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城郊接合部畜禽养殖污染该如何防治?)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20|点击次数:
城郊接合部畜禽养殖污染该如何防治?

近年来,随着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城郊接合部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渐突显。特别是生猪饲养量不断增加,造成畜禽粪污产量大、清运不及时,臭气扰民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区域之间畜禽养殖量差异性极大,现有土地的载畜量极其不平衡。畜禽养殖规模参差不齐,小规模及散养养殖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使得污染治理难度加大。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引导和优化,做好城郊接合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引导绿色生态养殖。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从环保法律法规和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性以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新技术入手,使养殖户深入了解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相关知识,切实提高养殖户绿色生态养殖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自觉性。积极引导和推进大规模畜禽养殖场建立畜禽粪便肥料加工厂,辐射带动周边畜禽养殖场粪便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同时,鼓励养殖户建设小型沼气池,充分利用沼气发酵技术进行沼气生产方便日常生活,将废渣堆肥发酵还田。坚持走以生态理念推进畜禽养殖业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子,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循环生态链。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既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又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畜牧业生产布局。根据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按照“以地定养、种养对接”原则,坚持以土地承载力优化养殖布局,科学测算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确定畜禽养殖规模,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布局协调、规模匹配。通过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方式,推进粪污资源良性循环利用。将综合利用作为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养殖产能向土地承载潜力大的区域转移。在土地承载潜力小的区域,重点发展高效循环农业;在土地承载力超载区域,严格控制新增畜禽养殖规模。引导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采取生物、工程、农业等措施,把合理消纳和循环利用畜禽粪污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强化分类指导,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科学编制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农户蓄积、专业处理、公司收购、综合利用”或推进“沼气工程+大田利用”的模式,探索产业化治污、资源化利用新的路子,实现堆肥发酵还田、种养生态循环。指导督促规模以下养殖专业户配套建设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对未配套粪污收集处理设施的,分类研究治理措施。将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纳入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协同推进。规范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并对储存场所地面进行水泥硬化,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强对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的指导和管理,确保粪污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和村民生活造成影响。


实施以奖代补,助推畜禽粪污综合治理。鼓励畜禽养殖场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干湿分离等措施,实现清洁养殖。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是养殖污水无害化处理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尽管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缺乏盈利点。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国家和省市鼓励、扶持集约化养殖业发展的规划、政策,研究制定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以奖代补”政策。积极鼓励采用政企合作模式,因地制宜引导建设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处理利用周边畜禽养殖粪污。完善田间地头管网和储粪(液)池等配套设施,畅通粪肥还田利用通道,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对治污成效突出、示范推广作用明显的畜禽养殖地区与项目,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与资金扶持,以此吸引养殖企业(养殖户)或社会资金参与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中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推进、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祁国厅

责任编辑:张昭楠

审核:汪蛟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