧场总工程师纪友宝介绍,紫菜养殖对水域的水质要求比较高。另外,养殖还面临两重困难,既要有海浪,以清理走影响质量和光合作用的底栖硅藻,也要防止用于养殖的网帘被风浪冲走。

黄海水产研究所开展的“条斑紫菜栽培模式研究与新种质创制”工作创新了紫菜栽培新模式。该综合栽培方式有效解决了条斑紫菜栽培过程中杂藻繁生、病烂掉苗问题,成功将条斑紫菜栽培生产空间从潮间带推向深水区。 “黄优1号”新品系推广中也部分采用了翻板-全浮流综合栽培方式。

现代紫菜栽培技术建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从业人员先后发明了多种栽培方式,使得紫菜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紫菜栽培技术可归纳为 “菜坛式”“支柱式”“半浮动筏式”“全浮动筏式”。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文俊告诉记者,“菜坛式”是最早的紫菜增殖方式,这种方法可控性差,种苗来源完全依赖于自然,紫菜产量和推广海区非常有限;“半浮动筏式”和“支柱式”两种栽培方式均受制于潮汐和水深,这两种方式仅适用于水深15米以内的海区。适合栽培的海区已被过度开发利用,加上气候变暖、环境变化,近几年主产区近岸养殖的紫菜发生全面病烂现象。

因此,向深水区发展紫菜养殖是紫菜产业的必然出路。据汪文俊介绍,“全浮动筏式”是在离岸较远、海水较深的海区采用的一种栽培方式,其缺点是网帘不能干露,易生杂藻,影响出苗和成菜的质量。而“翻板式养殖方式”是一种适于在深水区栽培紫菜的简易经济的养殖方式,在“全浮动筏式”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融入晒网环节,以避免冷冻网帘的繁琐和化学法处理杂藻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将是未来紫菜栽培模式。

我国海域生长、种植的紫菜主要有两种:坛紫菜和条斑紫菜。我们平常吃的圆饼紫菜是烘干后成片的,主要原材料是坛紫菜,而用于制作寿司、海苔的主要是条斑紫菜。与坛紫菜相比,条斑紫菜营养更丰富,也更适合北方海域生长,尤其是新鲜紫菜,没有经过晾晒烘干,原滋原味,不仅口感好,营养成分也没有流失。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