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蚌埠泥鳅养殖(一田两用双丰收探访怀远县“稻鳅共作”模式)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22|点击次数:

人民网怀远7月11日电 种糯稻,还养泥鳅?如今,这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生产方式在蚌埠怀远县,却融洽地结合在一片土地上,种植养殖两不误,实现了一田两用,一季双收。

一田两用双丰收!探访怀远县“稻鳅共作”模式

糯稻种植基地

7月初,记者来到地处怀远县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内的安徽省淮王农业种养基地,负责人苏鹏飞正在和村民商量眼下给农田灌水下泥鳅苗的事情。

一谈到“稻鳅共作”,原本不爱说话的苏鹏飞打开了话匣子:“别看这几天田里旱着,为的是把地里草薅掉,过几天就准备往田里灌水,紧接着农田环沟里头的泥鳅苗就可以放过去了。”

当记者问到既要种好稻又要养好泥鳅的关键环节是什么,苏鹏飞回答说:“关键就是想养好泥鳅必须先种好糯稻,两者关系,紧密着哩!”

“这又是什么关系?”

“糯稻跟泥鳅在同一块水田里,要养好泥鳅,种稻子就不能像过去那样撒化肥、喷除草剂和农药,为的啥?就是要保证田里的水质,才能确保泥鳅的养殖。”

苏鹏飞简单明了的几句话,一下子解开了记者心中的疑惑。

一田两用双丰收!探访怀远县“稻鳅共作”模式

虽然才过小暑,行走在苏鹏飞的“稻鳅共作”基地,望不到边的糯稻苗已经长到了二三十个公分高,一眼望去,清一色的绿,禾叶伴着微风来回摆动,似乎在预示着秋天的丰收景象。

2016年,当时只有27岁的苏鹏飞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从单独做泥鳅繁育延伸到糯稻和泥鳅共作,一口气在怀远县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流转了400亩土地,专门用于“稻鳅共作”。

原本并不被周边村民看好的生产方式,经过他一年的精心打理,不仅亩均产值上去了,作物知名度也是越来越响。

“2017年5月种的第一季,到目前为止,一年比一年好,几乎是年年双丰收。”苏鹏飞一边查看田里的糯稻苗情,一边给记者算起了账:“放进稻田里的泥鳅,养到20尾够1斤重的时候就可以上市,一直能卖到来年的3月份。去年一亩田产糯稻1200斤,产泥鳅600斤,合计起来亩均收入达到了8000元左右。”

其实,最让苏鹏飞开心的,是自己亲手种出来的无公害糯稻。

一田两用双丰收!探访怀远县“稻鳅共作”模式

这就要得益于“稻鳅共作”带来的好处。苏鹏飞继而解释道,稻田里养泥鳅,不用化肥、农药,利用泥鳅可以消灭田里的害虫,而泥鳅排泄的粪便回田后就成了有机肥,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据介绍,糯稻是怀远县的重要农作物,目前,全县拥有糯稻种植面积90万亩,糯稻总产50万吨。和怀远的石榴一样,怀远产的糯稻不仅是当地农业的一张名片,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苏鹏飞感触颇深,有别于传统的糯稻种植,“稻鳅共作”的无公害糯稻,有明显的价格优势,销路几乎不用愁,稻子还没上市就有不少被提前预定出去了。

站在水田边,看着天天长个儿的糯稻苗,尝到甜头的苏鹏飞干起活来越发带劲。他告诉记者,目前“稻鳅共作”模式已经步入正轨,来年打算尝试着在稻田里养青蛙,咱也体会体会“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喜悦。(汪瑞华 张俊)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