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绛县蛋鸡养殖(农货“俏”起来 日子“火”起来)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9|点击次数:

——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开展消费扶贫纪实

记者 冯革才 通讯员 王康杰

农产品到底能不能“俏”得起来?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今年春节期间,我市来自扶贫攻坚村的有机杂粮、绿色水果、特色山货等商品……不少爆款,火了市场。

在消费扶贫实践中,市农业农村局为名特优农产品搭建舞台,让特色产品唱主角。该局从生产端管控农产品质量,从消费端拉动农产品市场,打通生产与消费的“任督二脉”,直连产业链条“最后一公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消费扶贫带动下,我市“俏农货”推动产业升级的作用明显增强,养在深闺的农货“俏”了起来、“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下有依托上对接,党员干部走在前

阳春时节,在夏县庙前镇南吴村、平陆县张村乡西南吴村、后南吴村,市农业农村局帮扶队员忙碌在田间地头,和村民一道谋划着特色产业发展的蓝图,着力在新的一年里让优质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更加稳健,成为带动农民脱贫增收的长久产业。

扶贫攻坚,立说立行。2018年10月以来,该局结合自身职能,制定了“企业帮、展会销、网上行、爱心购”消费扶贫的工作机制,明确了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各类展会举办地、田间地头农家院、网络平台朋友圈”开展消费扶贫的工作路径。在扶贫攻坚中,“龙头企业、合作社、驻村工作队、党员干部”这4支层次清楚、职责明晰的消费扶贫队伍,涵盖了生产、服务、加工、销售环节,做到了全产业链同步拉动,使消费扶贫工作举措更加精准。其中,市级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为“龙头企业带销”的主力军,各类展销会为“宣传推介展销”的大平台,田间地头农家院是“帮扶单位助销”的联络点,网络平台朋友圈是“电子商务营销”的新阵地,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确保我市农产品成为关注焦点和消费热点。

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农业系统干部进企业、下基层、跑展会、发信息,29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51家市级示范社共同参与,上千名党员干部在消费扶贫活动中走在前。

企业帮助展会销,网上行动爱心购

消费扶贫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在扶贫攻坚中,市农业农村局在产业壮大上助力,消费扶贫上发力,让产业“活”起来,让产品“火”爱来。

活动开展以来,带动6223个贫困户销售农产品3941吨,实现销售收入3309.4万元。其中,“企业帮”如火如荼——使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累计收购销售农产品3753.2吨,金额3064万余元。“展会销”收获颇丰——在长沙、武汉、北京、太原等地开展宣传推介展销,共销售农产品132吨,收入104万余元;签订销售订单20余笔,总金额638万元。“网上行”有声有色——在新闻媒体发布《三农超市》讯息43期,推送我市地理标志农产品短视频宣传片17个,在相关网络平台推送“消费扶贫产品”近万人次,带动产品销售205万余元。“爱心购”彰显情怀——市农村农业局各支部党员干部先后购买苹果、面粉、粉条、蜂蜜等农产品3.95吨。

在“展会销”这一环节,该局以龙头企业代销和宣传推介展销为手段,以“产业带动能力强、辐射农户多、精准扶贫效果好”为标准,遴选出稷山晋龙集团、永济国强食品、万荣红艳果蔬、运城天泽农业、芮城天之润枣业等企业参加消费扶贫展销活动。这几家企业涵盖了我市蛋鸡养殖、芦笋种植、苹果生产、果脯加工、红枣加工五大特色产业,可帮扶贫困户305户,辐射带动1.81万户农民增收。

去年11月1日至5日,我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企业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三白瓜、山楂醋、芦笋茶、花椒酱、枣夹核桃产品走俏展会。参展的20余个产品现场销售4万余元,在展会上达成销售意向或协议8份,签订代理协议5份,总金额359万元。晋龙鸡蛋荣获交易博览会金奖。

盐湖东珂名优土特产有限公司总经理耿祯鸿说,在“消费扶贫走进武汉活动”中,企业的棉纺产品在展会上成了网红产品,第一次走出国门签下尼泊尔的订单,且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

绛县懿德诺醋业董事长宋玉秀说,山楂醋被评为山西省第二批功能食品品牌后,市农业农村局在开展消费扶贫活动中将其列入宣传重点,经过近两个月的媒体宣传,产品火了起来,销路明显更宽广了,产品一度供不应求。

助力消费扶贫热,带动特色产业强

让“俏农货”成为消费扶贫的主角,让地方农产品卖得出去,消费端热火起来,生产端才有指望,农户才能增收。市农业农村局的精准帮扶目标明确。

该局对口帮扶的是夏县庙前镇南吴村有制作红薯粉条的传统。然而,受机制粉条的市场冲击,如今该村从事红薯种植和粉条生产的农户越来越少。

只有帮助产业恢复,才能尽快实现脱贫目标。2016年以来,该局驻庙前镇南吴村帮扶工作队以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为思路,实施了“消费带生产—生产促产业—产业助脱贫”的产业脱贫方案,机关工会则连续3年以消费扶贫的方式先后购买该村粉条1432.5公斤。在口碑效应下,社会购买力不断加大,南吴村的粉条声名鹊起,产品影响力从夏县扩展到全市,产业也由疲转兴。扶贫队的工作日志清晰地记着——2015年从事红薯种植加工农户5家,2018年年底增加到60余户,红薯种植面积由5亩增加到200余亩。

针对特色农产品消费扶贫现状,区划名优中心主任李社民说,我市农产品品牌数量众多,其中国家级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已位居全省第一。下一步,要统筹全市贫困村的特色农产品,从中梳理特色明显、带动作用较强的主体,将其列入县市发展规划进行重点培育,形成带动明显、作用长远的脱贫增收产业。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尧林说,通过消费这一纽带,构建起生产端和消费端的联系,以此在更高层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启动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工程,完善特色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打造一批“运字牌”的乡土品牌,让其成为推动大运城建设的一支新兴力量,把运城农业打造成全市的大亮点。

(编辑 吴琪萌)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