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莆田猪【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莆田猪

莆田猪(Putianpig)又称“莆田黑猪”,因原产于福建省莆田市而得名。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莆田猪原产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和福清市的西北部。在福清、闽侯、永泰、惠安、泉州、安溪、德化、南安、同安、等地均有饲养。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产区年平均气温19.9℃,无霜期330天,年降水量1294mm,地势平坦,为福建省四大平原之一。除山区为一年两熟制外,平原地区均一年三熟。盛产水稻、薯类、花生、大豆、大麦、蚕豆、豌豆等,农副产品极其丰富。以前,莆仙地区有“山区养母猪,平原养中猪,沿海养大猪”的习惯,以便于充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养猪垫圈积肥是当地农作物的主要肥源,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莆田猪饲养历史悠久,早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5)出版的《兴化府志》第14卷中就有记载。据说历史上当地曾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猪,即从福州地区引入的“大耳猪”(又名广本、莒溪本、山里本)及从闽南引入的“小耳猪”(又称老鼠耳)。前者骨架大,繁殖性能好,性温和;后者体型小些,早熟易肥。两者杂交,后代称“半大耳”(古粗本),经自繁、选育,逐渐形成莆田猪。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据《中国猪品种志》(1986)记载,当时莆田县存栏莆田猪种猪3.5万头。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进外来品种公猪并开展杂交利用,一方面促进了该地区瘦肉型猪的生产[www.novmv.com],另一方面导致莆田猪饲养量的急剧下降。至90年代初,存栏纯种种猪1万头左右,90年代末下降至4000头左右,2002年降至1100头左右,2006年莆田、仙游两县共存栏莆田猪公猪35头、母猪347头,其中常太镇有母猪270头。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

1. 外貌特征 莆田猪体型中等,且有大有小,体质偏于疏松型。全身毛色均为黑灰色,据2005年调查,黑色占95%,灰色(瓦灰色)占2%。头有大小之分,额有皱纹,嘴筒中等的占53.33%。耳下垂的占96.67%,其中大耳占5.0%,中耳占43.33%,小耳占43.33%。乳头多数7对,个别的6对或8对,排列整齐,有粗、中、细之分,四肢粗壮,卧系较多。母猪尾长31.16cm。

近年来随着饲料行业的发展,猪饲料营养水平不断提高,莆田猪的体型有较大的转变,腹部由大而下垂逐渐向小而紧缩发展,腰部也由微凹向平直转变,四肢有由卧系转向直立的趋势。

2.体重和体尺 据莆田县畜牧兽医站于2005年在常太镇、保种场等地对莆田猪的体重和体尺进行了测量,与《中国猪品种志》记载的1981年数据比较有差异,见表1。1981年测定猪为农村饲养条件下,超过3周岁的公猪,体型相对较大。而2005年测定的主要是保种场的公猪,1周岁左右,体型相对偏小。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 莆田猪公猪性成熟较早,4月龄小公猪即可采精30mL,精子密度达中上等水平,活力达5级。一般6月龄开始使用,1~2岁为配种盛期,使用期不超过5年。母猪3~4月龄时开始发情,6~7月龄初配。一次配种受胎率达96%以上。2005年调查了481头母猪的繁殖性能,与20世纪80年代农家散养条件下经产母猪窝产仔数9.73头比较,产仔数有所增加(表2)。

2.育肥性能 肖天放等于2004年3月22日至8月19日,对27头莆田猪进行了测定,育肥期150天,日增重434.22g,料重比4.07,屠宰性能测定,与莆田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1985年对2头猪的测定结果比较,差异不大(表3)。

《中国猪品种志》记载,在20世纪80年代,据莆田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测定,在以混合精料为主的日粮条件下,4头莆田猪平均始重18.63kg,经213天育肥,平均出栏体重84.85kg,日增重3119。每千克增重消耗混合精料5.02kg、青绿饲料3.69kg。

2004年测定了莆田猪的肉质性状,肉色3.23分,大理石纹3.25分,pH16.29,熟肉率60.68%±0.56%,失水率20.72%±0.74%,滴水损失2.83%±0.31%,嫩度(26.60±0.66)N,肌内脂肪4.43%±0.09%。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护区和保种场保护。2002年11月,莆田市农牧部门确立了城厢区常太镇为莆田猪保护区,分别从4个乡镇、15个自然保护村挑选80头母猪、6个血缘7头公猪组成祖代群建立保种场,着手莆田猪的保种工作。2006年保种场有核心群公猪11头、母猪85头。莆田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1985年莆田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长白猪、苏白猪、中约克夏猪为父本,莆田猪及其杂种猪为母本进行二品种和三品种杂交组合试验,莆田猪母猪与外来品种公猪交配的一代杂种猪,其初生重、断奶窝重都超过纯种莆田猪,但产仔数有减少的倾向。以一代杂种猪作母本进行三品种杂交时,其繁殖性能的各项指标均有提高。各组合杂种猪的日增重提高,饲养天数缩短,每千克增重耗料降低,其中以苏白猪×莆田猪、长白猪×莆田猪组合较优。且杂种猪胴体瘦肉率较莆田猪略有提高,体脂肪和板油略有下降。

五、品种评价

莆田猪具有早熟、耐粗饲、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产仔数多、泌乳量高、肉质细嫩等特点,且其猪肉风味较好,杂交优势明显。但存在凹背、卧系多、臀部欠丰满等缺点。今后应加强莆田猪的保种工作,着重培育不同亲缘关系的优良公猪,改善其卧系多和臀部欠丰满等缺点。同时,加强配合力测定,筛选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杂交组合,以合理利用莆田猪的杂种优势。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