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新余市青蛙养殖场(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22|点击次数:
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

山上,是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高产油茶林;山下,是蛙声灌满的一畦畦稻田,在离新余市区28公里的偏远之地——马洪办事处山南村,有着新余首批土地流转产业——天欣源高产油茶基地和江西省最大的蛙业养殖基地——南源蛙业扶贫养殖基地,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位脊椎装了支架,走路不便的“支架书记”——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马洪办事处山南村党总支书记廖小春。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2016年3月,他引进黑斑蛙养殖产业项目,成立新余高新区南源蛙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从最初7亩地起家到如今养殖面积超过300亩,年产值800余万元的江西省最大蛙业养殖基地。三年间,在廖小春带领的村“两委”班子及南源蛙业合作社的共同努力下,共解决了30余名农户的稳定就业,向238户贫困户、601名贫困人口分红30余万元。

曾经,廖小春离开老家,从事基建工程,修路架桥;2008年,他回到家乡,报效桑梓,为乡亲们架起一座座脱贫致富之桥。这名50岁的“支架书记”支起了乡亲们的脱贫梦,帮助601名贫困户支起了腰板和脊梁。

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

带头“吃螃蟹”

引入全市首个土地流转产业

山南村位于新余市城区东北部,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辖4个自然村,共515户1970人。低矮土坯房、滚滚尘土路,十年前,山南村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人均年收入刚刚超过8000元,随着青壮年外出务工,一亩亩田地就这样撂荒……

一个项目的到来改变了山南村的命运。2009年3月,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天欣源工贸有限公司找上门来,希望能租赁村里没有发挥效益的荒山,建设高产油茶基地,这与刚刚上任打算发展村级经济的廖小春不谋而合。然而十年前,土地流转还是个新鲜事,村民们一时接受不来,不少村民仍抱着“情愿守着荒地,也不敢拿出来”的观念。为了做通村民们的工作,廖小春和党员村组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串门。

高产油茶基地项目的土地流转涉及山南村500多户村民,白天村民大多外出劳作,廖小春只能等到晚上家家户户地敲门。为此,早已在市区定居的廖小春索性住进了山南村的老家,在村里临时开灶。

“除了土地租金,还可在基地务工领取工资,这样的收入不就增加了吗?”一双双磨破的鞋,一件件沾满泥的裤腿,一天天地上门“敲门”,在山南村党员村组干部的努力下,村里3900余亩山地租赁给天欣源,成立了新余首批土地流转产业基地——天欣源高产油茶基地,成为新余首个“公司+基地+农户”运营合作模式的农业产业。

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

勇于挑担子

打造全省最大养蛙基地

因病因残的贫困村民怎么办?怎么让大家整体脱贫不返贫?盘活了山地资源,如何利用村里优质的水库资源?2014年11月,廖小春又把目光瞄准了“水”。山南村环境优、水库水质好,廖小春带着村党员干部组建黑斑蛙养殖产业项目,为规避风险,基地最初从7亩地起家艰难创业,2016年3月正式成立了南源蛙业养殖基地。

走进水库旁的南源蛙业养殖基地,头顶是连片的防鸟“天网”,放眼望去,一个个规整网格镶嵌在稻田里,活蹦乱跳的黑斑蛙呱呱地叫个不停。一开始,村民不敢把股金投到“看天吃饭”的黑斑蛙养殖基地。原来,生态化养殖最怕自然灾害,一场大风就能吹掀掉防鸟的“天网”,造成惨重的损失,就连保险公司也不敢承保。2018年,养殖基地曾遭遇过三次大风天气,损失达到五六十万元。

做产业难,带动贫困户做产业难上加难。“如果让贫困户承担风险,不是给他们身上加伤吗?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不能差贫困户一分钱,所有的风险,我们来担!”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廖小春承诺到。慢慢地,农户从远远观望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基地做点临工,最后心悦诚服地长期在基地就业。

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

廖苟根今年60岁,南源蛙业就业的贫困户之一,由于患有支气管炎的慢性病,加上妻子双腿残疾,廖苟根一家靠村里支持一家小卖部艰难度日。南源蛙业养殖基地成立之后,廖小春专程到廖苟根家里请他来基地上班。如今靠着在基地务工和产业分红,廖苟根一年有将近3万元的收入,不仅成功摘帽,家里还重新装修了一番。像廖苟根一样稳定就业的农户,基地还有30余名。如今,南源蛙业养殖面积已超过300亩,年产值800余万元,成为江西省最大的蛙业养殖基地,每年销往南昌、吉安、长沙等地的黑斑蛙多达几十万斤。由于蛙种好、水质佳,肉质鲜美,没有寄生虫,南源蛙业的黑斑蛙普遍高于市场价两块钱一斤。3年间,在廖小春带领的村“两委”班子及南源蛙业合作社的共同努力下,共向贫困户分红30余万元,238户贫困户、601名贫困人口受益,覆盖了马洪办事处所有贫困户。

放进稻田的是小小的蛙种,产出的是活蹦乱跳的黑斑蛙,激活的是村级经济的发展活力;贫困户投入的是零散的资金,收获的是每年稳定的红利和与日俱增的脱贫信心。

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

“支架书记”支起

601名贫困户的脱贫梦

正当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收入持续增加的同时,跑得最勤的廖小春双腿却出了问题。2015年下半年,廖小春的双腿不时发痛,经检查,他的腰椎十一节到十二节的位置长了一个囊肿,由于囊肿压迫腿部神经,渐渐地发展成双脚一沾地便疼痛不已。2016年3月,廖小春进行了囊肿切除手术,为了疏通引流,脊椎装上了支架。手术后半年,无法走路的廖小春每天靠儿子负责接送上下班,上下楼梯时只能趴在儿子的肩膀上。为了给山南村争取中心示范村建设,刚刚做完手术装上支架的廖小春坐着轮椅前去争取项目。

“干村支书得罪人,工资又低,一天到晚不着家,你现在身体不好,索性不要干了。”看着廖小春没日没夜地忙,妻子暗自流泪。眼看中心示范村申请在即,蛙业养殖基地刚刚走上正轨,第一批纳入的贫困户才尝到甜头,几百户贫困户刚刚纳入项目,廖小春嘴上应和着,脚下还是不停为脱贫工作奔走。土生土长的廖小春,一直有个愿望:让家乡山南村富起来。也正是这个朴素的愿望,让曾经在外做基建工程的廖小春回到了家乡。

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

从坐着轮椅到一深一浅地拖着步子,几年时间,廖小春把山南村变成全省闻名的蛙业养殖明星村,把南源养蛙基地打造成新余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为了增强村级经济的抗风险能力,2017年,廖小春开工建设山南村级50KW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12月完工并网发电,年发电量约6万千瓦时,年收益5万余元;在廖小春激励机制及产业扶持政策补助下,至2018年底,全村新余蜜桔种植面积扩大至近700亩;廖小春还帮助村民组建龙鑫虾业养殖合作社,发展龙虾养殖。

从车开进来倒不了车的烂泥巴路,到铺设透水砖、路旁绿化全覆盖入户到家的环村路;从土房子到外墙统一粉刷,屋面盖琉璃瓦的成片建设双拼住宅;从土操场到古牌楼、休闲广场、景观公园,改新建颐养之家;从农村垃圾无序堆放到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从人均年收入不足一万元的偏远乡村到人均收入近两万元的中心示范村……这些都让这位有着17年党龄的“支架书记”心中燃起了一团火:“为党和政府做事了不起,为贫困户做点事了不起。”

谈起在山南村担任党总支书记的十年,廖小春说自己很幸福。尽管他现在依然拖着深一脚浅一脚的步子,但他硬是为偏远的山南村趟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尽管他脊椎里装着支架,却为601名贫困户支起了腰板和脊梁,为党和贫困户之间架起一座血脉相连的桥梁。

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

小新说

脱贫攻坚,

新余争先。

如果你知道新余其他

脱贫致富的故事,

不妨告诉小新

说不定下回也在新余发布上亮相

最后点个“

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

在看”

分享给更多人

欢迎在评论里聊聊

来源:新余日报

文/图:记者陈玉霞 通讯员张翔 廖佳慧

贴片制作:吴彦樾

编辑:王莉 值班主任:陈玉霞

投稿邮箱:xinyuapp@126.com

声明:分享而不忘尊重原创,转载《新余发布》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和原文链接。部分图片、文章、音视频来自网络,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酬,联系电话:0790-6414218。

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

大家都在看

“五一”小长假,新余共接待游客215.18万人次!

新余一2岁小孩被反锁在家中……

假期结束不想上班?别担心,再上25天班又是小长假!

【健康新余】食品、药品、保健品……说明书看清楚了再吃!

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

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我和10W+中间就差你一次zhuan发

你长得这么好看

要不要在这里

留下,来过的痕迹

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全省最大!新余有个养蛙明星村,村里有个脊椎装了支架的“支架书记”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