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提高土鸡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技术_库百科土鸡养殖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5-05|点击次数:
提高土鸡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技术_土鸡养殖

育雏是指鸡从出壳到6 周龄的养殖培育过程。本文库百科养殖网简易地面垫料育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提高土鸡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1. 育雏前的准备

一是根据育雏的规模选定相应面积的育雏圈舍,一般按照每平方米35~55 只来确定。二是搞好圈舍消毒。先要对圈舍的墙壁、地面进行冲洗,然后用0.3%的强力消毒灵溶液、0.5%的百毒杀溶液或3%的烧碱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再用清水冲洗。三是按50 只鸡一个料槽(前3 d 用开料盘)、80只鸡一个自动饮水器放入育雏棚,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喷洒消毒,然后将室温升到20℃、相对湿度75%以上,按每立方米空间40 mL福尔马林和20 g 高锰酸钾,密闭熏蒸消毒24 h,然后打开门窗让空气对流。四是做好育雏室升温的准备。在进雏前12 h,向育雏棚内铺5~10 cm 厚的新鲜谷壳作垫料,然后开始烧火炉升温,将棚内温度升到37℃后,烧开水备用,同时准备好专用育雏料。

提高土鸡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2. 选择鸡苗

首先要选择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且售后服务和企业信誉好的正规种鸡场,其次要选择健壮的鸡苗(绒毛洁净,眼睛明亮,叫声清脆,握在手中有弹性且挣扎有力,腹部柔软,大小适中,脐部愈合良好,肛门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粪便附着,喙、眼、腿、爪不是畸形)。

提高土鸡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3. 雏鸡的饲养管理

3.1 饮水坚持先给水,后开食的原则。雏鸡出壳后腹内还有一部分卵黄尚未吸收完,饮水能加速这种营养物质的代谢,供料过早会影响卵黄吸收。雏鸡出壳后,进入育雏舍要保证有足够的饮水器和饮水时间,使每只雏鸡都能饮到充足的清洁饮水,另外要防止缺水和间断给水,应该做到饮水不断,随时自由饮用。前7 d应给雏鸡饮用凉开水。如果雏鸡经过长时间、长距离运输,可以在第一次的饮水中添加5%的葡萄糖水以补充雏鸡的体力,但不宜长时间添加,否则容易引起拉稀,7 d 后就可以将温开水换成清洁的泉水。

3.2 开食鸡群中有1/3 的雏鸡有寻食表现时就要开食,通常在出壳后36 h 内开食,或在饮水后2~3 h 开食。开食饲料以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口性强的全价混合饲料为宜,料盘要足,饲喂次数一般是2 周龄前每天喂7 次,3~4 周龄时每天喂6 次,5周龄时每天喂5 次,6周龄后每天喂4次。由于雏鸡消化机能差,所以不能过食。过食会引起消化不良,造成消化道疾病,一般喂八成饱即可。从第3 周起,可以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干净细沙饲喂,以便逐步提高雏鸡的消化机能。

3.3 温度、湿度控制适宜的温度是养好雏鸡的关键,一般雏鸡对温度的要求是:1~3 日龄为36~37℃, 4~7 日龄为34~35℃,7 日龄后每周降2~3℃,直到24℃为止。这里所指的温度是指距离垫料10 cm 高度的温度,是远离热源地方的温度。如果温度太低,要想办法改进。约经过6 周时间,雏鸡就可以适应自然环境了。在实际生产中,温度是否合适,可用温度计测量,也可以观看雏鸡的活动表现。温度过高时,雏鸡散开,张口喘气,食欲减少,饮水量增加。温度过低时,雏鸡睡眠不安,发出“叽叽”叫声,常常拥挤在一起,甚至扎堆,时间稍长易出现大批雏鸡被压死的现象。温度适当时,则雏鸡散开,三五成群或单个躺卧,伸腿舒颈自如,呈舒适活泼状态,饮食正常,精神良好。其次,雏鸡舍内要保持适宜的湿度。育雏舍的湿度要通过干湿度计来指示,育雏舍内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比较理想的湿度为:第1 周龄相对湿度为70%~75%,第2 周龄下降到65%,从第3 周龄开始,尽量保持在55%~60%。湿度不够的改善办法:可以在舍内四周墙壁喷洒少量水,或在火炉上面放上水盆蒸发水分。

3.4 雏鸡群的饲养密度雏鸡的饲养密度指每1m2 面积饲养的雏鸡数。一般情况下第1 周的密度为55 只/m2,第2 周为50 只/m2,第3 周为45只/m2,第4 周为40 只/m2,第5 周为35 只/m2。另外,雏鸡的饲养密度还必须根据品种、季节、性别、鸡舍结构、通风条件和饲养方式等情况灵活掌握。

3.5 鸡舍通风和补光

通风

在重视保温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育雏舍的通风换气。污染的空气得不到及时排出,这些有害气体就会不断增加,当浓度大、时间长时,轻则影响雏鸡的增重,降低雏鸡的饲料转化率,重则影响雏鸡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及其他疾病,甚至死亡。正确的做法是:育雏期每天上午12 点钟左右,将向阳面的窗户适当打开,让空气对流,窗叶成半开状态,防止冷风直吹雏鸡,开窗时间一般为30min~1 h。为防止舍温降低,通风前可先提高舍温1~2℃,通风完毕后降到原来的舍温。

补光

适度的光照可促进雏鸡采食和饮水,增加运动,加快肌肉、骨骼发育,预防疾病,提高生产性能。一般采用人工补充光照,第1 周采用全天24 h 光照(即整夜照明),每15m2 育雏舍用1 个100W灯泡悬挂于离地面2m 高的位置;第2周采用20 h 光照,换用60W 的灯泡;第3 周采用18 h 光照,用45W 的灯泡;第4 周采用16 h 光照;从第5 周开始,采用自然光照时间即可。

提高土鸡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4. 疫病防控

控制疫病发生是育好雏鸡的重要保证。幼雏个体小,抗病力差,一旦发生疫病,则传染快,死亡率高。因此,搞好雏鸡常规病的防控是育雏成功的关键。雏鸡进入育雏舍后,先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给雏鸡饮水,进行胃肠道消毒。育雏前期,雏鸡较易发生沙门氏杆菌病,可用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药物预防。雏鸡15 日龄后易患球虫病,球虫病是垫料育雏的常发病,可造成100%的病死率,所以要根据球虫病的发病特点认真对待,应激因素影响时,可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 或维生素K 等抗应激药物缓解应激。此外,可以隔月用低毒驱虫药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其次,要注重鸡的基础免疫。鸡的传染病种类很多,特别是在雏鸡阶段,因雏鸡抗病力差,易感染病原引起发病,因此养鸡场户要根据本场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以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提高土鸡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5. 其他日常管理措施

每天饲喂后将食具清洗干净;注意搞好育雏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要搞好垫料的管理,特别是饮水器周边的垫料容易打湿,一旦发现,必须马上检查和排除漏水原因,然后及时清除打湿的垫料;饲料、药物要严格按标准饲喂,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严防饲料中毒;若有病死雏鸡,应及时解剖,及时诊断,及时防治,做到有病早治,无病先防,病死鸡应深埋或焚烧,严禁将死鸡乱扔或喂猪、喂狗;严格消毒,彻底消灭传染源。

以上内容是本网多年来实践中整理而来,部分专业知识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想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养殖技术养殖方法的知识,请关注库百科养殖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