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泥蛇介绍_库百科养蛇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5-04|点击次数:
泥蛇介绍_养蛇

泥蛇是中国水蛇为游蛇科水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泥蛇。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3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它体内含有丰富EPA成分,是蛇油一种主要成份。 无毒,长50~70厘米。背面暗灰棕色,有不规则小黑点,腹面淡黄色,有黑斑,尾部略侧扁。下面跟库百科养殖网一起来看看泥蛇的介绍吧!

泥蛇介绍

泥蛇简介

头阔,略呈三角形;眼小,珠状,凸出;鼻孔小,位于吻背,有瓣膜。背鳞平滑,中段23 (25)行。体背灰棕色至棕色,有的近似土黄色;在背面及两侧有黑斑点,有些黑点连成断续的纵纹延至尾部;体背外侧有黑色、白色、黄色或棕色形成的两条纵纹;腹面黄色或黄白色,每一腹鳞前缘有黑斑。全长450—750mm。栖于池塘、稻田、溪沟的泥土中。夜间活动。卵胎生。每产3—13仔。捕食鱼类。性凶猛,受惊时,鼓体至扁或自咬其身或掷身而跃。对渔业有害。后沟牙,微毒。中国安徽、江苏、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西、海南、广东有分布;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

外形特征

全长达700 mm。背面土黄色,散以略成纵行的黑点,两侧第一行背鳞黑色,第二、三行背鳞白色;腹面黄色,每一腹鳞的前缘有黑斑。躯干圆柱形,尾较短。鼻间鳞单枚,左右鼻鳞相切,鼻孔背位;眼小,眶前鳞1,眶后鳞2,颞鳞1+2;上唇鳞7(8, 9),3-1-3(4, 5)式。背鳞平滑,23(25)-23(25)-19行;腹鳞139-155;肛鳞二分;尾下鳞38-51对。

泥蛇介绍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江苏(南京), 浙江(温州, 瑞安, 庆元, 龙泉,衢州), 安徽(祁门, 东至,安庆), 福建, 台湾(台北, 淡水), 江西(南昌, 九江-庐山, 湖口, 铅山, 贵溪, 宜春, 进贤, 吉安, 永丰, 安福, 赣州, 瑞金, 寻乌, 全南), 湖北(宜昌), 湖南(长沙, 湘阴, 新宁, 黔阳), 广东(广州, 江门, 鼎湖山, 连县 广东(徐闻, 紫金, 高要, 德庆), 海南(海口, 琼海, 儋县, 白沙, 吊罗山), 广西(柳州地区, 桂林地区, 河池地区, 玉林地区, 钦州地区)。

国外分布:越南(北部)。

栖息环境

栖息于稻田、沟渠或池圹等水域及其附近。一般生活于平原、丘陵或山麓的流溪、池塘、水田或水渠内。

生活习性

捕食鲫、泥鳅等鱼类。白天及晚上均见活动,以鱼蛙为食物。卵胎生,8~9月产仔蛇3~13条,初生仔蛇全长100~150 mm。南方沿海有以水蛇煮粥而食的习惯,又认为水蛇有祛风除湿功效,大量被捕食与出售;近年由于大量施用农药与化肥,直接中毒或吞食已中毒的猎物而毙命;加以农田被开垦建设,栖息地日益缩小,等等,都影响到本种数量日趋减少。

生长繁殖

2年性成熟,卵胎生,8~9月间产仔蛇。商品蛇重150克以上,个体最大750克以上,喜好深淤环境,能在恶劣水质中生长,食性杂,野蛇主要以小鱼虾为食。

泥蛇介绍

人工养殖

1、建池:泥蛇养殖池以100平方米为宜,深1米以上,回填淤泥或熟田土30厘米,注水40厘米以上,按面积1/4加铺干稻草或干草10厘米,周围砌1米高的防逃防鼠墙。

2、放养:泥蛇幼蛇从过渡池捞出后,按大小强弱规格分池放养,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0条,池内可加放繁殖快的小型鱼类伴泥蛇共同生长。

3、饲喂:泥蛇的食性杂,幼泥蛇宜多喂些黄粉虫、蚯蚓、甲鱼料、鳗鱼料,成体可饲喂各种动物下脚料、死动物、鱼虾等,也可装黑光灯诱虫喂蛇。

4、管理:泥蛇养殖池堤埂可种植各种瓜果菜,但不能使用农药,池周围可适量栽种茭白或深水稻。高温季节宜常换水降温,低温季节加投干草入水保温。

5、防病:泥蛇的适应能力非常强,病害比较少,一旦发现有异可用药物防治,个别体表病用新洁尔灭来清洗消毒,同时养殖场地周围要做好防鼠工作。

泥蛇介绍

药用价值

【药 名】:中国水蛇

【来 源】:为游蛇科动物中国水蛇的肉。

【功 效】:疏风止痒。

【主 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

【性味归经】:辛,凉。肺经。

【别 名】:泥蛇(《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湖北等地。肉供药用。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夏、秋捕捉。除去皮及内脏、烘干或鲜用。

以上内容是本网多年来实践中整理而来,部分专业知识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想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养殖技术养殖方法的知识,请关注库百科养殖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