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蚯蚓的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与采收问题_库百科蚯蚓养殖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5-05|点击次数:
蚯蚓的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与采收问题_蚯蚓养殖

现在各大养殖行业蒸蒸日上,很多人眼光独到的盯上了养殖蚯蚓这一块,确实,目前来说养殖蚯蚓行业前景非常不错的,但是真正着手养殖以后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今天库百科养殖网就来跟大家说说养殖蚯蚓的管理和病害防治与采收一系列的问题吧!

一、日常管理

蚯蚓是变温动物,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直接影响蚯蚓生长发育和产卵状况的重要生态因子。一般来说,蚯蚓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由于蚯蚓喜食细,烂,湿的饲料,尤其是它要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来呼吸,因此对蚯蚓来说,保持一定的水份供应特别重要。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蚯蚓养殖的全过程均需充足的新鲜空气。为了保持饲养床始终处于疏松、透气状态,可采取以下措施:基料厚度不得超过规定高度,必须时予以削减;饲养一段时间后可适当翻动1次基料,将上、下层基料翻动,调换位置,既可使下层基料疏松、透气,又有助于上、下层基料湿度趋向一致。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蚯蚓的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与采收问题

二、病害防治

1、饲料中毒症

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体液,大面积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毒气。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适应了。

2、蛋白质中毒症

如发现蚯蚓的蚓体有局部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绝采食,有悚悚颤栗的恐惧之感,并明显出现消瘦。这是由于加料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引起蛋白质中毒。饲料成分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基料制作时粪料不可超标),因蛋白质饲料在分解时产生的氨气和恶臭气味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质中毒。发现蛋白质中毒症后,要迅速除去不当饲料,加喷清水,钩松料床或加缓冲带,以期解毒。

3、缺氧症

如果发现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这是氧气不足而造成蚯蚓缺氧症。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粪料未经完全发酵,产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气体;②、环境过干或过湿,使蚯蚓表皮气孔受阻;③、蚓床遮盖过严,空气不通。此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如将基料撤除,继续发酵,加缓冲带。喷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湿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时开门开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加装排风扇,这样此症就可得到解决。

蚯蚓的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与采收问题

4、胃酸超标症

在发现蚯蚓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现体节断裂现象。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经细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现胃酸超标症。处理方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风,喷洒苏打水或石膏粉等碱性药物中和。

5、水肿病

如发现蚯蚓身体水肿膨大、发呆或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体液,滞食而死,甚至引起蚓茧破裂或使新产的蚓茧两端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烂。这是因为蚓床湿度过大,饲料PH值过高而造成的,这时应减小湿度,把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里。在原基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酸碱度,过一段时间再试投给蚯蚓。

蚓体出现痉挛状结节,变粗而短,环节红肿,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蚯蚓变白而死亡。原因是蚯蚓吃了有毒的饲料,如在畜粪堆附近喷过农药,蚓床上浇了污染的水,在蚯蚓暂养育壮处曾堆放过化肥、农药,运送蚯蚓的容器接触过有毒物品,以及暂养蚯蚓放在薄膜上又不漏水,喂的饲料太潮,蚯蚓生活的环境过份潮湿,气温高时出现蚓体变白,少数死亡。如因毒害出现这种情况,可采取多次喷水,让有害物质随水洗掉,还要勤添精饲料米糠、麸皮等;室内暂养蚯蚓发病,则要搬离。如因过份潮湿造成蚓体变白,可添加发酵过的干畜粪或精饲料,与原有潮料和蚓粪拌和,并将薄膜取出,如发现已有少数死亡,即搬入蚓床饲养,以使尚能活动的蚯蚓恢复健壮。

三、采收与加工

1.蚯蚓的采收

(1)向下翻动驱赶法 在养殖床表面,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床料,等待蚯蚓往下钻后,用刮取表面的蚓粪,反复进行疏松床料和刮取蚓粪,最后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捕成蚓的目的。采用此法收取,效果很好,这种方法简便,一人一天可捕集蚯蚓150千克。

蚯蚓的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与采收问题

(2)手抓(可戴塑料手套)或用定制铁质扁刺小钉耙。将多数蚯蚓已性成熟的蚓床表层铲出放在薄膜上,堆高50多厘米后,用耙多翻动几次,蚯蚓受到刺激就一直向下部移动直至薄膜,将表层蚓粪及饲料(有卵茧)逐渐取出搬回撒布在蚓床上,最后将采集到的大部分大蚯蚓过秤暂养。

在采收过程中从每一条蚓床上留出少量体壮、色艳的作为种蚓,经混合后分床养殖,每床养3—5斤。

2.蚯蚓的加工:将蚯蚓晒干或烘干,密封包装,尽快通知收购单位收购。

3.蚯蚓粪的加工:将蚯蚓粪阴干,过筛,简易包装,通知收购单位收购。

以上内容是本网多年来实践中整理而来,部分专业知识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想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养殖技术养殖方法的知识,请关注库百科养殖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