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肉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方法_库百科肉鸡养殖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5-05|点击次数:
肉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方法_肉鸡养殖

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是由于感染疱疹病毒科的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而导致。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本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一,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面跟库百科养殖网具体来了解一下:肉鸡马立克氏病的症状,肉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肉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方法

一、肉鸡马立克氏病的症状

1、病原与流行

病原。该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马立氏病毒主要存在于肾小管、法氏囊、神经组织和肿瘤组织中,但是不适合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凶此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低,并且离开细胞后,病毒的致病性明显减弱,甚至丧失,但是病毒离开细胞仍可存活,该病毒传播力较强,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流行病学。该病的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肉鸡一经感染终生带毒,病鸡和带毒鸡脱落的羽毛囊上皮、皮屑、舍内灰尘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是主要的传染源,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性传播。该病毒进入鸡群后会迅速在群体中传播。2~5月龄的鸡是易感群体,发生严重感染的原凶主要是健康鸡群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吸人有传染性的皮屑、尘埃和羽毛。

2、临床症状

神经型。常见的侵害部位是坐骨神经,主要侵害外周神经,病鸡表现为一侧较轻,一侧较重,凶活动障碍而步态不稳,在最初发病时身体ILIJ现不完全麻痹,最后则表现为完全麻痹而不能活动。病鸡常蹲伏在地上,如果侵害的位置是臂神经,则会出现一腿前伸一腿后伸的特征性姿势;如果侵害的是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则会表现为头下垂或头颈歪斜;如果侵害迷走神经则表现为失声、呼吸困难、嗉囊扩张;如果侵害腹神经则表现为腹泻。

内脏型。凶为急性暴发,凶此又称为急性型。病鸡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大批量的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几天后出现共济失调,随后会出现肢体单侧或者双侧麻痹。有部分鸡在死亡时没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发生突然死亡。大多数病鸡在死亡时出现脱水、逐渐消瘦和昏迷。

眼型。病鸡表现为单眼或者双眼视力减退或者消失,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呈同心环状或者斑点状以至弥漫的灰白色。而且瞳孔边缘不整齐,严重时最后会发展到瞳孔只剩下针尖大小的小孔。

皮肤型。该类型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都是在屠宰后发现病鸡的大腿部、颈部以及躯干的背部生长粗大羽毛的部位的皮肤上羽毛囊增大,有淡白色的小结节或者瘤状物,触感内容物坚实,会不断的增大,不能白行的脱落和消失。该类型的病程较长,病鸡会逐渐的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3、病理变化

当病鸡是神经型时,病理变化主要为受害的神经增粗,颜色变为黄白色或者灰白色,横纹消失,有时从外观看有水肿样,并且侵害单侧神经较多;如果是内脏型则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卵巢,其次为肝、肺、心、肾、脾等,其内脏组织中可ILIJ现质地坚硬而且致密的灰白色肿瘤块;眼型为病鸡的虹膜失去正常色素,瞳孔发生病变;皮肤型表现为受害的羽囊周围有炎症或者肿瘤。

4、诊断方法

对该的诊断可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但是该病常与淋巴白血病、网状内皮增生症相混淆,凶此在诊断时要注意,通过实验室诊断技术可对该病进行确诊。

日前用于诊断马立克氏病的简单易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为琼脂扩散试验,该方法是借助马立克氏病病毒抗血清来判定病死鸡羽毛囊中是否有马立克氏病毒。操作步骤为:拔取病鸡含有羽髓的羽毛数根,将含有羽髓的部分剪下置于玻璃容器中,加入少量的生理盐水,挤压羽髓使羽髓液与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制备琼脂平板,在平板上打梅花形孔,将鸡马立克氏病毒抗血清加入脂肪板中央孔内,周边的孔加入已制备好的待检测病鸡羽髓液,然后置于湿盒中在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如果可见检测孔与中间孔间有一条白色不透明沉淀线,则为阳性,即可诊断为鸡马立克氏病毒。

5、防控措施

该病的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肉鸡养殖的危害极大,并且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对各国的肉鸡养殖业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凶此为了防止该病的流行和发生,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加以控制。目前按种疫苗是对该病防治的重要措施。日前可使用的MD疫苗主要是单价苗或者多价苗,这些疫苗均不抗感染,可用于防治发病。常用的疫苗为火鸡疱疹病毒冻干苗(HVT)和血清型I型、Ⅱ型的联合苗,为多价苗,它比单价苗更能有效的抑制各不同血清型的马立克氏病毒。在免疫时凶早期的免疫力非常重要,因此在雏鸡出壳后立即注射,并且要保证注射剂量。一般细胞结合性疫苗和细胞游离性疫苗都是通过皮下和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只2000PFU。除此之外,如果有条件的鸡场能够在孵化到1 8天直接给鸡胚接种疫苗也可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免疫期间要对鸡群封闭饲养,尤其是在育雏期更应做好封闭隔离的工作,可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病率。

肉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方法

二、肉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变化多见于神经型,以受损害神经(常见于腰荐神经、坐骨神经)的横纹消失,变成灰色或黄色,或增粗、水肿,比正常的大2~3倍,有时更大,多侵害一侧神经,有时双侧神经均受侵害。

内脏型主要表现内脏多种器官出现肿瘤,肿瘤多呈结节性,为圆形或近似圆形,数量不一,大小不等,略突出于脏器表面,灰白色,切面呈脂肪样。常侵害的脏器有肝脏、脾脏、性腺、肾脏、心脏、肺脏、腺胃、肌胃等。有的病例肝脏上不具有结节性肿瘤,但肝脏异常肿大,比正常大5~6倍,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表面呈粗糙或颗粒性外观。性腺肿瘤比较常见,甚至整个卵巢被肿瘤组织代替,呈花菜样肿大,腺胃外观有的变长,有的变圆,胃壁明显增厚或薄厚不均,切开后腺乳头消失,粘膜出血、坏死。一般情况下法氏囊不见肉眼可见变化或见萎缩。

诊断与鉴别

根据临床症状、典型病理变化可进行初步诊断,对于临床上较难判断的可送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方法、组织学检查及核酸探针等方法进行确诊。

琼脂扩散试验方法简单易行,适宜现场及基层单位采用,是用马立克氏病抗血清确定病鸡羽毛囊中有无该病毒存在借以确诊。具体方法是,用含8%氯化钠溶液配成1%琼脂倒板,打孔,中央孔及周围6个孔,在中央孔内滴加定量的抗血清,在周围孔置少量生理盐水,然后从病鸡腋下拔下羽毛,从根部尖端剪下2厘米长的一段,每个周围孔内只放一根羽毛的材料,在保持湿润的平皿中于室温孵育2~3天后,观察,若放羽毛和血清的中央孔之间出现一条白不透明的沉淀线即为阳性反应。但它只能确定是否感染,不能确定是否发生肿瘤。

内脏型马立克氏病应与鸡淋巴性白血病进行鉴别,二者眼观变化很相似,其主要区别是马立克氏病常侵害外周神经、皮肤、肌肉和眼睛的虹膜,法氏囊被侵害时可能萎缩,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则不是这样,且法氏囊被侵害时常见结节性肿瘤。

防制

综合防制措施

①加强养鸡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尤其是孵化卫生与育雏鸡舍的消毒,防止雏鸡的早期感染,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即使出壳后即刻免疫有效疫苗,也难防止发病。

②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群的生活条件,增强鸡体的抵抗力,对预防本病有很大的作用。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条件差或某些传染病如球虫病等常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③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因购入鸡苗的同时将病毒带入鸡舍。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防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于同一鸡舍。

④防止应激因素和预防能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等的感染。

⑤对发生本病的处理。一旦发生本病,在感染的场地清除所有的鸡,将鸡舍清洁消毒后,空置数周再引进新雏鸡。一旦开始育雏,中途不得补充新鸡。

疫苗接种

目前国内使用的疫苗有多种,主要是进口疫苗和国内生产的疫苗,这些疫苗均不能抗感染,但可防止发病。

⑴疫苗种类血清1型疫苗,主要是减弱弱毒力株CV1-988和齐鲁制药厂兽药分厂所生产的814疫苗,其中CV1-988应用较广;血清2型疫苗,主要有SB-1,301B/301A/1以及中国的Z4株,SB-1应用较广,通常与火鸡疱疹病毒疫苗(即血清3型疫苗HVT)合用,可以预防超强毒株的感染发病,保护率可达85%以上;血清3型疫苗,即火鸡疱疹病毒HVT-FC126疫苗,HVT在鸡体内对马立克氏病病毒起干扰作用,常1日龄免疫,但不能保护鸡免受病毒的感染;多价苗,80年代以来,HVT免疫失败的越来越多,部分原因是由于超强毒株的存在,市场上已有SB-1+FC126、301B/1+FC126等二价或三价苗,免疫后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够抵抗强毒的攻击。

⑵免疫程序的制订单价疫苗及其代次、多价疫苗常影响免疫程序的制订,单价苗如HVT、CV1-988等可在1日龄接种,也有的地区采用1日龄和3~4周龄进行两次免疫。通常父母代用血清1或2型疫苗,商品代则用血清3型疫苗,以免血清1或2型母源抗体的影响,父母代和子代均可使用SB-1或301B/1+HVT等二价疫苗。

肉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方法

三、免疫失败原因及防止方法

⑴接种剂量不当常用的商品疫苗要求每个剂量含1500~2000以上个蚀斑形成单位,接种该剂量7天后产生免疫力。若疫苗贮藏过久或稀释不当、接种程序不合理或稀释好的冻干苗未在1小时内用完,均会导致雏鸡接受的疫苗剂量不足而引起免疫失败。

⑵早期感染疫苗免疫后至少要经1周才使雏鸡产生免疫力,而在接种后3天,雏鸡易感染马立克氏病并引起死亡,而且HVT疫苗不能阻止马立克氏病强毒株的感染。为此须改善卫生措施,以避免早期感染,但难以预防多种日龄混群的鸡群感染。

⑶母源抗体的干扰血清1、2、3型疫苗病毒易受同源的母源抗体干扰,细胞游离苗比细胞结合苗更易受影响,而对异源疫苗的干扰作用不明显。为此,免疫接种时可进行下列调整:①增加HVT免疫剂量或使用其它疫苗病毒,被动抗体消失时于3周龄再次免疫接种;②对鸡不同代次选用不同血清型的疫苗,如父母代鸡用减弱血清1型疫苗,子代可用血清3型(HVT)疫苗;③多使用细胞结合HVT苗。

⑷超强毒株的存在传统的疫苗不能有效地抵抗马立克氏病超强毒株的攻击从而引起免疫失败,对可能存在超强毒株的高发鸡群使用814+SB-1二价苗或814+SB-1+FC126三价苗,具有满意的防治效果。

⑸品种的遗传易感性某些品种鸡对马立克氏病具有高度的遗传易感性,难以进行有效免疫,甚至免疫接种后仍然易感,为此须选育有遗传抵抗力的种鸡。

⑹免疫抑制和应激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性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等均可导致鸡对马立克氏病的免疫保护力下降,以及环境应激导致免疫抑制可能是引起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失败的原因。

总之,采用疫苗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极重要的措施,但是它们的保护率均不能达到100%,因此鸡群中仍有少量病例发生,故不能完全依赖疫苗接种,加强综合防疫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内容是本网多年来实践中整理而来,部分专业知识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想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养殖技术养殖方法的知识,请关注库百科养殖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