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鲍鱼养殖风险(鲍鱼养殖的问题及出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22|点击次数:

1 鲍鱼养殖存在的问题

1.1 养殖水域污染加剧

长期以来,虽然南方海区鲍鱼养殖鱼排布局于港湾内,但台风、赤潮仍严重威胁产业发展。随着养成鲍鱼产业投入的增大,任何一次极端性气候时间的影响均会造成毁灭性后果,比如2015年宁德东冲鲍鱼养殖海区“冲淡水事件”造成该区鲍鱼养殖损失惨重。北方海区随着环流带来水温的剧烈波动,以及疱疹病毒、抑食金球藻藻潮、浒苔绿藻潮等的时常暴发,亦严重影响苗种及养成产业发展。尽管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已部署包括鲍等贝类主养海区的环境预警预报,特别是开展了基于物联网水平的环境因子实时监控及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海区水体环境的复杂性,该项工作在数据稳定性、设施设备定期维护方面仍任重道远。

鲍鱼养殖的问题及出路

鲍鱼养殖的问题及出路

赤潮重创福建平潭鲍鱼养殖业 损失超3亿

海洋产业的发展及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排进近海水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指标下降及频发赤潮;鲍鱼养殖户在使用和管理养殖水时,未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便将其排入海,将造成水环境污染及不同养殖户的鲍鱼交叉感染疾病;投喂大量的人工配合饵料,会污染鲍鱼养殖的水环境,鲍鱼的健康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水环境的质量。

鲍鱼生活在水流湍急、海藻繁茂的岩礁地带,在沿海岛屿或海岸向外突出的岩角都是它们喜欢栖息的地方。鲍鱼多爬匍于岩礁的缝隙或石洞中,它们分布的水深随种类而不同,像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一般分布在十多米的水深处,在冬季为了避寒向深处移动,深度可达30米。到了春季慢慢上移,有的可在潮线下数米生活,小鲍鱼甚至在低潮线附近也能采到。

1.2 鲍鱼养殖品种缺新

2006年,国内开始规模化养殖皱纹盘鲍,但近年来,皱纹盘鲍近亲繁殖情况严重,导致其种质退化及性状下降,如20个月的最大重量从200g降至100g及其夏季存活率仅为10%~50%,同时虽然绿盘鲍的成活率与生长速度优于皱纹盘鲍,但养殖户对其的接触甚少,致使在绿盘鲍的规模养殖上相对滞后。

鲍鱼养殖的问题及出路

皱纹盘鲍

杂色鲍(九孔鲍)体外有一坚厚的贝壳,呈椭圆形。螺旋部极小,螺层3个,缝合线浅;体螺层极宽大,几占贝壳全部;壳顶钝,略高于体螺层的壳面我国东南沿海有分布,以海南岛及广东的囱州岛产量较多,产期多在秋季。

鲍鱼养殖的问题及出路

黄海所对人工养殖的探索,是从采用竹编的笼子开始的。1985年,全国鲍鱼产量只有100吨左右;1995年,即过千吨;2005年,超过2万吨。规范的筏式养殖推广普及,底播养殖、潮间带养殖、海底沉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坑道养殖和底播增殖等技术应用取得很大成效,鲍鱼进入寻常酒宴。黄海所的老专家聂宗庆后来获得国际鲍鱼协会终身荣誉称号,获此荣誉全世界仅有4人。

鲍鱼养殖的问题及出路

1997年,辽宁省科技人员从日本引进商品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进行杂交,在参加鉴定会生产现场时,燕敬平感到非常震惊:每平方米产苗5000多只,而非杂交生产不过1500只。这一技术迅速推广,现在的黄、渤海几乎很难捕到真正的皱纹盘鲍了。一个生活过几亿年的品种,在养殖二十几年后就“消失”了。“即使有,也只能用于科学研究。”燕敬平说。他解释到,从经验看,杂交之后,鲍鱼的习性出现了改变,所适应环境水体的温度上限和下限都提升了2度左右。以前,鲍鱼在寒冷的严冬很少有冻死的。现在,山东半岛一些地区有鲍鱼大面积冻死的事件。另一方面,在福建、广东等地,来自北方的鲍鱼已经非常适应当地的环境了。搞杂交进行育种获得短时间的优势 ,但是会改变原来自然种群,自然种群是长期适应的结果,如果种质退化会导致无种可育。

柯才焕(厦门大学):绿鲍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由广东海洋大学引进但当时发表文章说培育出小苗,但是没有养成。

我们为什么要引进美国绿鲍呢?因为绿鲍分布在美国南部,纬度和适应水温和福建差不多,加上它是大型鲍鱼。我们知道在热带亚热带分布的鲍鱼基本上是小型鲍鱼,它的染色体数和皱纹盘鲍一样,所以杂交相对比较容易。引进之后,首先进行自繁,建立群体,虽然量还不是很大。通过和皱纹盘鲍杂交之后。我们发现它在生长、病害等综合性状优势都比较明显。我们在罗源湾、莆田和东山三个海区进行了试验,三个地方的效果都非常好。

鲍鱼养殖的问题及出路

做实验时,养殖户发现我们的性状很好,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我们的子一代拿到育苗场育苗,之后拿去和皱纹盘鲍进行回交,生产出一大批出来。这主要在罗源地区,这几十万粒的生长确实很好,很多人又到那边购买亲本然后繁殖。我现在担心种质有点混乱,我们知道杂交有优势,但是优势可能在不断的下降。但在获得品种认证之前我们也不能大规模的推广,我们现在只是中试实验,在整个福建大概有上百家的育苗场在用有绿鲍基因的亲本做育苗。因为今年皱纹盘鲍的养殖的存活率实在太低了,育苗场育皱纹盘鲍害怕销路问题。

我们也要澄清一下,原先我们没有想去扩散的,现在这种状况我们是不可控的,对皱纹盘鲍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尽可能的只利用子一代,可以利用回交一代,但是再接下去我就不建议用了。

鲍鱼养殖的问题及出路

1.3 营养与饲料研究滞后

鲍鱼喜欢吃褐藻或红藻,像皱纹盘鲍很喜欢吃裙带菜、幼嫩的海带和马尾藻等在水池中饲养的鲍鱼,每个每天能吃数十克小海带。鲍鱼的食量随季节而有变化,一般水温较高的季节吃得多,冬季不太活动,吃得少。当人们把海带投入养鲍鱼的水池时,虽然鲍鱼的头缩在壳中,但依靠此较灵敏的嗅觉,能迅速发现食物的方向而爬向海带处。当食物离它的身体还有一段距离时,它可以伸长下足前端的两叶,以抱合的姿式,把食物拉向口边,并伸出像圆盘状的吻部,用齿舌舐食。被它们吃过的海带常留有边椽带齿纹的牛圆形大窟窿。

鲍鱼养殖的问题及出路

今年王飞养殖的鼠尾藻长势很好 ,亩产能有七八千斤。

鲍鱼养殖的问题及出路

以前鼠尾藻需从南方购进,现在他给海参鲍鱼“种口粮”

在夏秋季节,鲍鱼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但目前,鲍鱼专用饵料的养分远不能满足其生长所需,外加饵料的加工工艺滞后,导致饵料的卫生质量差及污染养殖水域,从而降低了鲍鱼的抗病能力。

海参、鲍鱼是本市渔民养殖的重要经济产品,但喂养它们的饲料——鼠尾藻,因其对水温要求很高,长期以来都是从南方输送过来 ,北方难以实现大规模养殖,因此需求缺口巨大,若实现规模养殖每年可带来数亿元产值。不过,胶南一名80后小伙王飞却敢于尝鲜。2010年,他在当地渔业部门和相关科研院所的帮助下,率先建立起鼠尾藻规模化养殖基地,至今已成为岛城鼠尾藻养殖基地中规模最大的一家。海藻具有营养、诱食、粘合多方面作用,在鲍人工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10%-30%,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经粉碎、高温、膨化等处理,可以消除藻类适口性方面的差异,降低抗营养因子,发挥不同藻类营养互补的作用,集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饲料价值。

鲍鱼养殖的问题及出路

1.4 鲍鱼养殖病害的防治技术落后

常见的病害包括以肌肉萎缩症和裂壳病为主的病毒病、以溃烂病、脓毒败血症、脓疱病、弧菌病为主的细菌病、真菌病及寄生生物所致的疾病等。

1.5 鲍鱼养殖工艺落后

常见的养殖工艺包括工厂化养殖、海底沉箱养殖、潮间带养殖、浅海筏式养殖及底播养殖,但在后4种养殖模式下,自然条件的影響明显且鲍鱼病害的防治难度较大,而在工程化养殖模式下,鲍鱼的养殖密度高及水质的监控难度偏大,因此易发疾病。

工厂化养殖方式推广缓慢

“5~6月是赤潮多发期,7、8、9月是台风频发季节,8~9月是一年当中水质较差月份,还有夏季的酷暑高温,这些因素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龚孟忠介绍,传统浅海筏式养殖模式面临高温、赤潮、台风、病害、附着生物等不可控风险,随着养殖用海日益减少,鲍鱼养殖必将水陆并举,走工厂化道路。

但据了解,目前的鲍鱼养殖仍然停留在单一的浅海筏式吊养模式上,工厂化养殖受成本过高因素制约,面临推广困难。个体养殖户由于零、散、弱,不太乐意接受工厂化养殖,只有少数实力较强的企业在尝试。

首先要改良目前的浅海筏式养殖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鼓励企业探索节能高效的健康养殖模式,进一步降低工厂化养殖成本,形成海上筏式养殖和陆上工厂化生态养殖两种方式互补联动的良好局面。

鲍参混养就是典型做法——鲍鱼和刺参共处一室,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产量,还降低了自身污染的风险,一举多得。

鲍鱼养殖的问题及出路

人工仿野生养殖也是方向。

鲍鱼养殖的问题及出路

海洋养殖鲍鱼公司(Ocean Grown Abalone)的智囊团代表布兰德·亚当(Brad Adams)在以前是鲍鱼采摘员和海洋学专家。“当我还是野生鲍鱼采摘员时,我发现在环境适宜的海域中的岩石上,总会发现鲍鱼,”亚当先生告诉记者,“那如果我来放一块有鲍鱼的岩石在那里,将会发生什么呢?这便是我们鲍鱼养殖事业的开端。”

“我们的投资都是花费在海岸,岩石放置以及人工采摘上,而鲍鱼本身完全是大海在帮我们繁殖。大海提供的适宜环境让鲍鱼能更自然地生长和产出。”亚当先生自豪地说。该公司目前规模巨大,据统计,直至2018年,将会产出约100吨的海螺供人们食用。

http://news.fznews.com.cn/shehui/2014-9-19/2014919b6Sh5Ubn3281841_6.shtml

http://www.fx361.com/page/2017/0405/1560795.shtml

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47528.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nongye/zfj/20120511/114912045910.shtml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