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农民变专家养兔户赵恩玉的故事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5-10|点击次数:
农民变专家养兔户赵恩玉的故事

  赵恩玉是一个真正的农民,整天在家里几亩的调味料,只有收入低下,赵恩玉满腹心事。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看《河北科技报》时“嗅”到了商机,兔子是一种可食用的和可用于毛皮加工的动物,和宠物兔投资少,繁殖周期短,两个月可以输出,比猪、羊轻松得多,兔子吃饲料也很容易找到,如贝壳、紫花苜蓿是好的“就是它了!”迷茫中的赵恩玉顿时豁然开朗。于是他先后到肃宁、山东临沂等地考察獭兔养殖的成效及经验。

  心中有数后,赵恩玉说干就干,他收拾好家中闲置的房屋,购置好兔笼,紧接着从山东引进了300只布列塔尼亚种兔,开始了养殖生涯。除了平时地里的农活,剩下大多数时间,他都是围着这些小家伙儿转,看着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赵恩玉心里甭提多乐和了。目前赵恩玉在当地“养兔界”小有名气。

  摸索门路躲风险

  养殖行业有句俗语:“赔得起才赚得起。”话虽如此,但是如何赔中巧规避,在獭兔养殖过程中,赵恩玉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养殖门路。

  养殖头一年,赵恩玉就遭到了市场冷遇。“头一拨兔子出栏时,一公斤才卖8块钱,70日龄的獭兔体重在2.5公斤左右,饲养成本每只就要30块钱,一只就亏损10多块钱,俺寻思了半天怎么也舍不得卖。”想起当初的情形,赵恩玉眉头紧蹙。“种养殖都有个大小年,碰到赔钱就放弃,逢贱耍懒,这样啥都干不好。”

  “随后俺去肃宁县尚村镇转了一圈,发现獭兔的皮毛可真是宝贝,兔皮能保存2至3年,正好獭兔皮和肉的价格浮动周期也在2至3年左右,价格不景气时卖兔肉,把皮毛保存下来,等皮、肉价都好时再出售,连肉带毛卖个好价。”赵恩玉笑呵呵地说。“除了正确分析好市场行情,还要适当压缩养殖规模,就是价再高也不赶。獭兔的养殖周期短,一般在70至75天,规模过大,积压成本多,碰到低价长时间持续,资金周转困难。所以俺一般把种兔规模压缩在400只左右,这样不多不少,便于管理,遇到特殊情况也能灵活处理。”赵恩玉有条不紊地说。

  农民变专家

  12年的獭兔养殖让赵恩玉成了远近闻名的兔专家,现在他不但为当地养殖户提供技术等各方面指导,甚至还到全国各地“传经”和“充电”。

  “一听说养獭兔能致富,十里八村的人都过来咨询,还引种兔回去养殖。目前在俺的带动下,青县、海兴、献县等地有300多户都搞起了獭兔养殖,把獭兔有关技术研究透,也是对俺这些“追随者”负责。”赵恩玉颇为自豪地说,“刚开始俺研究个体病例与全群控制,现在俺又研究湿度与兔子肠胃的关系。”下一步俺筹划着让大伙儿抱团成立合作社,这样统一管理、统一闯市场,让小獭兔“蹦”出大市场。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