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哪里珍珠养殖(浙江诸暨生态养殖以蚌富民――“珠光宝气”映照碧水清波)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22|点击次数:

来源:经济日报

连片的水塘一望无垠,碧波荡漾,鱼儿在水中尽情欢跃。难以想象,这一池清水,曾经却是臭气熏天的珍珠蚌养殖池。

浙江诸暨市山下湖镇是“珍珠之都”,淡水珍珠年产量约占全球70%,占全国80%以上。作为诸暨市支柱产业之一,珍珠产业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却也因珠蚌的养殖,造成水域严重污染。

65岁的新桔城村村民黄鹏飞,40多年前就开始养殖珍珠蚌。他说,为提高珍珠产量,缩短养殖周期,养殖户们会向塘里倾倒大量的鸡粪鸭粪。

“一打开窗户,臭味就会飘来。”多年来,这是珠蚌养殖带给山下湖人的深切感受。不仅如此,废弃的蚌肉、蚌壳在池塘边堆积成山,同样腥臭难闻。

“前几年,山下湖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水质不达标的养殖户禁养关停,坚决不走牺牲环境换发展的老路。”山下湖镇党委书记余灵君说,一刀切式禁养,效果自然立竿见影,可于山下湖镇乃至诸暨市而言,禁养珠蚌,几乎意味着禁止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珍珠产销中心,山下湖镇淡水珍珠蚌养殖面积近20万亩,养殖户3000多户,从业人员1.5万人,珍珠年产值超百亿元。

要“珠光宝气”,还是碧水清波?面对“两难”困境,山下湖何去何从?转型势在必行。

山下湖镇珍珠产业经历了一场蜕变与新生,当地养蚌人不得不谋求更环保、更高效的养殖方式。

环保高效,必须向科技要生产力。“这是悬浮式自动升降挂养装置,通过自动化管网,将事先培育好的藻类输送到每一只河蚌体内,实现‘靶向投喂’,从根源上切断了污染。”山下湖镇浙江清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伟锋说,传统养殖方式通常将家禽粪便倒入水中,借这类有机物繁殖藻类,供珠蚌摄食,繁藻过程造成了水体污染。如今,企业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团队,研发、扩培有益珠蚌生长的菌、藻、浮游生物,将繁藻过程搬到室内。

此外,运用物联网系统,对水质及珠蚌摄食量的数据进行监测,只给珠蚌投50%的饲料。如此一来,留出一半饥饿空间,让珠蚌吞食水体中自然繁殖的藻类,实现了珠蚌养殖与水体净化双赢。“传统养殖方法每亩仅产出1000只珍珠,如今可达6000只。不光珍珠产量、品质提升,水质还从曾经的劣V类变为Ⅲ类水,有时甚至可达Ⅱ类。”郭伟锋说。

郭伟锋的生态养殖实践,引起当地政府注意。诸暨市财政局农业科科长宣奇恺告诉记者,经过长期调研论证,诸暨决定引进这一先进养殖技术,全方位推动珍珠产业绿色转型。去年以来,诸暨市财政局统筹规划投资2.4亿元,实施珍珠产业数字化养殖示范、数字化精深加工示范、数字化销售示范、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数字化监管5大类11个子项目。

其中,珍珠智能化养殖基地项目,计划投资5500万元,在珠蚌滴管养殖基础上,引进高校技术团队,进一步推广清水养蚌。目前,山下湖镇集中建立了9大生态养殖示范点,总规模3000余亩,并与长江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合作,进行技术攻关。

宣奇恺表示,财政资金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基础性和公共性,为珍珠产业绿色发展守住底线。

生态养殖,让山下湖人走出一条以水养蚌、以蚌护水、以蚌富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让“珍珠之都”愈发闪耀。(经济日报记者 柳 文)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