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蛋鸡笼养注意事项及常见疾病_库百科蛋鸡养殖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5-05|点击次数:
蛋鸡笼养注意事项及常见疾病_蛋鸡养殖

当蛋鸡开始转入笼养时会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应激反应,影响到生长与产蛋量,也会影响到总体的产蛋量,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蛋鸡笼养注意事项,以及笼养蛋鸡常见疾病吧!

蛋鸡笼养注意事项及常见疾病

蛋鸡笼养注意事项

1、转入笼养的时机,一般以110~120日龄最好。就母鸡本身来说,早些转笼可使开产前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新环境。又因此时母鸡体内各器官,特别是生殖器官发育处在高峰期,往后推迟往往会使应激反应加大,影响以后产蛋。

2、入笼前主要的免疫工作基本结束。入笼前2~3天可改为自由饮水、自由采食,最好在料中加入0.01%~0.02%的红霉素,饮水中加入0.01%~0.02%的维生素和5%~8%的葡萄糖。转群前2~4小时只给水不给料。据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广校教学实习基地的实践,如在转群前2~3周放音乐给鸡听,可明显减少刺激。

3、入笼前认真观察鸡群的精神、采食量、粪便等,如发现有异常即不可转群。如个别劣鸡有治疗价值,可单独治疗,待恢复后再一次转群入笼。

4、因一天中的气温不同,所以入笼时间最好选择在早上或晚上。有条件的可以把温度控制在10~20℃内。

5、捉鸡时要轻手轻脚,不要用力过猛和步履幅度过大。要一手握住鸡的两趾关节,另一手手掌托住鸡的腹部,一次捉鸡最多不要超过4只,然后一只一只地将鸡轻轻放入笼内,实行全出全入。

6、要保持鸡群的相对稳定。陌生的鸡迁入新居后,会因争食、争水、争位而互斗,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1个多月,才能建立起新的邻居关系。因此在拆棚入笼时,应尽量做到同棚、同圈入同笼,避免混群。

7、转入笼后一般经2~3天要改变日粮,但也要依鸡群的采食情况、精神状态而定。1周内仍要在料、水中加些抗菌素、维生素,同时仍要保持笼底平放1周左右时间,等适应后再把笼底倾斜到能滚动的角度,一般不超过20℃。所用灯泡照射范围最好超过2.5平方米,有条件的可在入笼后24小时内使用绿色光线。

蛋鸡笼养注意事项及常见疾病

笼养蛋鸡常见疾病

1.脂肪肝综合症

在高产蛋鸡群中较为多见。表面看蛋鸡体况良好,但其产蛋量却逐渐下降;或者产量达不到高峰;高峰期缩短。严重的也有的病鸡突然死亡。由于产蛋鸡脂肪肝发病非常普遍,而其常态下不易被发觉。所以容易被养殖户忽略,剖检后发现,产蛋鸡肝脏脂肪沉积严重,肝肾等脏器周围沉积过多脂肪,产蛋鸡肝脏出血引起脂肪代谢紊乱所致。

防治方法:①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1%~2%,并加入一定量的麸皮,对过肥的鸡,在每100千克料中添加胆碱55克,复合维生素等150毫克,蛋氨酸50克。②产蛋前限制饲喂,控制鸡体重。

2.产蛋下降综合症

此病在产褐壳蛋的蛋鸡中多见。产蛋率下降到20%-50%时,其蛋的品质也下降,出现薄壳蛋、软壳蛋、无色蛋、腰鼓蛋、沙皮蛋等。种蛋孵化率下降,死胎率上升,即使雏鸡出壳,生命力也弱,成活率低。病鸡排软粪、绿色粪;鸡冠青紫色,出现神经质症状;吃食量并不减少。

防治方法:①在日粮中添加胆碱和维生素B12,以保护肝脏,控制感染,可添加0.2%的土霉素,或0.2%的呋喃唑酮。②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保持在18%-19%。

3.笼养蛋鸡疲劳症

主要是由于鸡的日粮中钙、磷及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比例不当,以及长期缺乏运动等所致,多发于开产后不久或产蛋前期。病鸡常侧卧于笼内,不能站立,以后瘫痪;反应迟钝,不少病鸡发生翅和腿骨骨折,骨壁薄而脆。

防治方法:①产蛋前期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或维生素D。饲料中的可利用磷保持在0.45%。对病重鸡肌注维生素D50国际单位,以促进其对钙的吸收。②坚持喂配合饲料。③把患病鸡放在地上饲养,让它自由活动。

以上就是蛋鸡笼养注意事项及常见疾病的具体内容了,希望本文对养鸡朋友们有所帮助。一般有规模的蛋鸡场大多都是笼养的模式,笼养蛋鸡产量不佳首先考虑:鸡群是否缺乏营养、鸡群是否有疾病的干扰、鸡群饲养过程当中是否有无合理。

以上内容是本网多年来实践中整理而来,部分专业知识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养殖技术养殖方法,请关注库百科养殖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